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的一天,对于远在大洋彼岸的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但位于弗吉尼亚州兰利一座守卫森严的大楼里,却洋溢着与整座建筑格格不入的快活气息。
这座大楼,就是常常出现在美剧、美国大片里的CIA(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
出人意料的是,美国特工头头们此番弹冠相庆,并不是因为做了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在“庆祝”一个人的离世。
这个让纵横天下四处搞事的美国王牌情报机构都如此忌惮的人,便是被尊称为“特工之王”的李克农将军。
他究竟做了什么,让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国人退避三舍?
美国情报机构对他如此关注,按照CIA热衷于暗杀的“优良传统”,他是不是早已上了刺杀名单?
那他的离世,与一直忌惮他的美国佬有无瓜葛?身为近亲的子女,对于父亲的猝然离世,又有何内幕爆出?
一人可敌十万兵
1955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解放军授勋授衔仪式上,可谓是将星云集。
其中有一个戴着眼镜,胖乎乎看起来十分和蔼的中年将军。在“杀神”堆里,显的有些格格不入。他就是没上过战场,没带兵打过仗的李克农。那么,他为何能够受封上将?
“如果没有李克农,就没有今天的我。”——周恩来
李克农“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的半壁江山。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产,汪蒋反动派大肆推行白色恐怖政策,屠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
元气大伤的共产党只得暂且隐蔽在地下秘密展开工作,同时还得提防国民党反动派的鹰犬。
正所谓“麻绳专挑细处断”,革命形势本就风雨飘摇。1931年的一天,正在国民党宣传科“卧底”的李克农,收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中共中央特科上海总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顾顺章,叛变了!
顾顺章其人,一言以蔽之:狂妄自大。
他曾凭借自己的悍不畏死和敢打敢杀而颇得人心,还领导过几次工人运动,把“软骨头”的本性隐藏得很好。
客观地说,顾顺章确实是一个天才特务:他擅长变戏法,为自己赢得“红色魔术师”美誉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极好的混迹上流社会,收集情报的绝妙身份。
但顾顺章的觉悟不高,他贪图享受,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在1931年4月被捕后,敌人还没有对其严刑逼供,顾顺章就主动叛变了革命,背叛了组织!
好在他叛变的消息,被同样潜伏在敌方阵营的特工钱壮飞获悉。这信息在几经波折,辗转到李克农手上时,形势已经迫在眉睫。
李克农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指挥地下工作者撤离,让敌人扑了个空,保全了上海革命工作的有生力量。
那么为了荣华富贵而叛变革命的顾顺章,最后如何了?
要知道,蒋介石一向看不起叛徒,他曾对手下说:
“凡是能叛变共党的人,也会随时叛变我们。”
这位被国民党“用完即弃”的大叛徒,最终在1935年被枪毙。而枪毙他的,正是他在国民党设立特务培训班的学员。
板门店的“隐形巨人”
李克农将军不仅在国内将反动派压的毫无还手之力,在外交战线上的他,更是一个“隐形的巨人”。
1950年10月,为了守卫边疆,不被以美国人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掣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元帅的带领下挥师北上,抗美援朝。
志愿军战士们在天寒地冻里损失惨重,也战果斐然——
截止到1951年6月,志愿军战士们把不可一世的美国人打得生生叫停战争,不甘不愿地坐上了谈判桌。
这至关重要的谈判,派谁去合适?中共中央的领导们一下子也犯了难。
彭老总、韩先楚虽然名声在外,也很能打,但外交要的不是狠辣果决,而是要长袖善舞,能言善辩。
最后,还是毛主席一锤定音——派李克农出马。他直言:
“论吵架,没人赢得过他。”
朝鲜战争,李克农虽然没有亲上战场,但他的影子却无处不在。
在情报战线上,李克农在人数、质量、科技水平和情报网络均不如敌人的“大逆风”情况下出奇制胜,给“山姆大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利用志愿军战士在三年解放战争的摸爬滚打中训练出来的、远超美国的单兵作战能力,用最“质朴”的方式做到了知己知彼——
精锐侦察兵们冒着被射杀的危险,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使出打老蒋时的浑身解数,搞到了许多宝贵的情报。
其次,他利用志愿军战士在解放战争中养成的,抓“舌头”“翘舌头”(舌头就是俘虏),以强大的讯问技巧加上“优待俘虏”这一极具感召力的政策,获取了很多信息。
李克农将军在情报战中的出色表现,为战斗在第一阶段,能够和号称天下无敌的美国军队打得难解难分,作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在情报战中“无处不在”,在外交战场上,李克农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和期望。
这里还有一则小趣闻——1951年7月,在北京集结待命的谈判代表团准备出发。
李克农将军心细如发的妻子赵瑛同志关心道:“克农,要不要带上棉衣?你有哮喘···”
话音未落,将军就自信地说:“不用,冬天到了,我就回家了。”
不过任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谈判,最后成了两年拉锯战。
这两年,李克农可谓日夜不暇。作为此次谈判的总代表,他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李克农一天的工作,通常从早上开始。十点钟,他先听取谈判“前线”同志们的成果汇总。
谈判一共分作三条战线,第一线由邓华将军和朝鲜军方代表组成,第二线由《乔的笑》这一外交史名场面的主人乔冠华把守,而坐镇总后方第三线的,就是李克农将军。
他每天既要对“战况”归纳总结向上汇报,又要在第三线运筹帷幄,想方设法和美国人纠缠,往往忙到凌晨才能休息。
根据统计,李克农和毛主席每天来往的电报就有十几份之多,经年累月,数十万字的规模定是有了,李将军肩上责任之重大,工作之艰辛可见一斑。
这是对内的努力。对外,李克农是“重拳出击。”
谈判刚刚拉开序幕,李将军便明确原则,十分强硬——第一是明确追求和平,第二是坚决划定“38线”为国界,第三是敦促外国军队撤离。
在谈判桌外两国打得难舍难分,谈判桌上两边剑拔弩张的情况之下,李克农作为首脑,依旧时刻保持冷静。
不止如此,他还号召大家克制情绪,戒骄戒躁,向美方谈判代表埃奇奥将军学习,汲取他身上冷静克制,能言善辩的优点。
李克农将军的临危不乱,平稳气场,实在令人赞叹。
这样一位温和而不失强硬,睿智又不失果敢的“外交、特工双料大佬”,引起美国人的忌惮,甚至因为他的去世而庆祝实在不足为奇。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也是美国人对他的一种“褒奖”吧。
其实,在1951年朝鲜战场大放异彩之前,李克农就已经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
1950年,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主要领导人集体访问苏联,为谋求国家发展和民族富强向这位老大哥求助。
因为离开本土,这次访问,被国民党看作是“反攻”的最佳时机。他们企图暗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
这等见不得人的雕虫小技,自然逃不过特工之王的法眼。他太了解自己的对手,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的腌臜手段了。
毛人凤在那得意洋洋的筹划暗杀手段时,李克农就已经获悉此事,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挖出了国民党埋在大陆的棋子——计兆祥,并且缴获了他们的“万能电台”。
这次雷霆行动,让一直支持国民党的美国人大跌眼镜,一下子就注意到了李克农将军。
离世之谜
1962年初春,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期”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灾年后的第一个丰年。整个北京城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然而,积劳成疾的李克农将军,却在2月9日这一天,突然与世长辞。
因为李克农“特工之王”的特殊身份,老百姓在得知这位“幕后大佬”猝然离世后,不断猜测他的死因。
有人说是国民党暗杀的,有人说他是被仇人报复的。其中“美国谋害论”甚嚣尘上——说得有鼻子有眼。流言称早在朝鲜战争第一次停战谈判期间,万恶的美帝就给将军下了毒。
那么拨开笼罩的重重迷雾,李克农将军之死的真相又是如何?
和许多从苦难岁月一路摸爬滚打,在恶劣环境中生活,患上各种慢性病的同志一样。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革命生活,也同样让李克农将军疾病缠身。
其中最严重的,要数他的哮喘病。
1957年,已经年近六十的李克农仍旧奋战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谁也没想到,数次在敌特战线上九死一生,逃出生天的他,仅仅因为上楼梯时台阶太高而哮喘发作,摔倒在地后诱发了脑出血,差点儿醒不过来。
由此可见,李克农将军一直身体有恙,晚年甚至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
除此之外,与他相濡以沫了四十四年的发妻赵瑛,在1961年离世后,给这位垂垂老矣的英雄以“致命打击”。
从爱妻离世开始,李克农将军肉眼可见的衰弱下去,不到一年就撒手人寰。
但因为将军的离世太过突然,又因为将军一直以来和美国嫌隙颇深。所以不少人认为,将军的离世与美国脱不了关系。
也有人因为李克农曾数次摧毁国民党“反攻大陆”的计划,将他的死归咎于国民党的暗杀行动。
但不论何时,我们始终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待事情。
时间来到20世纪60年代,经历十几年的“战斗”,国民党敌特扎在大陆的钉子早已一个个被我们连根拔起。
客观上说,一败涂地的他们连组织起有效暗杀的能力都没有,至于“光复大陆,还于旧都”那也只有在梦里咯。
为了稳固政局不让这种“阴谋论”产生不好的影响,李克农将军的儿子李伦,亲自出来澄清了“间谍毒害论”,这种当时十分流行的观点。
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国家讲求实事求是,和某些喜欢到处泼脏水的国家,完全不一样。
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绝密档案的解封,也让事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李伦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父亲逝世,讣告上写的是因脑溢血而死,实际上并不是,而是脑软化,当时脑子已经成了糊状了。”
结语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的新时代新中国。无数人为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殚精竭虑。
李克农将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也和许多革命先烈一样,还没有享受多久和平的生活,就猝然长逝了。
作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我们要好好地、努力地活,活出自己以外,活出他们那份不曾体验的幸福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