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消失”的“世界最小鸭”回来了

作者:潇湘晨报
“消失”的“世界最小鸭”回来了

棉絮地图

“消失”的“世界最小鸭”回来了

棉花妈妈带着8个棉花宝宝在池塘里游泳,池塘里有长长的钻石角。图片/姚毅

大自然并不能通过它们的价值来决定鸟类的生存机会,而只有30厘米长的口袋棉腌菜已经幸存下来。

我们之所以关注棉蛾,是因为它们小而稀有,而且不像其他水鸟那样常见。即使知道它在周围繁殖也是罕见的。专门从事"饥饿营销"的棉絮以"明星"出现,而"鸟人"(鸟类摄影师)像粉丝一样追逐它们。

今年八月,我们沿着棉絮的踪迹,穿梭在长沙和岳阳的湿地,寻找它们的存在。我突然有了一个问题,这少不少的短鼻子鸭子为什么"出局",又为什么选择"回归",这其中有什么样的自然逻辑?

"不要执着于哥哥,哥哥只是一个传奇"

棉花是一种只有故事的鸟。

遇到棉花百里香,成了鸟儿们喜欢吹嘘的"事迹"。看到棉絮需要运气。经常是"心的秘密",但到处都是寻找痕迹。这次我们在寻找棉絮,暗中祈祷了很久,希望好运会降临到我们身上。

但是我们去哪里找棉絮呢?

棉花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鸭子"。在我国分布广泛的湿地环境中,观测到的野鸭有38种,包括夏季候鸟、冬季候鸟、左鸟、迷路鸟、旅鸟等类型。其中,冠鸭几乎灭绝,棕颈鸭只分布在中国台湾。丑小鸭,小鸭,绿眉鸭(藤胸鸭),帆背鸭偶尔出现在中国大陆鸟类中。黑海巨鸫和斑点海鸭是中国沿海越冬鸟类。白头硬尾鸭和云斑鸭的数量很少,分布在我国的边缘地区。此外,我国大范围繁殖或广泛栖息地的野鸭种类有28种。棉蛾属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候鸟,冬季迁徙到中国南方或南亚,夏季来到长江流域、华南和东南沿海繁育。它在我国分布很少,1990年国际水禽局在我国只观察到123只。近年来,天天自然保护小组根据当地新闻报道、普查和志愿者调查,对分布在中国的28种野鸭(平均数量为2015-2018年)的数量和生存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其中,中国"世界最小的鸭子"棉絮估计不超过2000只。与适合其生存的湿地种群相比,棉絮已经处于相当危险(相当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临灭绝)的境地。本次评定,与棉花鸭情况相同的野鸭品种还有凤尾鸭、普通秋沙鸭、白眉鸭、花面鸭、栗鸭、鸭等。虽然令人震惊的数字来自私人团队,但令人担忧的是:几年后我们还会看到棉絮吗?

在成都、上海、南京等地,棉絮已经消失了近50年。在湖南,棉絮的数量并不乐观。东洞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姚毅说,他在1990年代末就见过棉絮,此后很多年都没有棉絮的消息,直到最近几年才在松阳湖再次出现。"棉蛾本身很小,而且由于它们是世界上最小的鸭子,因此很难在宽阔的水域中找到它们。2015年和2016年,中南林业大学大四"鸟人"夏建华分别在湖南烈士公园和长沙阳湖湿地看到了棉絮。但是棉絮并没有停留太久,他们甚至没有安定下来离开,然后他们就没有再次出现。其他鸟类射手也为棉花百里裤的外观提供了线索。常德桃园摄影师顾湘天近年来在常德柳叶湖捕捉棉絮,在他的记忆中,棉花蜈螈只在他的家乡桃园。岳阳市湿地环境保护促进会会长彭祥林曾在岳阳县鹿角镇一座古塔附近的湿地里看到六对棉絮,发现棉絮在塔边筑起了一个简单的巢穴。此外,关于棉絮的消息很少。虽然这些线索提供者在这些地方拍过棉絮的照片,甚至观察到棉腌和宝宝在池塘里玩耍、觅食,但还没有人真正见过棉花求偶、筑巢等。"它们似乎一出现就配对了,它们的巢穴并没有以我们所能找到的一切方式,"姚说。我们后来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寻找棉絮,但我们发现的记录很少。不要执着于哥哥,哥哥只是一个传奇",难得看到棉花的真面目。

国家林业和草原管理局野生动物保护司修订的全国优先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陆地野生动物部分)已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该调整目录已进入咨询阶段。

适合棉絮的环境越来越少

湿地是棉絮的理想家园,它们曾经提供食物,作为湿地的栖息地"母亲",即使迁徙更远,第二年春天温暖的花朵也会选择回归。

然而,这些湿地或多或少已经遭到破坏,不再适合棉花浅滩,原本适合棉花生存的环境现在越来越少。从长沙开始,我们去了湖南烈士公园。曾经有过棉花池塘,虽然水很清澈,池塘里也有漂浮的植物和水生植物,但周围的游客来来往往破坏这里安静。夏建华在长沙洋湖湿地拍摄了三只雄性补间棉条和一只雌性棉条。我以为它们会在洋湖中繁殖,但几天后,这些棉絮就会消失。我们在阳湖湿地发现,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棉絮生存的区域,有隐蔽的水草和莲花,周围有大大小小的树木,方便棉桦在树上筑巢。洋湖水郁郁葱葱,喜欢吃植物叶子和昆虫的棉絮可以在这里获得丰富的食物。另外,这个地区水很宽,虽然游客比较多,但很难打扰棉花。我以为棉花连这样的环境都放弃了,实在是太挑剔了。但是,当我准备离开时,我发现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洋湖水域的丝绸草。"他们不知道这些草是棉絮等水鸟的食物来源,清理它们并不能保证它们的食物供应,它们自然不会在这里存活很长时间。想到棉花叶在短期内不可能再来,夏建华有些生气。

湘江西岸的大泽湖湿地,离长沙市不远,也是观鸟之地,各种珍稀鸟类在这里茁壮成长。十多年前,棉絮也出现在这里,许多摄影师都为它们拍下了美丽的照片。但这次我们去了,周边水域开发利用,生态破坏,原有湿地面积也退化了很多。虽然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规划(2016-2025)在湖南湘江新区官网上公布,确定了199.5平方公里的禁开发区,但大泽湖是20个"永久水面"之一。但生态环境可以在一夜之间恢复。生活空间被压缩,棉絮不得不选择离开。

参观完这些湿地后,我们试图绘制一张棉絮地图。原来,棉絮住在我们住的城市周围,它们离我们很近。它们跋涉数千英里到达湖南,下一代在那里繁殖,只有干净的水,丰富的食物和未受感染的栖息地。这些简单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作家/于翔晨报 记者 吴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