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标准IO缓冲

摘抄自《UNIX环境高级编程》 

    标准I/O库提供缓冲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使用read和write调用的次数。它也对每个I/O流自动地进行缓冲管理,从而避免了应用程序需要考虑这一点所带来的麻烦。遗憾的是,标准I/O库最令人迷惑的也是它的缓冲。

    标准I/O提供了以下3种类型的缓冲。

    (1)全缓冲。在这种情况下,在填满标准I/O缓冲区后才进行实际I/O操作。对于驻留在磁盘上的文件通常是由标准I/O库实施全缓冲的。在一个流上执行第一次I/O操作时,相关标准I/O函数通常调用malloc获得需使用的缓冲区。

        术语冲洗(flush)说明标准I/O缓冲区的写操作。缓冲区可由标准I/O例程自动地冲洗(例如,当填满一个缓冲区时),或者可以调用函数fflush冲洗一个流。值得注意的是,在UNIX环境中,flush有两种意思。在标准I/O库方面,flush意味着将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到磁盘上(该缓冲区可能只是部分填满的)。在终端驱动程序方面,flush表示丢弃已存储在缓冲区中的数据。

    (2)行缓冲。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输入和输出中遇到换行符时,标准I/O库执行I/O操作。这允许我们一次输出一个字符(用标准I/O函数fputc),但只有在写了一行之后才进行实际I/O操作。当流涉及一个终端时(如标准输入和标准输出),通常使用行缓冲。

    对于行缓冲有两个限制。第一,因为标准I/O库用来收集每一行的缓冲区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只要填满了缓冲区,那么即使还没有写一个换行符,也进行I/O操作。第二,任何时候只要通过标准I/O库要求从(a)一个不带缓冲的流,或者(b)一个行缓冲的流(它从内核请求需要数据)得到输入数据,那么就会冲洗所有行缓冲输出流。在(b)中带了一个在括号中的说明,其理由是,所需的数据可能已在该缓冲区中,它并不要求 一定从内核读数据。很明显,从一个不带缓冲的流中输入(即(a)项)需要从内核获得数据。

    (3)不带缓冲。标准I/O库不对字符进行缓冲存储。例如,若用标准I/O函数fputs写15个字符到不带缓冲的流中,我们就期望这15个字符能立即输出,很可能使用write函数将这些字符写到相关联的打开文件中。

    标准错误流stderr通常是不带缓冲的,这就使得出错信息可以尽快显示出来,而不管它们是否含有一个换行符。

    ISO C要求下列缓冲特征。

        1、当且仅当标准输入和标准输出并不指向交互式设备时,它们才是全缓冲的。

        2、标准错误绝不会是全缓冲的

        但是,这并没有告诉我们如果标准输入和标准输出指向交互式设备时,它们是不带缓冲的还是行缓冲的;以及标准错误是不带缓冲的还是行缓冲的。很多系统默认使用下列类型的缓冲:

        1、标准错误是不带缓冲的

        2、若是指向终端设备的流,则是行缓冲的;否则是全缓冲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