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断亲一族”增多,血脉亲情逐渐被抛弃,说明了这些问题

作者:舒山有鹿
“断亲一族”增多,血脉亲情逐渐被抛弃,说明了这些问题

01

又是一年团圆日,千家万户庆春节。

一谈到春节,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团圆”。背井离乡的游子匆忙回家,在外打拼的孩子冒着风雪回到故乡,只为了跟父母和亲人“团聚”。

这种“团聚”之情,源自于家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脉亲情。有血脉,有亲情,人们才会有牵挂。

试想,对于陌生人,谁会有牵挂呢?所以说,所有的节日,包括春节,都是“血脉亲情”的具象化表现。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肉眼可见的是,如今的断亲潮,貌似愈演愈烈了。人们缺乏了亲情,也抛弃了血缘关系,从而让春节变得平淡起来。

在十几二十年前,我们一谈到春节,会感觉到内心暖暖的,充满了吸引力。而在十几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一谈到春节,只剩下对于“放假”的期待,而没有对于节日的向往。

只能说,人心在冷漠,传统也在冷漠。慢慢地,这“血脉亲情”将被人们抛弃。

“断亲一族”增多,血脉亲情逐渐被抛弃,说明了这些问题

02

春节的习俗,到底有什么呢?

购买年货,吃年夜饭,一家人看春晚,开年的时候串门走亲,在喜气洋洋当中度过元宵。这传统的新年年俗,是无数60后和70后埋藏在心底的珍贵记忆。

为什么如今的60后和70后,已经无法找寻内心深处的记忆了呢?因为物质发展了,人心变得冷漠了,就连节日,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往春节,带有“亲情”的味道。如今的春节,只剩下“放假”的味道。这味道变了,早就没有灵魂了。

味道变化的根源,依旧是“亲情”的问题。现如今,人们的眼中多了钱财,肩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了,感情什么的,都被生活消磨了。

就拿串门走亲这件事来说,以往我们还走亲戚,现在很多人都不走亲戚了。哪怕走,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罢了,毫无真情实感。于是乎,亲缘关系,就“散”了。

人心变了,生活的压力增大了,哪怕交通更便捷了,以往的传统也消失不见了。于是乎,这“断亲潮”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当生活只剩下冰冷的物质时,那“家文化”的消失,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断亲一族”增多,血脉亲情逐渐被抛弃,说明了这些问题

03

断亲潮的出现,跟这四点有关。

首先,物欲横流,人们对于身边人的感情,逐渐淡漠了下来。

以往我们都觉得,只要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也会丰富,幸福感会更多。没想到,物质越是丰富,人心越是有问题,精神越是贫瘠。

刚开始的时候,感情的贫瘠,只影响到外人。后来,这感情的贫瘠,逐渐地影响到了身边人。如此,在时光的消磨下,亲情也变得“不堪一击”了。

试想,连春节都变得没有味道了,连家庭文化都被人抛弃了,那亲情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其次,攀比加剧,让人们对于血脉亲人,产生了厌恶的心理。

以前谈到亲戚,我们会觉得,亲戚是我们的亲人,理应好好相处。如今谈到亲戚,不少人都感慨“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一切,都跟攀比有关。亲戚看到你有钱,就来奉承你;亲戚看到你没钱,就来落井下石。对于这般亲人,又有谁会有好感呢?

要想建立一段感情,很难。而要想毁掉一段感情,只需要一次伤害,那就足够了。就是因为伤害的次数多了,所以断亲潮就普及开来了。

“断亲一族”增多,血脉亲情逐渐被抛弃,说明了这些问题

04

第三,传统节日的氛围,传统家庭文化的氛围,正在消失。

有社会学家提出过一个观点,传统节日的延续,就是对于传统家文化以及传统亲情的维系。

过中秋,前人想到了一家团圆,现代人想到了什么时候放假。过大年,前人感觉到了幸福和美满,现代人想到了什么时候就要上班了。

传统氛围的消失,关键是人心变了,但本质却是,当下生活的压力增大了。通过蝴蝶效应,迅速地影响到了亲情和家庭。

只能说,这是一个物质发达,而又精神贫瘠的年代。如此下去,世道会变得愈发魔幻且冰凉,不是好事。

第四,各种内卷和内耗的出现,让人们没有精力和心思去维系亲情。

年轻人一毕业就失业,中年人到了45岁就被优化,老年人到了65岁,就被儿女抛弃。这一系列情况的出现,都对亲缘关系造成了冲击。

一个家庭,既没有安稳的环境,也没有充足的钱财,还经常闹矛盾,连为老人养老都做不到。这,不就让“断亲潮”萌芽了吗?

“断亲一族”增多,血脉亲情逐渐被抛弃,说明了这些问题

人们跟身边的亲人不再往来,也对至亲不尊重。在60后和70后这代人身上,也许体现不出来。到了独生子女的90后这一代,将成为常态。

压力增大,人心冷漠,传统消失,我们总认为是好事。没想到,这是大不幸的开始。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