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
作者称,自己是入职网易游戏5年的一名员工,在职期间,勤恳工作,一直以是一个网易人而自豪;直到生病之后,网易采用“逼迫、诱骗、监视、陷害、威胁,甚至被保安赶出公司”等各种手段逼迫其离职,以避免进行N+1的离职赔偿。
后续网易又给出了《网易回应暴力裁员:对不起,我们做错了》
这是网易的公关危机,而公关部门的应对是一个灾难
这个事件,本来应该可以避免
1.裁员遭遇员工个人很大的阻力
若此时,考虑给予N+1的补偿,和平分手。或许就不至于如此
2.在网络上发生巨大传播的时候,就已经升级为公关危机了。
神操作来了:网易官方道歉,不但肯定了当事人确有绩效问题,丝毫不提其中的任何手段,转而,把这些手段定性为 工作方式的问题。
这显然道歉
诚意不足
。这种道歉
肯定不会被社会公众所接受
。
接着就是一堆的批判性的文章。
网易方的 官方回应 有很大的纰漏

第一条:将业绩排名解释为工作量排名,坚称“不能完成反应业绩”,坚称该员工**“绩效不合格”**,但是,又只是口头阐述,不提供任何证据。
第二条:声称9月19日一次性给予N+1的补偿,但丝毫不提及威胁、暴力、恐吓、诱骗种种无耻做法,当初为何不早早的给出补偿,而是让该员工经历了漫长的抗争;
第三条:对文章中控诉的威胁、暴力、恐吓、诱骗、保安强行架出去种种行为只字不提,反而大谈公司关怀,秀商业保险,声称为该员工减少了不少负担,彰显公司人情味,顾左右而言它。
在舆论如此的曝光度下,这份道歉回应
说服力并不够
。
在当事人索赔61W之后
网易内部做了一些梳理,着重了当事人提出要求的时间,以及内部反馈的时间。
问题的重点哪里是时间的梳理?这是对
公司凝聚力的一次巨大冲击
。
这是对内公关
然而,这样做的问题,在于你突显 行政部门的专业。但这可能就造成了 对之前种种控诉默认的表现。
《网易裁员》的作者称,他是查了论坛,发现 网易被暴力威胁裁员不是个例,才好好准备应对。
谁都有生病的时候,这如何给内部员工带来平静。
道歉换个方式,让舆论停下来
这个时候应该 大包大揽的把所有的过错都揽下来。甚至言过其实。夸大错误的程度。要拿出:
千言万语都是我的错
这样的态度。
要达到让公众觉得,
其实网易也没做错那么多
。还是有些地方可圈可点的。
这样,舆论就分成两派,事情还是网易的事情,但是关注点就从当事人 这个事情转移了。
网易的公关危机是京东的机遇
刘强东发声:员工如遭遇不幸,京东将负责子女费用到22岁
啥事情还没做,给自己的员工吃了个定心丸。有对比才有杀伤力。京东将网易的公关危机转化为企业凝聚力提升的机遇。
失控了,要还原事情真相
事已至此,唯有劳动监察部门介入,给出最终定论,还各方公道,为公众释疑。
这两年,经济下行,互联网企业也有不小的压力,行业变化快,竞争残酷。
类似减轻赔偿成本的裁员手段,已经成了通行的潜规则。
这种习以为常的背后,是劳动者权益保护孱弱的困境,是劳动者自我保护的艰难。
对一家企业来说,面对经营困难等现实情况,在裁员的过程中,它有权力用尽各种手段去压缩成本,但底线是合法合规。
从《网易裁员》的控诉、录音证据来看,网易的裁员手段,已超过了底线,存在违法违规的嫌疑。
网易如果真要撇清嫌疑,继续玩文字游戏、公关套路,就必须拿出更多实锤证据。
网易的游戏部门有些团队或许效益不那么好,但总体还是赚钱的。
效益的增长不能靠压迫、透支来提升,未来最大的生产力还是 “创新” 。度过难关需要的是员工的群策群力、共同奋进,赋能员工、提升主动性,这需要很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珍惜员工,珍惜文化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