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2岁女孩向51岁邻居表白:只要老先生不嫌弃,我愿陪伴终生!

作者:晴朗文史阁

1930年,22岁的潘兰珍向51岁的邻居“李老先生”表白:“我想嫁给你,只要你不嫌弃,我必不离不弃!”“李老先生”被潘兰珍的勇气吓到了,回过神来后,他连连拒绝:“你这是何苦来?“

潘兰珍是一个苦孩子,她4岁时随父母逃荒到上海,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贫苦生活。13岁时,潘兰珍被父母送到一家纱厂去当童工,小小年纪的她,不得不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在纱厂里,潘兰珍吃尽了苦中苦,她不敢有半点停歇,生怕自己一旦跟不上节奏、完不成任务,就被扫地出门。但尽管潘兰珍使出了浑身解数,每天回到家连腰都直不起来,却也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勉强顾个温饱。

22岁女孩向51岁邻居表白:只要老先生不嫌弃,我愿陪伴终生!

在苦水中泡着的潘兰珍一天一天地长大了,粗糙的衣衫掩盖不住她秀丽的容颜,而这也成为她遭遇不幸的导火索。

17岁时,潘兰珍不幸遭到一个恶霸的霸占,恶霸不仅强迫潘兰珍给自己生下了孩子,还日日对她拳打脚踢、肆意欺凌。不堪受辱的潘兰珍曾想过死,但她最终还是不忍心抛下父母和孩子,还是选择坚强地活了下来。

由于生活条件过于恶劣,潘兰珍的孩子很快夭折了。痛苦不堪的潘兰珍下定决心:即使被打死也要逃离魔爪!幸运的是,这次逃跑,她成功了。

为了防止恶霸再次找到自己,潘兰珍不敢回到父母的住处,而是重新找了一家工厂去做女工。

22岁女孩向51岁邻居表白:只要老先生不嫌弃,我愿陪伴终生!

虽然历经苦难,但潘兰珍依然愿意对这个世界持以善意。

一天,潘兰珍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人瘫倒在地上,她连忙上前提供帮助。交流中,潘兰珍得知:这位老人姓李,和妻子离异后搬到了这里,现在靠给报社投稿为生。

潘兰珍非常同情“李老先生”的遭遇,同时也欣赏他的才华。从此之后,潘兰珍便主动照顾起贫病交加的“李老先生”,包揽他的家务,关心他的健康。

而“李老先生”也在工作之余,教潘兰珍读书、识字,告诉她人人平等的道理,焕发了她的女性自尊心。

这对于饱经沧桑,从小到大没有机会上学的潘兰珍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礼物。

相处一段时间后,潘兰珍主动向“李老先生”表白,希望和他结婚。“李老先生”非常吃惊,表示自己一大把年纪了,劝她慎重考虑。可是潘兰珍心意已决,反复强调:“只要老先生不嫌弃,我愿意陪伴服侍到终生。”

“李老先生”一开始认为潘兰珍是在“胡闹”,但最终他还是被潘兰珍的坚韧和痴情打动,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从此过起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1932年10月的一天,“李老先生”忽然被国民党抓捕入狱。到处找不到自己丈夫的潘兰珍在到处打听“李老先生”的下落的过程中,终于知道:“李老先生”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

陈独秀,是大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22岁女孩向51岁邻居表白:只要老先生不嫌弃,我愿陪伴终生!

潘兰珍惊呆了,她做梦都想不到,她竟能和陈独秀这样的大人物走到一起。别人劝她:“算了吧,你们不是一路人,跟他在一起危险重重。”

潘兰珍却内心笃定:“我不管他是谁,我只知道,他是我的丈夫,我跟他说过,只要他不嫌弃,我一定会陪他走到底。”

之后,潘兰珍不顾危险,奔赴南京去探监。但一直在监狱门口等了很多天,她也没拿到探监令。

原来,国民党给陈独秀制定了“不准亲属探监、不准通信、不准读书看报”的“三不准”制度,把他牢牢地封锁了起来。

22岁女孩向51岁邻居表白:只要老先生不嫌弃,我愿陪伴终生!

潘兰珍没有放弃,她在监狱旁租了间房子,一边做零工维持生计,一边想办法打点狱卒为自己传话。

狱中的陈独秀得知潘兰珍正在想尽办法探视自己后,万分感动,但他更担心的是潘兰珍的安全问题。陈独秀的大儿子陈延年和二儿子陈乔年都是死于国民党的屠刀之下,万分凄惨。自己此次被捕,也是生死未卜,危险重重。

之前不告诉潘兰珍真实名字,正是不希望她受连累,没想到这个傻姑娘还是找了过来。

为了说服潘兰珍放弃自己,赶紧回上海去,陈独秀以绝食为抗议,迫使国民党当局将“三不准”改成了“三允许”。

1933年的夏天,潘兰珍终于见到了已被关押了半年之久的陈独秀。陈独秀对潘兰珍说:“你快回去,好歹上海还有工作。你想想,我在监狱里还能给你什么呢?”潘兰珍流着眼泪说:“我不用你给我什么,我就只想留下来照顾你。”

22岁女孩向51岁邻居表白:只要老先生不嫌弃,我愿陪伴终生!

潘兰珍对丈夫不离不弃的行为感动了典狱长,加上宋美龄等一些国民党高官对陈独秀的探视,监狱终于不再阻止潘兰珍的探监。

潘兰珍利用自己的“自由人”身份,一边为陈独秀洗衣送饭,一边帮他整理诗作、跑腿联络。

依托于潘兰珍的帮助,陈独秀把监狱变成了“研究室”,他在读书看报、著书立说的同时,还自学起了德语。

5年的时间里,陈独秀读书不倦,笔耕不辍,完成了大量的专著。其中,《独秀文存》第九版还被评为20世纪最有魅力的文集之一。

时人评说陈独秀:“人在狱中,思想飞向辽阔的空间。”这一切的背后,潘兰珍功不可没。

22岁女孩向51岁邻居表白:只要老先生不嫌弃,我愿陪伴终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同意释放政治犯,陈独秀才得以出狱,和潘兰珍一起四处流亡。

在之后的几年里,潘兰珍倾尽全力,照顾着陈独秀的母亲和孩子。

陈独秀的母亲双目失明,潘兰珍每天为她梳头洗脸、捶背揉腰。家里无米下炊时,潘兰珍偷偷当了自己的戒指和耳环。

在潘兰珍的倾力付出下,这个多灾多难的家,终于享受到了短暂的天伦之乐。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63岁,而这一年,潘兰珍才不过34岁。

临终前,陈独秀望着潘兰珍,叮咛嘱咐道:“兰珍吾妻:望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务求自立…”

潘兰珍把陈独秀的话牢牢记在心头,她没有变卖过陈独秀的遗物,也没有打着他的名号参加过任何活动,她去了一家农场工作,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从不叫苦叫屈。

抗战胜利后,潘兰珍回到上海,找了一份做饭的差事。1949年,潘兰珍因子宫癌去世,享年41岁。

22岁女孩向51岁邻居表白:只要老先生不嫌弃,我愿陪伴终生!

陈独秀一生历尽坎坷,晚年尤其不幸。值得庆幸的是,潘兰珍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陪他度过了最难熬的岁月。

潘兰珍自己的人生虽然受尽磨难,但她始终保留着自己生命中善良本性和温柔底色。做任何事,她不惧危险,不计得失,不吝付出,不看回报,只求无愧于心。很多人不理解潘兰珍,觉得她选择陈独秀纯属自讨苦吃。

但对于潘兰珍而言,精神上的富足远比物质上的安逸更可贵。

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园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人生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你怎么看待潘兰珍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