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主慈禧(三)昏聩统治及评价

作者:劉秀字文叔

大家好,我是文叔,继续讲女主慈禧---庸主的昏聩统治。

此部分由“逢甲不利”与三度垂帘、宣战诏书与东南互保、穷奢极欲的私人生活三个节点组成。

1861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打破满清女人不得干政祖制,孝庄皇太后不算。

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年,40岁,同治驾崩。

1875年(光绪元年),慈禧二次垂帘听政。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年,50岁,中法战争失利。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年,60岁,甲午战败。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再度垂帘听政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年,70岁,日俄战争。

女主慈禧(三)昏聩统治及评价

老年慈禧与青年慈禧

以上简单罗列不难看出,所谓的逢甲不利,除了同治的爆亡,哪次不是战败丧权辱国。

仔细分析哪次不是慈禧咎由自取的恶果。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是打赢了的,但是为了朝堂制衡,特别是为了打压恭亲王奕忻,临阵换帅导致不败而败,她更关心的是朝堂内的赢。

甲午海战除了李鸿章淮军的腐败无能,罪魁祸首还是慈禧。她利用清流翁同龢克扣海军军饷修自己的园子,还是朝堂制衡那套。甲午海战期间逼迫李鸿章仓促应战,战败后由已“亲政”的儿皇帝光绪和李鸿章负责。她始终关心的是自己的个人利益,可以说对国家是全无心肝。

女主慈禧(三)昏聩统治及评价

李鸿章

戊戌政变是为了保住“皇权”落入光绪之手。又因西方列强所谓的支持光绪亲政,慈禧暴怒向“列强宣战”,面对这疯狂的决定,东南五省督抚“拒不奉诏”,私自与八国联军签订“东南互保”。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西太后仓皇西逃。在得知西方列强放她一马后高兴得“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谓无耻之尤。

而在她平庸的能力之下却有一颗骄奢淫欲的心。

且不说她的衣、食、住、行、用,这在各种影视剧作品里展现的够多了。就单说她修园子和上尊号那也是空前绝后。

由于慈禧从戏曲里吸收了不少权谋计策,她非常热衷于看戏,这与满人入关前读《三国演义》当兵书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她把看戏、修园子、过大寿弄成一篮子工程,一套又一套,只嫌规模不够宏大,最后挪用海军饷银,真是罄竹难书。

慈禧还热衷于给自上尊号,累计达八次,19个字: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这还不是最多的,她的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谥字25字。

女主慈禧(三)昏聩统治及评价

慈禧尊号

更荒谬的是每接受两个字,满清国库每年要拨二十万两白银作为皇太后个人津贴,这不光有虚名还有实惠,实在是无耻之尤。对了,皇太后三个字不用给钱。

这样的一个统治者还能专政五十年实在是天理难容,也说明整个的国家体制已经烂透了。这点高中历史课本说的很对,“这个落后、腐朽的清政府被推翻是迟早的事”。最终,清政府确实是被自己拿真金白银训练的新军给推翻的,自己的军队要革这个政府的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评价

这个集专横、狡诈、愚昧、淫佚、无耻于一身的独裁者最终于1908年走到了尽头,与她陪葬的还有整个清帝国。

说了这么多否定的评价,那慈禧有没有肯定的评价,这个确实比较难。

还是有的,比如她精通权谋有能力,不过只限于宫廷阴谋。

比如她务实,不像她的丈夫与公公那样以“天朝上国”自居,死都不肯与外国平等对话。只能接受“你跪我,或者你取代我”,没有第三种可能。不过,这也说明慈禧现实,欺软怕硬。

比如她懂权宜,能屈能伸。她反对戊戌变法,但又搞“新政改革”,支持洋务运动,废科举,立宪改革。但都是挨打之后被迫改的,并且是在保障她个人最大权益情况下修改错误,脸皮很厚,下限很低。

总之,很难。

那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还能持续70年不亡,难道慈禧没有功劳还没有苦劳吗?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恐怕是的。

女主慈禧(三)昏聩统治及评价

故宫

首先,近代以来中国遇到的侵略者,除了日本,没有哪个列强是想取清政府而代之的,他们和几千年来北边的入侵者不一样,土地和人口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这是腐败的清政府的幸运,是广大人民的不幸。而日本没有能力占领中国。

所以,慈禧哪来的守土之功,是贪天之功。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像恭亲王这种有能力的“君主”来执掌朝政,中国有没有机会像日本一样自救成功?

那至少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明主带领臣民和西方列请硬碰硬,一开始,军事上是打不过的,进入拉锯阶段。开始动员全国军事力量保家卫国。

又分两种小情况,一种就是农民起义,取而代之,进入王朝更替历史循环。还是要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这个变量,这也是太平天国没有成功的外部原因。

一种是导致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更迭,直到选出愿意与列强媾和的领导人。也就是慈禧这种人。

第二种,就是唐太宗重生来主持大局,先签城下之盟,再图强复仇。

女主慈禧(三)昏聩统治及评价

唐太宗

这也分两种小情况。

第一种,由于要先签不平等条约,很大可能会被“爱国者”给刺杀,没有机会到图强的阶段,钉上卖国贼的耻辱标签。

第二种,唐太宗有能力弹压反对派,又有能力奋发图强。这种靠个人能力维持的统治,最大的问题是统治者有多少时间,还有就是接班人问题。相当脆弱,随便一个因素都会转变成上面的一种可能。历史上周世宗柴荣就是一个例子。就算成功,运气的比例过大。

还有这种统治必须是在封闭情况下才能做到,开放国门的情况下不具备大前提,这又是一个悖论。

所以,慈禧在晚清五十年做出的选择不难理解了吧,对她自己有利就行了,考虑国家利益对她来说不划算、不安全、不明智。

以上只是从政治层面分析,中国近代何以如此,还远远不够。就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也不能如愿施政。这里面还有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很多方面的制约,才最终呈现成历史上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