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作者:喜闻Talk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前言

中国历上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清朝的文字狱,都是封建君主专制下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对当时以及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事情过去了数千年,但这两件事在中华的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却是令后世之人无法忘记。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不管是秦朝的焚书坑儒,还是清朝的“文字狱”,这些都是封建王朝在不同时期实行的文华打压政策,对当代和后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性质上

从目的上来看,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清朝的文字狱,都是因为封建统治者对文人以及儒生的畏惧。

李斯之所以提出焚书坑儒的理由,是因为:

“古者天下散乱 ,莫之能一 ,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也就是说,文人是古今之外的害人,虚言乱实的祸害,其私学著作才是使天下分裂的毒瘤,不可不除。

如果说秦始皇烧杀儒是因为“儒生邪说”,那么清廷的文字狱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虽然也有人说:“康、雍、乾三帝,推行文字狱,为的就是提升皇权,加强专政,巩固清朝”

这与秦朝焚毁书坑儒的原因如出一辙,都是为了通过这种压制政策,实行文法专制,从这一点上说这两者,都是巩固和封建统治的策略。

但秦朝建立之初,国家的观念、民族意识还没有成型,统治者的第一要务,就是统一。

而在清朝建立之初,满洲贵族以少数人为主,所以清朝统治者除了要完成清朝的大业之外,还要镇压汉人的叛乱。

所以必须要从思想和文化上进行压制,于是便有了文字狱。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所以,清朝的统治者们在文字狱中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镇压汉族士大夫的反满观和民族气节。

《清代文字狱档》收录了清朝文字狱的各类典籍,总计有80多件典籍。

根据历史资料,从起因、方式、性质、影响四个方面来看,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仔细一查,却又有不同的地方。

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相比,清朝的文字狱,并不只是一种巩固和建立的手段,这也是民族的高压力政策。

二.方式上

不管是秦朝的焚书坑儒,还是清代的文字狱,他们都是用鲜血镇压的。

秦始皇批准李斯的建议请求之后,下令焚书,毁书。除秦记之外的史书,只留下秦记、医药、植物之书。

想要学到法旨,就必须要“以吏为师”。这不但烧掉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而且对教育也有很大的压力。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之后秦始皇听着儒生们的指责和欺骗之后,更是勃然大怒:

“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 。悉召文学方术士甚裔嵩,欲以兴太平 ,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梢去不报 ,徐市等费以巨万计 ,终不得药 ,徒奸利相告日闻 ”

“我对卢生等人恩重如山,如今却想要污蔑于我,这是在贬低我,这是不尊重我。他的门生弟子凡是在咸阳的人,我派人前去问话打听,如果想要叛乱的,把他们的首级全部都取过来”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咸阳之害,世人皆知,用以警戒后代,除此之外,很多的人也都被流放边疆。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四百六十多名读书人,因为一个术士的“诽滂”而被杀害,这等手段,当真是残忍之极。

但若论残忍,清朝的文字狱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相比,却是毫不逊色。

清朝文字狱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明史案》了。

庄氏在编撰《明史辑略》之后,被人诬蔑为“反清”,受到清廷的血腥镇压,导致了第一宗文字狱事件的爆发。

当时的顾炎武在《书潘吴二子事》中记载了这件事情:

“四位大臣震怒,派人去杭,处庄生的父亲,连同他的兄弟丁钺和他的兄弟十人,都论死。”
“其所刻之书,及知县之推举,而无所闻,亦坐之。发掘廷璋之墓,烧掉他的书籍和骸骨,没收他的财产。吴、潘二人也是如此。”

由此牵连到的人数大概有两千多人,这些人都被关进了监狱。

此后,清朝八十多个文字狱都是以法炮制而成。

与秦朝那次的焚书毁儒相比,清朝的文字狱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非常之残酷,实是不可同日而语。

三.影响上

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清朝的文字狱,都是一种文化上的高压政策,这种手段的运用,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典籍上来看,不管是秦朝的焚毁,还是清朝对“反动言论”著作的禁令,都对现在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典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秦朝烧毁了书籍,只留下了秦记、医药等几本书,其余的都被烧毁了,可以想象,当时的许多典籍的数量之巨大,尤其是秦以前的诗词、经文、史书,基本全部剩不下。

而清朝的文字狱,也将一些典籍弄成了残缺不全,例如明史一案,不但毁掉了庄廷鼎所编的《明史辑略》,而且严重破坏了文人史家私撰史书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史学的发展。

其次,这两种手段都是利用铁血的手段,制造社会的恐慌,以此来压制人心。《旧唐书·经籍志》记载:“赢氏坑焚 ,以愚黔首 ”。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也就是说,秦朝烧掉了读书人,让百姓失去了学习律法的机会,儒生们也不敢妄动朝堂,最后,把他们变得愚蠢才是目的,因为变得蠢笨之后就不会有人反抗,这才能巩固秦朝的统治。

而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也随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法家的冷酷。

同样的,还有人说:“(清代文字狱)在文字中,有选词不精,引用不当,或者是意有牢骚压抑之语。”

所以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凡是知识分子,人人都谨小慎微,生怕有一点说不对的地方,就被人抓住把柄,在言语和文字上的不恰当使用而遭受牢狱之灾 。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晚清的龚自珍在《咏史》一首诗中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只为稻梁谋。 ”

这两首诗是指当时的知情者,他们进退两难的尴尬心情,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的文字狱确实把当时知识者的思想牢牢地束缚住了。

最后,这两者虽然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实现了文法专制和短期的封建统治,但从长远来看,二者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固然有震慑人心的作用,但也挡不住众口,正所谓“防人之口,胜于防川”,秦朝的暴政,在群雄起义中,终于被推翻了。

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王贪得无厌,自作聪明,不相信功臣,不与百姓亲近,废除王道,建立私权,禁止文书而严刑法,不以以仁义反而以残暴统治天下”。

贾谊认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也是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焚书毁儒,不但没有巩固秦朝的统治,反而会令秦国的百姓人心惶惶,这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同样的,通过文字狱我们也可以看到:

这个举措压制了当时的汉族士大夫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气节,虽然打击了对皇权构成威胁的朋党集团,强化了文化思想领域的专制统治,但是这样的效果只是暂时的。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压力并没有削弱当时汉人们的文化精神。

相反,对汉人的残暴,更加激发了但是汉人的反满情绪,所以在朝统治时期,反清复明运动层出不穷,甚至在清末时期。

孙中山率领的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总纲,都包含着一种反清的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此外,朝文字狱的钳制,导致当时的知识分子不敢创新,阻碍了清代社会的开放与发展。

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清朝文字狱来看,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倒退,但与之相比,清朝的文字狱却是如此的庞大,如此的恐怖,如此的震慑人心。

四. 总结

不管是秦朝的焚书坑儒,还是清朝的文字狱,都是封建者在不同时期推行的对文化实行的“高压力”政策。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二者在性质、方式、影响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从本质上来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只是单纯的专制统治,而清政府的文字狱,却不单单是一种封建制度的压迫,而且是一种针对当时汉族人的压迫政策。

从方式上来看: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相比,清朝的文字狱,规模要大,更加残酷一些;

在影响上来看:清代的文字狱由于其数量之多,手段残忍,因此它的消极影响相对较大一些。

但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对当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社会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和发展。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比较分析

一个社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也体现在思想和文化上的自由上。

不管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是清代的文字狱,凡是阻碍当时文人发展,文化进程的政策,我们都将作为警醒作用。

[参考文献]

[1]司马 迁.史记 ·秦始 皇 本 纪.中华 书局 ,1959.

[2]郭 成 康 ,林 铁 均 .清 朝 文 字 狱 .群 众 出版 社 出 版 .1990:

[3]顾 炎 武 .顾 亭 林 诗 文 集 ·书 潘 吴 二 子 事 .中 华 书 局 , 1983.

[4]刘 煦 等 .旧 唐 书 ·经 籍 志 .中 华 书 局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