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作者:记闻历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5年,随着反法西斯正义势力的不断壮大,以及两朵蘑菇云在日本广岛从天而降,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

人们从战争的长夜里看到了黎明的希望。

作为法西斯战败国之一,日本首领裕仁天皇自然要和希特勒、墨索里尼一样,面对国际法庭的清算与制裁。

可谁料,他竟凭借一招“美人计”,成功掩盖住自己的罪行,获得特赦。

那么,帮助裕仁天皇的女人究竟是谁?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更加令人意外的是,连当时的驻日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也成为她的裙下之臣。

作为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的他,或许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败在一个日本女人的手下......

将门虎子,一战成名

伟大的无产阶级精神领袖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到达彼岸。”

事实也的确如此。

世界第二次大战,作为近代编年史上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一场战争,牺牲是前所未有的。

但乱世出英雄。

生死存亡之际,总有一些人敢为人先。

许多声名赫赫的武将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中就包括麦克阿瑟。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1880年1月26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营里。

麦克阿瑟家族本身就十分显赫。

他们是苏格兰卡贝尔家族的一支血脉。

甚至和传说中的亚瑟王也有点沾亲带故。

他的祖父老亚瑟·麦克阿瑟自滑铁卢战役后,带着全家移民美国。

其曾担任过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父亲小亚瑟·麦克阿瑟也是年少成名,参加过美国著名的南北战争。

19岁那年,他靠着出色的能力晋升到上校,还被任命为过菲律宾的军事总督。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到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一代,可谓三代成名。

麦克阿瑟出生于军营,从小也就在军营中玩耍、学习和长大。

随着父亲的军事调动,他先后在温格特堡、塞尔登堡、利文沃斯堡生活过。

1886年,老麦克阿瑟的部队被调到利文沃斯堡。

这里交通方便,城市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麦克阿瑟也在这一年开始,接受了教育。

因为父亲的关系,他从小便能看到全副武装的骑兵操练和炮兵实弹演练。

附近的小镇也生活着许多从真实战场退下来的老兵。

每每完成学习后,麦克阿瑟最爱听老兵讲述真实战场的枪林弹雨。

一边听,他的脑子里便一边开始浮想联翩。

如果自己真实的在战场中,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童年的经历给小小的麦克阿瑟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而在不久的未来,这便会长成参天大树。

回到西部后,麦克阿瑟便被父亲送进了西得克萨斯军事学院。

这里的学生都是“军官候补生”。

平时调皮捣蛋的麦克阿瑟也如鱼得水,在这样的环境中刻苦学习了起来。

或许是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麦克阿瑟很快便在同学中名列前茅。

他不仅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在其他综合素质的竞技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麦克阿瑟的情商很高,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他。

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

此时,其已经有了更长远的目标——上西点军校。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彼时,西点军校是专门为美国军队提供顶尖的军事人才。

自然,它的录取门槛很高,考试也非常困难。

好在在母亲的陪伴下,麦克阿瑟准备得十分充分。

最终,他一举拿下了录取通知,如愿成为西点军校中的一员。

只不过,进到学校,麦克阿瑟才知道,西点军校根本不是外表那么光鲜靓丽。

其有着恶劣的传统,就是高年级同学会欺负新生的情况。

而麦克阿瑟作为“军二代”,一下子就成为他人的眼中钉。

当时,学长们欺负新生的手段可谓是花样百出。

站军姿,滚烫的蒸汽浴,强制进食等等……

麦克阿瑟就是在这样非人的霸凌折磨中锻炼起来了坚强的意志。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麦克阿瑟

在毕业的时候,麦克阿瑟总平均成绩为98.14分,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以来最好的。

而此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他毕业后和大多数人一样,首先要面临的是选择兵种的问题。

最开始麦克阿瑟想,不如直接跟随着父亲的脚步,去步兵部队。

而经验老到的老麦克阿瑟劝阻他不要这样,因为升迁太慢,而工程兵则升迁很快。

就这样,麦克阿瑟听从劝告,最终选择了工程兵部队。

那个时候,美西战争已经结束,菲律宾人也在追求独立。

而美国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开始组织独立战争。

麦克阿瑟便在这样的环境下,踏上了去菲律宾的舰船,跟随部队去执行勘察测量工作。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次年,日俄战争爆发。

日本不宣而战,最终俄国战败的情况引起了美国的注意。

麦克阿瑟也就是这个时候对亚洲的发展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他当时被派位做自己父亲的参谋。

父子俩一起对日本的国情做出了深刻的调查,后一致认定日本扩张侵略的意图十分明显。

今后,其一定会去主动发起控制太平洋的战争。

听闻这一猜测后,美国当局立马让他们把考察范围扩大到中国、东南亚等其他亚洲地区。

经过九个月的远东之行,麦克阿瑟对整个亚洲有了深入的了解。

此举为他主导太平洋战争,成为名副其实的“太上皇”打下基础。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1914年7月28号,第一次世界战争爆发。

当时的美国并不想参与这场战争,只想趁机发财,给双方国家提供贷款、武器等。

一直到战争后期,英法等国家将要胜利时,美国才加入了这场混战。

也因此,麦克阿瑟一战成名。

彼时,他经常身先士卒,甚至亲手抓过一名德国上校,被授予一枚十字军功章。

一战结束后,其被任命为彩虹师师长。

1941年12月7日,日军发动珍珠港偷袭,拉开了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当时以美军为主要战力的联军和日本在菲律宾交战。

但由于麦克阿瑟过于轻敌,导致战略失误,使美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

1942年3月11日夜,在残酷的现实情况下,麦克阿瑟登上鱼雷艇离开菲律宾。

那个时候,他留下来了二战时最为著名的那句话:“我还会回来”。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后来,麦克阿瑟果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经过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和1943年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盟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当时麦克阿瑟采取的越岛“跳蛙战术”发挥了出奇制胜的作用。

盟军顺利避开日军据点,并切断其补给线,将日军饿死在战场上。

由此,盟军的反击战就此打响。

1944年,麦克阿瑟率部沿着当年日军的进攻路线,对日军予以坚决打击。

只不过,此时角色已经发生了对换。

在菲律宾的莱特岛,麦克阿瑟在大雨中发表了最震撼人心的演讲:“菲律宾人民,我,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

当时,他语气深沉,眼角挂着泪光,号召大家为了神圣的死者,为了子孙后代,继续战斗,夺取正义的胜利!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1945年8月,原子弹的爆炸最终消灭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结束了这场人类浩劫。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麦克阿瑟接管了日本战后的一切事务。

作为战败国的首领,裕仁天皇整日便惶惶不可终日。

他害怕着死神的脚步一点点逼近,所以不仅答应了美国诸多不平等条约,而且还以一副卑微的姿态讨好着这位上将。

但战争掏空了日本的国库。

裕仁天皇拿不出实质性的资源来贿赂这位美国的高级将领。

对此,他十分煎熬。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但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

此时一位名叫原节子的俏丽倩影出现在其视野范围之内。

裕仁天皇灵机一动,决定用这位国民女神来讨好麦克阿瑟。

就这样,在一次酒会中,他将年仅25岁的原节子引荐给了当年已经65岁、有妻有子的麦克阿瑟。

而原节子,为了自己国家的未来,也愿意成为麦克阿瑟的情妇。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招“美人计”的确成功了。

当时,麦克阿瑟曾公开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

紧接着,在美国的干预下,裕仁免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

甚至连日本的“天皇制”也得以保留了下来。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很快便从战后的衰败中恢复过来。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一时间,原节子成为日本大众口中的“女英雄”。

但谁又知道,她内心身处真实的想法呢?

昭和女神,政治炮灰

原节子原名会田昌江。

她出生在日本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家境说不上富裕。

甚至因为家里孩子多,常常入不敷出有些贫困。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懂事的原节子便早早辍学,外出工作。

正巧,原节子的二姐夫熊谷久虎是导演。

有了姐夫的牵线搭桥,本就长相甜美可爱的原节子一脚踏入了演艺界。

后来,年仅15岁的她拍摄了自己的荧幕初作《年轻人勿犹豫不决》。

不曾想,凭借这部作品,她竟一炮而红,开始走进日本国民的视线内。

由于她长相清纯动人,性格活泼开朗。

再加上其急剧表演天赋。

很快原节子就成为风靡一时的大明星。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只不过,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原节子的事业多了一层政治意味的神秘面纱。

她曾被希特勒的喉舌戈培尔邀约参演日德合拍的电影《土地》。

这实质是一部战争宣传片,得到了日本和德国的大肆炒作。

原节子也因为出演女一号而被日本天皇所关注到。

除此之外,在抗战期间,原节子也多次演绎例如《上海陆战队》、《鸦片战争》等侵华影片,美化日本侵略战争。

甚至在后来的《夏威夷马来海战》中大张旗鼓宣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

通过这样的软文化侵略,在当时留下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而这一切,都为后来裕仁天皇把原节子作为政治工具,送给麦克阿瑟当情妇埋下了伏笔。

随着战后美军对日本的控制,美国的相关经济文化逐渐影响和改变了日本民众的生活。

穿着和服的日本传统家庭模式开始逐渐解体。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原本,原节子被人们称作“永远的贞女”。

她经常在影片中扮演女儿和妻子的角色,但很少演绎母亲。

而在现实生活中,原节子也从未结婚或做过母亲。

而如今,原节子的角色经常代表战后女性的化身,深刻而又直接地表达了日本的现实生活。

或许她所饰演的角色是深入人心的。

但和原节子本人一样,这种看起来激昂而又热烈的感情只是一种时代的需要。

而其真正的自我意识早被消磨在了社会的刻板印象之下。

日本传统社会对女人的禁锢是不言而喻的。

但战后经济亟待需要重建的现代社会,女性似乎又被塑造成一个社会模范性的化身。

她们存在的意义无限被社会角色所切割。

而自我繁芜而又肆意的灵魂被掩藏在了社会角色的面具之下。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原节子所饰演的角色也好,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国家的利益屈身去做他人的情妇也罢,似乎都成为她们为生活露出完美无瑕笑容之上的保护色。

也许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女性一样,她们的笑容和自身的幸福愉悦度无关。

它代表的是一种自我牺牲和奉献,定格在了永远的昭和时代。

就像许多人认为真正的女性力量,是美国女孩那种热情奔放,自信大胆的风格一样。

但这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原节子作为天皇的“政治礼物”,送给麦克阿瑟当情妇,是充满非议的。

可对于当时的日本民众来说,正是因为原节子的牺牲,才换来二战后日本飞速的经济发展。

但如今看来,原节子在这场国与国之间利益的斡旋中被无限放大了。

就算她长得再国色天香,惊为天人。

试想一下,两个国家之间的秩序真的会因为一个女人而改变吗?

想必被迫在马嵬坡自缢的杨贵妃,更能明白原节子的心情吧。

原节子曾演过108部电影,有着十分精彩纷呈的一生。

但她42岁告别影坛,这件事让其变得很神秘。

她曾是日本“国民女神”,后成美上将麦克阿瑟情人,原因令人叹息

不过对此,她本人的回答是:“去追寻她自己的生活。”

后记

麦克阿瑟离开日本后,原节子便宣布离开影视界,自此开始隐居。

此后,她切断了自己和外界媒体的联系,且终生未嫁,也没有自己的孩子。

在95岁的时候,原节子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自此世界名人里关于原节子这一章终于写下了句号。

但她留在世界上的事迹,后人对此还有着充分的遐想空间。

在原节子的一生中,电影占据很大的一部分。

但和麦克阿瑟这段故事,似乎盖过了她本有的光环。

原节子在其影视作品中的笑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这笑容之下,不仅是她坚强的内心,也同时传递着快乐与悲伤。

参考文献

《战后日本史》

崔世广.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变迁[J].当代世界,2013(08):13-17.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