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作者:看电影杂志

有一些东西确实在深刻改变。

近日,金晨在微博上玩梗cos卡塔尔小王子,被网友尤其女性网友骂惨了。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因为,大家很不适于,作为女明星,她却无视于白头巾特权人物对黑头巾女性的压迫。

伊朗女性赌上生命的反头巾运动已经持续了数月。

那些敢于走上街头,发出声音与表达抗议的伊朗女性,也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22年年度人物。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不久前,内娱前顶流男星吴亦凡因强奸罪被一审判刑13年。

这是国内Me Too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最近,推上有一条热门新闻。

是美国前顶流男团后街男孩成员持续多年的性侵、性骚扰案被受害女性们曝光。

而这一切,从女性打破沉默,站出来谈论受害经历,发出声音作为标志。

终究要回溯、感谢发生于2017年起始于对韦恩斯坦指控的MeToo运动。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五年过去了。

当年的MeToo虽已结束,却以更广泛的影响深入到全世界不同地区的性别文化。

成为一个开启对话、表达和变革的契机。

五周年之际,最近,有一部电影正好带我们回到2017年,当众所周知的浪潮到来之前。

黎明前的晦暗之际,尚无人敢公开发声,两位女性调查记者却展开了走访、取证与调查。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本片改编自两位记者的回忆录 《她说:打破性骚扰的故事,帮助点燃了一场运动》

即使前路艰难,却无人退缩,勇敢的她们最终决定拿回开口讲话的权力——

[她说]。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无人开口

和很多人想象中不同。

MeToo的起始不是受害女性们团结在一起,站出来抗争、揭露与控诉的爽文。

而是一出沉默了数年的公开的血泪,人人知晓,无人谈论。

乔迪·坎托尔(佐伊·卡赞 饰)和梅根·吐赫(凯瑞·穆里根 饰),是《纽约时报》的两位调查记者。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当她们决心调查发生在好莱坞的职场性骚扰事件,一切线索都指向了那个大人物:哈维·韦恩斯坦。

而在此之前,梅根正着手调查的人物是特朗普。

有两位女性公开曝光了特朗普的性骚扰丑闻。

可是,然后呢?

这反而成了梅根和受害女性的噩梦。

梅根接到特朗普情绪激动的咒骂电话,随后被陌生人死亡威胁。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发声的受害女性,收到陌生人寄来的一袋大便,更被网上的恶意与诋毁倾没。

发出声音者,受到严重的身心伤害。

被曝光者,毫发无损,照样赢得总统大选。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那她们所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呢?

这成了梅根对事业、对自我最大的怀疑。

可是,当产假结束,回到工作岗位,看到同事乔迪将全部热情投入对韦恩斯坦的性骚扰调查案。

梅根还是决定加入。

[她说]从两位女记者的视角切入,通过一次次的谈话、采访与奔波,串联起了沉默的受害者们从沉默到开口讲话的过程。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而当沉默,已经内化成为“规则”。

如何让她们开口讲话,也成了两位记者面对的最大问题。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谁愿意聊这种事”“你在录音吗”“律师让我最好不要卷入”。

即使从一开始,她们就不缺线索,可没有人愿意开口,同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硬仗。

艾什莉·贾德是最早将自己被性骚扰经历写成书的女性,可在全书她都未提及施害者名字。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罗斯·麦高恩是另一位著名的女演员,可是在经历过无人声援的痛苦之后,她已经不相信发声的力量。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不是女性们不够勇敢,却是整个系统,都在让她们闭嘴。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沉默的系统

好莱坞是最经典的权力和资源向男性倾斜的职场之一。

它的掠夺性本质也在于,年轻的女性往往为男性老板服务,她们需要接受他们的评判与挑选。

韦恩斯坦的案件有着几乎固定的模式:

将年轻女演员,有时候是米拉麦克斯的女职员,以工作名义叫去酒店套房。

从最不具有攻击性的贴身按摩开始,韦恩斯坦一点点侵蚀掉女性的心理堡垒,直到实现他的目的。

即使如罗斯·麦高恩勇敢拒绝,并告诉别人(律师、经纪人、行业内部)。

不仅无法让他得到惩罚,反而自己丢失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乔迪和梅根在调查中更发现:

韦恩斯坦的性骚扰案从90年代就已经开始。

对米拉麦克斯的性骚扰投诉记录可以追溯到2001年。

可是,警方却拒绝提供任何记录细节,因为「机构政策」。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梅根联系到一位90年代曾为韦恩斯坦工作的年轻助理,她是突然消失于职场的其中一人。

这位前助理听到记者的来访,激动到落泪:“我等这一刻等了25年。”

可是随后,她却仍然无法告知更多细节:

因为双方签订的和解协议十分严苛,和解协议实则为让女性闭嘴的噤声条款。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严苛到什么程度呢?

不允许对案件内容向警方发声;甚至不能对家人和医生谈论;更不能对媒体谈论。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这是严格保护侵害者的制度,在这样的条款下,女性受害者往往要承受二次伤害。

当她们想寻找心理医生时,还需要韦恩斯坦方的同意。

这也意味着,更多时候,受害者除了承受当时的创伤,也要长期独自与创伤为伴。

有的人因此变得更习惯自我责怪,有的人在长期抑制下变得抑郁,甚至发展出自杀倾向。

一如那个受侵害的亚裔女性员工。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她的家人和丈夫并不知晓她经历了什么。

在事件之后,她不仅无法找到工作,更在长期的孤岛困境下,差一点走向自杀。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她说]在调查记者这条线上,更接近[聚焦]或[华盛顿邮报]的追查与报道。

但它不同在于,在戏份不多的女性受害者面谈中,也给到了这些女性如此多的人道关怀。

她们的经历从来不是小事,那一刻的被骚扰经历,将在往后的人生中形成一次又一次的海啸效应。

无法被遗忘,无法被掠过,创伤一直存在。

两位女记者同样也是两位母亲的设置,让她们能够给予这些女性更多的共情。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如果产后抑郁来自女性历史上所承受创伤的集体性抑郁。

如果仅仅让女性开口说话也要与整个严苛的社会制度作斗争。

那乔迪和梅根所做的事,就不仅仅意味着曝光一起职场性骚扰。

更在于,她们和那些受害女性站在一起,以保护未来女儿之名。

让受害者开口说话,撕裂女性社会性抑郁的沉默面纱。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找回说话的权力

很多人说,[她说]并没有拍得更振奋人心。

它本可以以爽文的笔法拍。

可它选择了更温吞静默的方式。

但[她说]在呈现调查记者的日常生活、第一波发声女性所面临压力与创伤、编辑部与韦恩斯坦方的角力方面,都可圈可点。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乔迪和梅根不仅是追求真相的调查记者。

也是两名母亲,她们和女儿的互动,保护女儿的决心,成为她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寻找到线索、一步步推进、一点点向前。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即使也会有惧怕——自己的通话正被韦恩斯坦方监控,自己与受害者女性的见面也面临施压。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但乔迪和梅根也并非独自在战斗。

她们的调查工作,受到了上司的巨大支持,并被分担了很多压力。

这也成为本片最具感染力的一部分。

当《纽约时报》的多名记者编辑参与其中,与韦恩斯坦方的律师与发言人展开对峙、角力。

直至最后编辑部反复对报道文章予以确认、核实,按下发布的按钮。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新闻工作者的巨大魅力与鼓舞力。

回顾现代调查报道开端,比如一百多年前美国进步时代的揭黑者,他们坚信要纠正社会弊端,保护弱小群体。

大型贪腐、医疗事故、污染环境、职场性骚扰。

这个行业一直在呼吁社会责任,并将这一使命真正融入到世界各地的实践中。

调查记者在此是坚定的纠错者,也是弱者发声的重要渠道。

从玛丽·比尔德在《女性与权力》里写下那个故事——

《奥德赛》起始于一个男孩对她母亲发声的抑制:“母亲,回到楼上自己的房间里去,讲话是男人的事情”开始。

在各个文化里,女性的声音,即使是控诉的正义之声,也往往被排除在主流领域之外。

2017年,《时代》杂志将“打破沉默者”(silence breaker)选为年度人物。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因为她们在遭受性侵/性骚扰后,终于勇敢的站出来发声。

但[她说]的调查报道过程正告诉我们:

反对性侵害,仅仅依靠每一次由绝望而勇敢的女人们站出来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更多的制度性支持。

一如影片结尾用血红色书写的不同语言形成的“She Said”篇章。

被全网围观的X丑闻,终于拍出来了

女性找回说话的权力,需要社会打破强有力的结构,提供发声机会与平台,与更宽容的文化环境。

她们的声音自会形成振聋发聩的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