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作者:贵州省博物馆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早在两千年前,

岭南百姓把玻璃珠

与红玉髓、玛瑙、水晶、

琥珀、金、银等珠饰

穿串起来挂在项上,

或戴在手腕上作为装饰。

这些珠宝多来自海外,

是岭南地区与海外诸国

交通贸易往来极为兴盛的重要物证。

今天就来看看这些绝美华丽的珠宝。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这一件的名字叫

“琥珀煤精玛瑙石榴石红玉髓费昂斯珠串饰”。

名字复杂又带点神秘感的这件珠串,

具有典型的西方风格。

煤精,

是一种有机质宝石,又叫煤玉。

煤精在世界上十分罕见,

它质地细密、没有纹路、质轻坚韧、黝黑发亮。

照片中黑色的珠子就是煤精,

这种瓜棱形珠是典型的西亚风格。

费昂斯又是啥呢?

其实它是由“faience”音译来的。

它是一种人工合成材料,

一般认为指原始玻璃,

是玻璃的前身,

在外观和原料上都与玻璃相似。

费昂斯和真正的玻璃最主要的区别

是工艺流程和烧造温度的不同。

费昂斯的烧造温度较低,

在1000℃左右(烧造玻璃的温度是1700℃)。

而工艺流程的区别更加明显,

它的制作工艺是先成型后烧结,

不同于玻璃先烧融后成型。

汉代的琥珀

原料绝大多数来自波罗的海、地中海和缅甸。

从广州汉代珠饰抽取分析的琥珀样品中,

高铁含量特征与缅甸琥珀相一致,

表明这些琥珀原材料可能来自于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玻璃耳珰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琥珀耳珰

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里描述刘兰芝,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这里的明月珰就是耳珰。

耳珰是大陆传统耳饰的一种,

以两头大、中间收腰为主要特征,

绝大多数中心穿孔,

两端或一端较为宽大,

呈喇叭口。

佩戴者需要先在耳垂上穿孔,

并将耳孔撑大,

佩戴时将耳珰穿入孔中,

因为两端粗于中央,

戴上以后就不易滑脱。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这件珠串由形状、色泽各异的

玛瑙、水晶、金、玉、玻璃、琥珀珠组成,

鲜艳夺目,包含了多种文化因素。

其中,

十二面焊珠金球在广州地区出土仅3件。

有专家认为,

金球体现了地中海沿岸流行的金工技法,

是通过海上交通贸易输入到岭南的域外珍玩。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这批精美的珠宝文物吸引了大量女性观众,

时至今天,也不乏时尚之感。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展厅中观众参观图片

“珠”从海外来,闪耀南越的珠宝

文字丨陈红新

编制丨信息中心

审核丨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