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是为“人权”吗?

作者:人民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是为“人权”吗?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信息图片

"美国最近重返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此前美国戏剧性地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三年半。法新社报道。近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选出了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其中,美国在193张选票中获得了168张选票,是选票中第二低的份额。

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是"人权"吗?美国的回归将给人权理事会的工作和全球人权事业带来什么?专家说,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为美国改善自身人权问题和参与推进全球人权事业提供了可能性,但必须警惕美国将人权问题政治化的企图。

"撤退""返回组" -

无耻的政治操纵

2018年,当时的美国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妮基·黑利(Nikki Haley)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一个"虚伪和自私"的机构,是一个"有政治偏见的污水池"。美国"蓄意撤军"的举动,当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美国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之间的"纠缠"自成立以来一直存在。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由47名成员组成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立于2006年,以取代备受批评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布什政府反对加入人权理事会,美国直到2009年才加入人权理事会,当时奥巴马政府表示正在内部努力改善人权理事会。2018年6月,特朗普宣布从人权理事会退休,理由是该机构对以色列的"偏见"及其未能"保护人权"。2021年2月,拜登政府宣布美国将作为观察员重返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拜登政府重返人权理事会,旨在加强美国在世界各地的人权主张。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总统竞选期间,拜登承诺,如果当选,将把美国带回人权理事会,并补充说,他的政府将"努力确保该机构真正实现其价值观"。拜登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宣布,美国的三大优先事项之一是捍卫人权、民主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告诉本报,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转变的一部分。拜登政府已将人权作为美国外交政策战略的一个关键问题,重返人权理事会符合其外交政策。与此同时,拜登政府认为,需要多边主义来推进美国在世界各地人权问题上的政治议程。结果,拜登政府"纠正"了前任政府的外交政策,并通过回归前任政府退出的国际组织,重新回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对美国来说,重返人权理事会的中心目的不是参加,而是领导该组织。美国希望增加其在人权问题上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并重新占领所谓"人权捍卫者"的"道德制高点"。从根本上说,美国回到人权理事会,利用人权理事会等多边机制,将人权问题政治化,从而按照美国地缘政治利益的要求,进行无耻的政治操纵。

坏点

"双重标准"维持霸权

"美国只是批评其对手的人权记录,并纵容与其有战略利益的盟国或国家的侵犯人权行为。半岛电视台在其网站上报道。

美国全球人权纪录不佳,不仅被人权理事会多次批评,也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强烈不满。2021年8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召开阿富汗问题特别会议,许多国家代表指出,美国的军事干预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2020年6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3届会议就种族主义问题举行紧急辩论,这是人权理事会历史上首次在美国举行人权紧急会议。同年11月,美国接受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轮国别人权审查,受到国际社会对种族歧视的严厉批评。无论是美国国内抗疫、民主乱象、种族歧视、社会撕裂、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还是美国发动对外战争、强迫遣返移民、公然"撤退"、单边制裁等霸权行为,美国"人权捍卫者"的形象不断受到损害。

人权观察指出,尽管拜登政府承诺将人权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但自上任以来,它一直无力应对种族主义的蔓延。除了美国社会的结构性种族主义之外,拜登政府还未能解决警察虐待和监禁率方面的种族差异。

"在人权方面,美国热衷于输出'人权观',在国际人权领域顽固坚持'人权重于主权',干涉别国内政。一方面,美国在人权领域"选择性失明",另一方面干涉人权问题,打压其他国家。这种"双重标准"背后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俊生告诉本报,美国有着异常自信的政治制度、人权保障体系等等,这使得美国不愿承认自己在人权问题上的不足;美国以人权为对外战略的支柱之一,通过炒作人权问题、污名化别国,从意识形态领域为别国的发展制造障碍,巩固了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拉圈子" -

"人权"作为政治工具

在最近的一份声明中,现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表示,美国"将使用我们掌握的一切工具,从提出决议和修正案到在需要时进行投票。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与人权捍卫者站在一起,反对侵犯人权和践踏人权的行为。她还承诺,美国将反对人权理事会过分关注以色列,反对选举人权记录不佳的国家,并鼓励那些致力于在国内外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寻求加入。"中国是白宫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她宣称。"

"美国在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毛俊生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利用人权问题挑起政治对抗,虽然具体方式和手段有所改变,但这种政治化思维一直延续到今天。特别是在中国的战略上,美国正试图通过频繁炒作与新疆和香港有关的人权问题,使中国成为人权领域的被动防御国家。这是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利用新的"玩法",延续了将人权问题政治化的旧观念。

"人权理事会的一项主要职能是加强处于不同文明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就人权问题进行了解、交流和对话,并为合作解决人权问题提供一个平台。李克强说,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为对话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以改善美国的人权问题,并参与推进全球人权事业。但鉴于美国以往在人权问题上的"坏习惯"和"黑历史",人权理事会必须警惕美国恶意利用人权问题作为政治工具,以确保其地缘政治优势,避免被美国歪曲。

毛俊生指出,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是美国回归多边主义之一,值得肯定。但美国的多边主义是一种有限的多边主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利用意识形态"拉一个小圈子",成为价值联盟和政治集团。这可能导致人权理事会内部的分裂和人权问题的政治化,对理事会的适当运作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美国重返人权理事会后,很可能利用这个平台在中国问题上继续"掀起波澜",继续炒作与新疆、香港等有关的问题。"但美国在担任人权理事会成员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今天的人权理事会也不太可能成为美国为所欲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