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大陆神话的地位非常之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最高权力和尊荣的象征。
从古代《山海经》到现代的各种网络玄幻小说都有龙的影子,而且都将龙视作一种实力强悍,神通广大的神兽。
那么传说中谁才是最强的龙?它究竟有多厉害呢?
传说中经常出现且实力强悍的龙共有三条:应龙、祖龙、烛龙。小编将为大家着重介绍这三条神龙。
排名第三:双翼神龙—应龙
应龙有飞龙、黄龙的别名,其本名为庚辰,庚辰的父母名叫毛犊、羽嘉,是世间一切飞禽、走兽的祖先。
“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凰。”—[西汉]刘安《淮南子》
应龙最早的典籍记载见于《山海经》中,仅就神话而言,则是在伏羲、女娲时代最早出现。
应龙的形象一般与同时期流行的中国龙形象无二,但是与其他龙类不同的是多了一双羽翼。据古籍记载应龙为黄色龙鳞,五彩羽翼,五爪。
传说中应龙是黄帝手下的神龙。
当年黄帝和蚩尤大战,蚩尤请风伯、雨师来助阵。黄帝的军队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士兵被倾盆大雨浇得晕头转向,因此黄帝军队大败而归。
黄帝不得已请出应龙助战,这时,应龙化作一条巨大的飞龙,展开双翼在乌云中昂头摆尾,张开门扇似的大口,将那倾盆暴雨吸入口中。
应龙与风伯、雨师相持一个时辰,渐渐支撑不住。不过幸好黄帝的女儿—女魃及时赶到,狂风暴雨立即风息雨停。
由于女魃是天上的旱神,有驱风赶雨之术,蚩尤的军队没了风伯雨师的帮助下大,应龙也趁机将蚩尤杀死。
黄帝虽然胜利了,但女魃和应龙却经此一战,法力消耗过大,再也无力升天。
后来女魃隐居在北方,所以北方干旱少雨,应龙蛰居在南方的山泽里,所以南方潮湿多雨。
之后应龙又帮助大禹治理洪水,以尾划地,划出江河,疏导洪水,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排名第二:混沌神龙—祖龙
祖龙在古代神话书籍中并无过多记载,倒是在史书中常用来指秦始皇,但在道教经典中也有龙祖大帝、海真龙王、五帝龙王等神话传说,皆认为是龙族的始祖。
据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四大混沌元素渐渐地演变成金、木、水、火、土五种始元素。
在演变过程中,四大混沌元素互相融合,如混沌孕育盘古一样孕育出三位混沌神兽:祖龙、元凤、始麒麟。
三大混沌神兽各自繁衍生命,祖龙诞生出统领鳞甲类生物、执掌海洋的龙族;元凤诞生出统领飞禽、执掌天空的凤凰族;始麒麟诞生统领走兽、执掌大地的麒麟族。
于是迎来了三族共同统治洪荒的时代,但随着族中成员的增加,大地资源有限,三族开始出现种种矛盾,三族开始争斗。
龙族依仗天生强横的肉身,无惧普通攻击,立于不败之地,而凤凰族则依靠天赋重生能力苦苦支撑,麒麟一族虽然没什么特殊的能力,但繁衍迅速,也可以勉强维持。
但是时间久了,龙族慢慢处于颓势,因为龙族繁衍能力太弱,战争伤亡惨重,加之凤凰和麒麟联合,龙族在数量上处于下风。
于是龙族首领祖龙决定殊死一搏,发动了最后一次大战,这一战打的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后纷纷陨落,战斗也波及甚广,洪荒世界被严重破坏,生灵十不存一,各种上古神兽消亡。
这段时期,因道教元始天尊年号称为龙汉,故称龙汉大劫。
龙汉大劫后,祖龙杀伐太凶、业力太深,以至于自身气运尽丧,被囚禁在昆仑山下的龙泉洞内,永世不得翻身。
但机缘巧合之下祖龙的龙珠遁入虚无,无数个劫数之后化身为大秦始皇帝嬴政。
排名第一:创世之神—烛龙
好多人认为烛龙并不是龙,是因为在《山海经》中记载烛龙是种人面蛇身的神灵。
《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不过在郭璞注的《大荒北经》中却有一段“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足以证明烛龙是龙,而不是其他物种。
那么烛龙到底有多厉害呢?
烛龙它睁眼为昼,闭眼为夜,掌令时节,可充当日月。
古代神话书籍中描述,只要它的眼睛张开,长夜就成白天,它的眼睛一闭上,白天就变回黑夜。它吹口气就乌云密布,大雪纷飞,成为冬天,呼口气又马上赤日炎炎,流金铄石,变为夏天。
它老是蜷伏在那里,不吃,不喝,不睡觉,不呼吸,因为它一呼吸,就成为万里长风,悍动天地。
烛龙的双眼折射出的光芒能照透九幽黄泉之下的冥界,它常含着一支蜡烛,照在北方幽黯的天门之中,所以人们又叫它烛阴,或称之为烛九阴。
另外,传说烛龙它的肉身能一半盘住整个万里大荒不周山,另一半身躯还能缠绕整个支撑天地的擎天之柱,直入茫茫苍穹,不见其首。
那么烛龙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当年盘古开天辟地,劳累而死后,胯下之物化成烛龙,也有一说,盘古死后躯体化成十二祖巫,其中就包含烛龙。
祖龙、应龙、烛龙,都是实力强大的龙,有毁天灭地的实力。
但若非要分出哪个最强来,当然非烛龙莫属,毕竟它和盘古有关系,为创世之神,动辄天地为之改变,这是非一般龙所能达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