天天看点

“男性危机”再引热议,刻板追求阳刚已经不合时宜

作者:第一财经

男性男子气概再次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1月28日,教育部回应全国政协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建议,"适度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男子气概"。来自央视的评论,让这个话题引起了舆论的广泛讨论:"如何理解'男子气概'?男性在举止、风格、体格等方面展现出强势,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阳刚之气"。教育不仅是培养"男人"和"女人",更是培养人们的责任和责任。"

在中央电视台官方微博下,150万网友称赞评论"抛开性别刻板印象,正视每一个善良诚实的人""愿每一个性别都受到平等对待,不以任何语言和行动歧视"等评论,得到了广泛认可。

"母性现象"、"中性趋势""重塑男性气质"从来都不是新话题。在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的著作《男性的衰落》(The Fall of Men)中,他反思了现代社会的性别建构,并利用家庭暴力受害者、异装癖者和标准男性的个人经历,真诚地讨论了父权制社会给男性社区带来的压力。这本书在英国引发了关于男性气质的对话和讨论,并得到了全球媒体的广泛报道。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在他的书中指出:"越贫穷、不发达、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社会,他们就越需要改革对男性的定义,以匹配他们的时代,因为这些国家对发展的抵制很可能来自他们的男子气概。"

"母性"危机,男人被摧毁?

12月,26岁的英国歌手Harry Styles登上了《VOGUE》杂志128年来的首张男性封面。

围绕着设计的概念,哈利穿着各式各样的礼服,却引来了舆论,"男人的男子气概在哪里?正是因为你,社会才被打败。"

黑人女作家坎迪斯·欧文斯(Candice Owens)在互联网上大肆抨击,"如果没有坚强的男人,任何社会都无法生存,把男性男性带回来。"

在这场舆论之战中,支持者认为英国国王亨利七世穿裙子,"华丽的摇滚"在1970年代盛行,朋克音乐教父艾克·波普和摇滚明星大卫鲍伊以女性形象引领时尚。然而,反对者坚持认为,让男人穿裙子是试图妖魔化和摧毁男性男性。

“男性危机”再引热议,刻板追求阳刚已经不合时宜

"母性"现象在中国早已引起激烈争论。自"韩国流"席卷以来,鲜肉小肉逐渐彻底改变了中国娱乐业的审美。陆薇、蔡旭坤等交通明星不仅五官美,妆容精致,再加上白皙苍苍的瘦身,营造出柔和的青春感。纵观近期的才艺表演舞台,男生也经常化浓妆,穿着美貌,在舞台上有着干净、虚弱或恶魔般的形象,早已打破了过去对男性角色的传统认知。

根据一份95后时尚消费报告,中国超过20%的95后男孩逐渐开始化妆,使用口罩、防晒霜、BB霜,甚至眉眼妆。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她的经济"的兴起,女性对男性色彩的消费直接导致性别审美特征模糊成为一种趋势。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伟斌十年前去首尔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听几位西方教授谈论韩国盛行的"美男"。

王伟斌认为,"美男"并非亚洲独有,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女性化的男性与古希腊罗马时期肌肉发达的男性形象截然不同。在达芬奇、蒂香、拉斐尔等大师的画作中,我们随处可见男人温柔细腻的形象。

“男性危机”再引热议,刻板追求阳刚已经不合时宜

科学科学博主《三思而后行》写道,男性男性气质在中国的历史只有一百年,"在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思想中,理想的男性是'羽毛扇毛巾,说话又笑,烟熏烟烟'的弱小学生,是道教安静的智者,从来都不是武夫。"直到蔡伟、梁启超等知识精英在全国'千年变迁'中引入这种西化观念,才大力倡导通过军事化体育训练,重塑中国男性的身体、气质和民族性格。

王伟斌认为,性别角色是一种'社会建构概念',而不是一种生物概念,因此自然不会保持不变,"当社会地位不再主要依靠'蛮力'来获得,当发达的大脑比发达的肌肉更有效时,'美人'的形象和地位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失控的男性气质

在《男性的衰落》一书中,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给出了一组数据,显示英国45岁以下男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男性自杀人数是全球女性的两倍。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性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别角色:"母性"是可以自由交谈的,追求成功和地位,可以被仰望,独立解决问题,承受压力,压抑痛苦,隐藏悲伤......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认为,当涉及到男性时,男子气概,力量,理性,独立,自信和勇气是同义词。但对于一些男人来说,这种男子气概可能是一种致命的负担。

在他的经典著作《学习工作》(Learning to Work)中,英国人类学家保罗·威利斯(Paul Willis)通过实地考察来说明为什么来自工业城镇工人阶级家庭的12个男孩选择继承父亲的生意。这些工人的孩子不会选择继续在底层工作,而是在智力上或几乎不工作,但他们相信"体力的完成方式是男子气概的方式,智力的方式是女性化的"。他们否认阅读的价值,鄙视学校,认为那些从事高薪脑力劳动的人是"母性"。这些"坏孩子"认为自己是男性化、叛逆的群体。最后,他们被取消了在中产阶级工作的资格,并在较低的社会角色中自我诅咒。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发现,世界上许多问题都源于失控的男性气质,全球性的,过时的男性气质,助长了犯罪,挑起了战争,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并煽动男性拖垮了经济,"关于时尚潮流或谁负责洗碗的对话可以迅速升级为关于强奸,战争,战争的各种辩论, 恐怖主义,宗教压迫,甚至弱肉资本主义。"他想发出一个信息,即男性气质背后的"社会责任"和"性别气质"等刻板印象将随着男女在社会中平等权利的出现而改变,直到他们下降。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对平均值的回归,"他写道。男人不是天生就有钢铁的,但在社会的某个阶段,你需要成为一块钢铁,一旦这种环境压力消失,人们自然会开始反抗,回到自然状态,至于什么时候挥杆不会荡秋千,那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王伟斌写道,文明社会不应该为了说明一个社会的健康,就应该强行指定哪个形象是"合适"的性别形象,审美多样性。目前,"女性化"的男性形象过于盛行,做一些矫正,也有一些需要,"与其谈外表,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实质上。Masculam有自己积极向上、敢于承担责任,但中性、更柔和,那种包容、低调、温柔的态度,也有其积极的意义。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边是正确的。"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伟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加强儿童体能训练是一件好事,但要警惕"防止男性青春期女性化"的指称那些安静内向、不擅长运动、甚至小男孩去歧视, "男性气质是我们怀旧男性刻板印象,当今社会已经走向协作、精致现代分工的发展,僵化的男性气质已经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