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享年”和“终年”都是表达去世,但区别大了,用错了会惹人笑话 同样都是表示人去世了,但是“享年”和“终年”这两个词汇的用

作者:趣史微视频

“享年”和“终年”都是表达去世,但区别大了,用错了会惹人笑话

同样都是表示人去世了,但是“享年”和“终年”这两个词汇的用法却大有不同,越早了解越好,省得到时候闹笑话!

众所周知,中国的语言文化魅力无穷,博大精深的,这也是让很多外国人最痴迷,同时也是最头疼的地方。

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中国生活几十年都没用,别看文化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跟遗传基因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简单的词汇,只是因为说话者的语气不同,或者所处的语境不同,代表的意思也就千差万别。

同理,同样一件事情,也会因为所处的场景不同,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表达。

比如“享年”和“终年”这两个词汇,从单独释义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代表人去世了,但是出现的场景却有很大的不同。

从古至今,国人对丧葬就异常重视,因为这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宣告了一个生命、一段历程的结束。

唯一不同的是,古代社会的讲究很多,尤其人在去世后所用的词汇,身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专有词汇。

封建社会的皇帝去世叫“崩”,而王公贵族或者有功名加身的去世叫“薨”,剩下的人去世就只能叫“卒”。

可别以为这是个小事,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搞不好可就要了命了。

如果普通老百姓去世了,也糊里糊涂地搞个“薨”,恐怕这丧事就别办了,而且家里活着的人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如果用“崩”那就更惨了,全家的丧事估计一次性就全办了。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丧葬的仪式简化了不少,去世时的叫法也随着时代的进步。

从原来的代表阶级的词汇,变成了适应场景的词汇,而“享年”和“终年”就是最常见的两个词汇。

那么究竟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用“享年”才比较合适呢?

首先从词性来说,“享年”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对逝者的一种尊敬和爱戴。

所以,这个词汇一般都会用在,广受尊敬的、德高望重的长者身上,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留恋和不舍。

比如袁隆平老爷子,倾其一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去世之后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场景,人们都会用上“享年”来表示尊重。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使用“享年”的时候,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年龄的界限。

按照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说,未成年和50岁以下的人,肯定是不合适用“享年”这个词汇的,最起码在50岁以上才会比较合适。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享年”所指代的一般是以周岁来说的。

“终年”所出现的场景,就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了。这个词汇的意思,表达的就是一个人去世的年龄,本身也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在里面,一般都是作为第三方的常用词汇。

比如,作者要为一个人写一篇传记,但是跟逝者非亲非故,而且也没有任何交际,这个时候使用“享年”似乎就有点矫情了,用“终年”就感觉合适多了。

不过,这也不是一定的,关键还是要看逝者生前的贡献。说白了,就是“终年”这个词汇比较中性,用起来也比较随意,用在任何场景里都不显得有违和感。

只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终年”一般指代的是逝者的虚岁,这一点是需要搞明白的!

“享年”和“终年”都是表达去世,但区别大了,用错了会惹人笑话 同样都是表示人去世了,但是“享年”和“终年”这两个词汇的用
“享年”和“终年”都是表达去世,但区别大了,用错了会惹人笑话 同样都是表示人去世了,但是“享年”和“终年”这两个词汇的用
“享年”和“终年”都是表达去世,但区别大了,用错了会惹人笑话 同样都是表示人去世了,但是“享年”和“终年”这两个词汇的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