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通读《资治通鉴》公元559年--陈霸先、高洋相继病逝

作者:亚里士多德的弟子
通读《资治通鉴》公元559年--陈霸先、高洋相继病逝

公元559年 四国并立

南梁:大定五年,首都江陵(荆州),梁元帝,萧詧(cha,察),41岁。

南陈:永定三年,首都建康(南京),陈武帝,陈霸先,57岁。

北齐:天保十年,首都建邺(河北省临漳县),齐文宣帝,高洋,31岁。

北周:明帝三年,首都长安(西安),明帝,宇文毓,26岁。

1、南陈再度向王琳发动进攻

通读《资治通鉴》公元559年--陈霸先、高洋相继病逝

南陈再度向王琳发动进攻,然而前线作战不力,致使中间派--豫章(江西省南昌市)太守熊昙朗产生动摇,密谋斩杀周文育,投向王琳。周文育麾下将领提前得到消息,劝周文育先下手为强。但周文育却认为:“不可,我旧兵少,客军多,若取昙朗,人人惊惧,亡立至矣,不如推心以抚之。”然而几天后,当周文育来到熊昙朗的大营,熊昙朗不由分说,在宴会上将周文育斩杀。周文育之死对陈霸先打击巨大,原本就身体抱恙的他,在周文育灵柩抵达建康时,身穿素服失声痛哭。仅一天后,陈霸先突然病情加重,不久便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七岁,谥号武皇帝。

陈霸先突然驾崩,但他的儿子陈昌在公元552年时,被送往江陵做人质。后来江陵陷落,陈昌也一同被掳往长安,至今未能返回。一时间,南陈的最高权力出现真空。而建康城内仅有中领军杜稜统领禁军,主持局势。杜稜与皇后章氏等人商议,决定先隐瞒陈霸先的死讯,朝堂运转一切如旧。同时立刻派人,招临川王陈蒨返回建康。侯安都此刻正好班师经过南皖,便与陈蒨一同返回。但直到陈蒨抵达建康,皇后章氏仍然期待着自己的儿子陈昌能有机会继承帝位。侯安都见状,带剑上殿对众卿说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大功于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说罢,侯安都便请皇后章氏,交出皇帝印玺。见侯安都如此气势汹汹,皇后与百官无人敢有他意。

陈蒨因此登上帝位,是为南陈文帝。

两个月后,北周天王宇文毓也正式改称皇帝。

2、北齐皇帝高洋病逝

长期酗酒而把身体掏空的北齐皇帝高洋,也在这一年的十一月,陷入弥留之际。高洋临终前,对皇后李祖娥说道:“人生必有死,何足致惜!但怜高殷尚幼,人将夺之耳!”接着又对常山王高燕说:“江山任你夺去,但勿杀高殷!”

通读《资治通鉴》公元559年--陈霸先、高洋相继病逝

高洋任命尚书令杨愔、领军大将军秦王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颐四人辅政,随后病逝,享年三十岁。

高洋死后,百官大声啼哭,但除杨愔外,却无一人流泪。十五岁的太子高殷登基称帝,当初高洋在汉人士族杨愔、高德政等人的策划下,通过手握晋阳重兵的表弟段韶支持,最终完成了率军入邺,改朝换代的壮举。从此之后,高洋一面拉拢晋阳勋贵集团,一面也通过提升高氏宗亲和汉人士族的手段,限制勋贵们手中的军政大权。至高洋去世时,高氏宗亲已然掌握北齐大部分军政实权。

但当高殷继位时,高演、高湛又手握大权,反而成为了北齐皇权的最大威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