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原生“卷进”政企市场深水区

作者:数智前线
云原生“卷进”政企市场深水区

虽然在传统概念中,政企客户并不像互联网是“生于云、长于云”的云原生企业,但到2027年,预计中国2000强公司40%的收入将源于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企业都将成为云原生企业。用云原生的思想践行云原生,变得关键。

文|石兆

编|赵艳秋

过去一年,政企客户走上了通往第二代“云原住民”的道路,而云计算大厂之间的比拼,也进入了新阶段。

01

企业的新动向

浙江联华华商集团信息中心代表楼杰和他的团队在2022年干了一件大事——把集团复杂的数字化系统架构升级了。

这家企业2017年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当时是为了应对新零售的冲击,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到了2021,联华华商的业务已完全上云。在这期间,为了支撑旗下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超市、便利店在市场上的竞争,他们采用了微服务的云原生架构,将以往耦合在一起的业务解耦,并构建了云原生智慧云平台,实现门店与后端供应链资源的交互,敏捷支持各种新应用上线,业务效率整体提升30%。

不过,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联华华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作为实体零售企业,他们需要支撑的业务繁多,波峰波谷很难预测,服务器使用率低于60%,“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值”,浪费很大。同时,运维能力也跟不上,不能及时洞察和修复问题,导致一些问题堆叠放大,造成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2022年,楼杰团队选择把原先分散处理的业务再集中。这是商业企业的一大趋势。一方面,报表、服务和数据集中,可以更容易地窥得业务全貌,优化算法,挖掘业务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节约成本,降低管理难度。而云原生技术,如容器、云原生数据库、无服务(Serverless),让这次复杂的系统升级变得可行。

楼杰认为,其中的核心是云原生数据库,毕竟它是数据生产资料的底座。他们原本每家门店都有一个进销存系统,背后一共需要260套SQL Server数据库来支撑。随着联华华商零售云平台业务不断扩大,及对性能要求不断提升,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数据库资源,面临高昂的成本挑战。于是联华华商把目光转向云原生数据库。经过与华为云团队的评估测试,若采用华为云GaussDB(for MySQL),原本需要上百台独立数据库只需要1台即可满足业务诉求,极大节省了云端服务器和数据库部署成本,于是,联华华商才有了云原生技术的系统架构大升级。

云原生“卷进”政企市场深水区

在汽车行业,smart本是奔驰旗下一款微型油车,两年前与吉利合资,从纯油车转变为纯电车平台。新能源汽车很火爆,但竞争节奏也快,在这个市场上的企业必须全力加速跑。smart一开始在资源部署、研发和测试上就采用云原生技术,让原来超过一个月甚至更长的应用迭代周期,变成双周迭代。

但这是一条不断探索的道路。smart IT技术开发总监刘克兴透露,今年将通过已建立的云原生体系,探索低代码和无代码,包括现在很火的ChatGPT,进一步提升效率。同时,他们对可扩缩也提出新要求,这不仅是资源的可扩缩,还包括与之匹配的团队,涉及管理,这些都是新课题。

2022年,政企客户在采用云计算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主要的趋势是云原生化。很多企业已对核心业务进行云原生化改造,来获得业务需要的易扩展、易部署、易迁移和敏捷等优势。

02

所有企业都会变为云原生

2022年,政企客户对公有云的贡献首次突破60%。“这是首次。”IDC中国研究总监刘丽辉告诉数智前线,“互联网首次下降到40%以下,并持续下降。”更进一步来看,根据相关报告,在企业的全部业务里,如果有1/4以上实现了上云,就认为这家企业是“重度云化”。2022年,超过60%的企业达到这一标准。

随着政企客户重度用云,他们从之前对互联网企业的跟随和模仿,转变为有了自己的鲜明主张和特色。

首先,政企客户对云计算的视角,与互联网企业形成较大差异。互联网客户多从“资源”的视角来看云计算,而政企客户则更多从“能力”、“价值”的视角。“前几年,政企客户开展了物理服务器迁移上云的IT建设,在云上更关注大数据应用。现在,他们正推动核心业务的全面上云,需要一个全栈云产品,期望通过先进技术,获得创新发展,并尽可能降低自身业务和技术演进的成本。”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数智前线。

云原生“卷进”政企市场深水区

其次,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政企客户在上好云、用好云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管好云。这是因为,当一家企业1/4以上的业务都到云上以后,要求云要适应他们的管理组织架构,既要严谨也不能管得太死;同时,全面上云导致IT体系也非常复杂,除了大数据、互联网等应用外,还有大量依托传统架构的应用,这对云的性能、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运维提出极致要求;而大量业务上云后,老板也会更重视云的成本管理。

根据IDC的调查,在未来12个月中,中国企业在数字化投资的优先级上,降低总体IT花费与投资现代化核心业务的应用程序并列为第三,仅排在了改善用户的数字体验、投资大数据与分析之后。这也要求云有更精益的管理方式。

云原生“卷进”政企市场深水区

再次是政企客户开始全面拥抱云原生。这几年,政企客户从原来把传统应用搬上云,逐步转变为怎么把业务改造成云原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行业资深人士称。

虽然在传统概念中,政企客户并不像互联网是“生于云、长于云”的云原生企业,但根据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的介绍,到2027年,预计中国2000强公司40%的收入可能源于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从某种意义来说,未来企业都将成为云原生企业。比如,中远集团下属公司,通过公开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全球23万条船的航际、装卸货数据进行跟踪分析,2022年,通过数据直接创造的价值达到数千万元。

2020年,华为也提出了云原生2.0的概念,认为每家企业都能成为“新云原生企业”。当下,企业应特别关注哪些产品和服务可以智能化和云化,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根据介绍,云原生从2013年开始起步,从发展来看大体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开源社区小规模应用,像Kubernetes、CloudFoundry等;第二阶段是互联网、汽车行业逐步将云原生技术用于企业,带来增益;第三个阶段是用云原生技术,在产业中以价值驱动,打造新云原生企业。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栗蔚对新云原生企业或数字原生企业应具备的特点进行了总结:首先这些企业具备分布式的中枢神经、组织架构和技术,这基本靠云计算和云原生来实现。即便最近很火的ChatGPT,其大模型训练也得益于云原生提供的统一分布式调度系统,单纯靠GPU计算是很难实现的。其次是具备高敏捷的决策大脑。这由AI实现,未来AI或新技术将是In Cloud的,而只有云原生可以实现这样的深度融合。三是可再生,就像马斯克的投资,从特斯拉、SpaceX、星链到OpenAI,是敏捷、分布式的。四是生态化。

“云原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理念。”栗蔚称,“也许你不自知,但你已经用到了云原生的思维。”

03

用云原生思想践行云原生

打造“新云原生企业”,已经成为企业的焦点。而这也成为提供云原生技术和平台的全球科技公司角逐的焦点,他们纷纷在2022年加码云原生战略。

其中,亚马逊AWS在去年底一年一度的Re:Invent大会上,提出了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亚马逊相关人士告诉数智前线,他们认为未来所有客户、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迟早会走到云原生阶段。目前,他们重点是将一些已有的系统打通,从而让数据更好地治理和管理,包括数据分析和AI能通过统一控制台来操作。“这种趋势现在越来越明显。”

观察国内云计算市场,由于政企客户的云原生化处于不同阶段,云厂商在过去一个阶段,基本致力于把先进理念变成产品和工具,转移给客户,也就是“上好云、用好云”的阶段。比如,不少云厂商都关注云数据库产品的研发和落地,对自身云产品进行Severless化改造,构建跨数据中心的统一调度能力,完善客户进行云原生化的工具链。但随着云计算成为关键基础设施,国内云计算大厂也要纷纷强化运营和IT治理,进入政企客户关注的“管好云”阶段。

如华为云在2月17日提出了“上好云、用好云、管好云”的七大云原生创新实践。华为云CTO张宇昕在创原会·云原生技术创新峰会中提到,过去,很多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或采用云技术就是“搬迁上云”,将原来线下数据中心搬到云上,实现资源弹性获取,但业务所用的技术、应用架构仍是传统IT的理念和架构,仍会制约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空间。

云原生“卷进”政企市场深水区

“数字化转型要真正深入,核心理念在于用云原生的思想践行云原生。”张宇昕称。企业的“深度云化”,既需要业务和体验的创新能力,也需要精益运营和现代化治理能力,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体两面。上好云、用好云、管好云几方面结合起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唯一路径。

数智前线获悉,华为云目前提炼的七大云原生创新实践,包含了分布式云原生基础设施、应用现代化、数智融合、精益IT治理、企业级安全、确定性运维和FinOps。其中前三个实践集中在上好云、用好云上,侧重于“开源”,也是之前常被提及的。而后四个实践集中在“管好云”上,侧重于“优化”和“节流”,是最新对外体系化呈现的。

在“管好云”的四个实践中,精益IT治理非常关键。由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全方位转型,如果企业管理的数字化,不能跟上业务数字化的节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就会磕磕绊绊,走不下去。在精益IT治理中,提出企业管理也必须用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实现IT治理现代化,如能适应企业组织的分级、分层、分域管理,具备敏捷支撑新业务、新流程的能力,也具备支持组织对外开放的能力等。

再如,企业关注的成本管理问题,可由FinOps来解决。根据统计,目前超过30%的云费用属于“无效”开支。而FinOps是去年底在业界火起来的,主要包含了成本洞察、成本优化以及成本运营三部分,恰好对应解决云上成本管理的三大挑战。现在,很多老板拿着一长串云服务账单,通常看不出自己哪些业务或者哪个区域花了多少费用。账单怎么拆分,又怎么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是FinOps来解决的。

确定性运维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它源自丰田的精益制造,核心是在高效运营下保证高质量。在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业界在运维中遇到了很多共性难题。经历5年的变革,华为云提出了确定性运维体系,在保障企业业务、数据和应用高增长状态下,为客户提供SLA确定的系统。

此外,企业级安全也是当下企业优先投资的方面之一。华为云把华为过去30多年的安全治理经验固化下来,包含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模型和响应的剧本,同时基于云原生思想,打造了以“安全云脑”为中心的全系列安全防护云化产品。“安全云脑”也是去年国内唯一进入Gartner魔力四象限的产品。

对于云厂商而言,当下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帮助企业上好云、用好云的基础之上, 他们将要通过“高效管云”,给企业带来一种精益的能力,帮助企业深度云化,更好地实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