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容灾备份】服务器备份技术方案

作者:三生石上三生缘

基本概念:

备份是指对数据进行复制,当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的恢复有效数据

备份是容灾的基础

备份与容灾的区别:

备份关注数据可恢复性,容灾关注业务连续性

【容灾备份】服务器备份技术方案

备份和归档的区别:

备份为了数据恢复、归档为了法规遵从

【容灾备份】服务器备份技术方案

备份系统架构:

【容灾备份】服务器备份技术方案

1.备份服务器-------------下发备份任务给CA、提供管理界面

--------------------------------控制流

备份服务器要先发现CA(一般使用过手动添加来发现CA)

可以监控备份的进度、状态

2.备份客户端(CA)------告诉生产服务器将相关业务进行备份,传输到备份介质上

CA客户端需要进行安装(不同操作系统、版本安装不同的备份客户端)

3.备份介质----------------将数据存储到相应的备份介质中(对备份管理软件有要求)--数据流

4.介质服务器-------------管理备份介质

备份系统的三要素:

BW---------------------------------一个工作周期内留给备份系统进行备份的时间长度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复时间目标----指发生故障后多长时间进行业务切换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复点数据------指损失的数据量(发生故障后丢失的数据)

完美状态:RTO=0 RPO=0

备份方案网络:

LAN-Base:

数据流和控制流都走的前端LAN网络,备份系统和应用系统分开,备份时不占用生产服务器的资源

缺点:占用较大的LAN网络带宽,对主机应用有一定影响

LAN-Free:

释放了对LAN网络带宽的占用,但是增加了生产服务器的压力

控制流通过LAN传输,备份数据流通过后端SAN网络传输,大大提高备份性能且不影响用户网络

缺点:对生产服务器的压力比较大

Server-Free:

减少生产服务器的压力,生产服务器无感知,增大备份服务器的压力---Server针对的是生产服务器

控制流通过LAN网络传输,备份数据流通过介质服务器再通过FC SAN网络进行传输。

生产服务器不再安装相应的代理软件,将CA安装在介质服务器上来获取生产服务器上要备份的数据

CA是怎样获得生产服务器要备份的数据的呢?----通过读取快照卷的形式,将数据进行备份

备份的时候,先创建该时间点下生产数据的快照并将其映射给备份服务器,然后由备份服务器将该快照挂载起来,最后将快照数据拷贝至备份介质

缺点:成本较高,对备份服务器、介质服务器设备的要求较高

Server-Less:

减轻生产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的压力------Server针对的是备份服务器

不需要备份服务器进行数据拷贝的操作,备份服务器只需要进行控制任务下发和监控就可以了

直接将备份数据从生产存储到备份介质(可以使用远程复制来实现),减少了备份服务器的压力

【容灾备份】服务器备份技术方案

备份类型:

完全备份: 每次都完全备份

累积增量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其余每天备份和完全备份的差异部分

差异增量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其余每天备份和上一次备份的差异备份

【容灾备份】服务器备份技术方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