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与张嘉益对戏受益匪浅,姜冠南不想过早定性自己丨演员新势力

作者:Beiqing.com
与张嘉益对戏受益匪浅,姜冠南不想过早定性自己丨演员新势力

蒋冠南.向受访者提供地图

作为新一代演员,姜冠南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每一个都稳定,他承认自己现在的塑造能力还是有限的,不是能演什么类型的角色,但这是一个过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演绎出更多类型的角色,他也不想过早地刻画自己, 唯一确定的是成为一个好演员。

戳视频观看蒋冠南独白。新京新闻 移动新闻制作

蒋冠南

出生日期:1996年6月15日

毕业:东华大学

代表作:《爱你美》《少年》《假扮》《山海之爱》

配合沙宇等人上戏激发即兴创作能力

电视剧《爱你美》即将落下帷幕,这部剧聚集了张家怡、刘敏涛、沙宇、宋丹丹等优秀演员,剧风雨雨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热议,剧中年轻一代的演员也非常关注,尤其是《安插台湾》之后再次饰演张嘉义"女婿"姜冠南。

姜冠南在剧中饰演陈牧,是一个励志青年,虽然年纪不大,但经验丰富,喜欢四处旅行,时不时会去山上教书。在剧中,他饰演的陈牧认出王大山饰演的张嘉怡是大哥哥,但也与科里饰演的沙宇一起认出了二哥,但最终成为了两人饰演女儿的男朋友。

"陈牧是一个对我如此有吸引力的角色,他和我以前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了。"姜冠南说。他饰演的陈牧在剧中的生活经历非常丰富,所以这个角色有些"在地上清醒"的角色,一直伴随着张佳怡饰演王大山的女儿王小米一路长大。最终,从"好人"到男朋友。

蒋冠南很多戏是和张佳怡、沙宇的对手戏,"他们的表演经验非常丰富,跟他们一起演对手戏,对于我们的年轻人受益匪浅,他们往往有很多异想天开,很多想法都是在剧本的基础上擦上新的火花。"

他最喜欢的一部戏是他自己与沙宇的《崇拜》的临时戏剧,其中两个人在戏剧中增加了很多有趣的对话,其中崇拜的部分是当场跪下。"拍戏的时候,我知道我要跪下来了,我在腿下复制了一个沙发垫,我和沙宇先生挤在那个垫子上,我感觉特别好笑。拍完戏后,沙瑜也特意称赞了蒋冠南,"你小子挺聪明的。"

与张嘉益对戏受益匪浅,姜冠南不想过早定性自己丨演员新势力

"爱你很美"的戏剧。向受访者提供地图

小时候,我有模仿的天赋

姜冠南长大后是一个活泼活泼的男孩,小时候,调皮的方式之一就是模仿——模仿同学,模仿老师,最喜欢模仿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晚小品节目。最重要的是要模仿,就是能够把握对方的特点,这时蒋冠南似乎很有天赋。

但这种模仿仅限于日常的玩笑和戏谑,骨子里的害羞让姜冠南从来都不敢在舞台上表演。至于当演员,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高中时,姜冠南随家人去探访剧组《海不是海》,当时团里正在寻找一个能演张家怡小儿子的小演员,我们觉得姜冠南很合适,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提议。

能参与拍摄让蒋冠南兴奋不已,"心里也很害怕,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好,反而更兴奋。"在团里的生活让姜冠南爱上了这种氛围,"其实我演得很少,没事的时候,我跑去看大人拍戏,看其他演员一起讨论和创作,我发现我真的很喜欢这句台词。"

有了这样的经历,高考,蒋冠内再也不惜申请表演专业。考试过程非常顺利,当蒋冠南进入大学校园,开始系统地学习表演课时,他发现真正的表演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不能搞得好,"表演是一门学,一门艺术,需要很多功夫,做很多功课。"

与张嘉益对戏受益匪浅,姜冠南不想过早定性自己丨演员新势力

蒋冠南在《山海之爱》中饰演水旺。向受访者提供地图

第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戏剧是"少年派"。

电视剧《少年时代》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蒋冠南,而这部剧是他在第一部影视作品之后对表演的系统研究。在此之前,蒋冠南总是放不下自己,而这一次他完全敞开心扉,他也第一次觉得自己在创造一个角色,体验塑造角色的喜悦。

在很多采访中,姜冠南都提到,其实他和姜天轩饰演的"小学部"在角色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和老师可怜的嘴巴,和同学一起玩是他人生的原型。但对女生的态度与剧中的角色不同,"我基本上只和男生一起在学校玩,很少和女生一起玩,甚至不敢主动跟女生打招呼,尤其是害羞。"这部剧给女孩哼哼冷求暖,努力追逐的戏是蒋冠南塑造角色的过程,也是他打开自己表演的过程。

《少年时代》之后,姜冠南还出演了电视剧《穿衣站》,很多观众看到了姜冠南的成长。"这是一部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的戏剧,它讲述了我家乡的故事,而且非常具有文化性。"姜冠南感叹道。

与张嘉益对戏受益匪浅,姜冠南不想过早定性自己丨演员新势力

《少年派》剧情。向受访者提供地图

然后是电视剧《山海之恋》,蒋冠南饰演水旺,"这部剧对我来说,是这部剧最大的突破。那个时代离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知道那个时代的人可能坐在电视机前。"

蒋冠南很感激自己能够与优秀的剧组合作,包括最合作的张嘉毅,"张嘉怡老师对我的表现很有帮助,有时候私下里我迷惑会问他。渐渐地,我发现我看的问题可能比较有限,比如为什么会有这部剧?你为什么要写这个?角色是什么?每次他告诉我,我认为他正在非常宏观地看待这个问题,并且会把我的角度拉高几个高度。"

新京报记者 张昆宇

编辑:田雅妮 校对 于永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