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这就是这本书,总结呈现出来的一句话:成功并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

                                                                                                                                                                                                                      -----题记

         活得深刻.                ---李开复

关于作者

李开复:开发“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战胜世界冠军,语音识别,先后在苹果、SGI、谷歌、微软任职,曾担任微软副总裁,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读书札记

1.      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世界因你不同Make a difference)

2.       我的答案就是,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向人生更远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正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经劝慰年轻人那样,“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你未来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选择中。

3.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4.      教育不是死的,不是让学生去把握一系列静态的知识,而是教学生通过理解、思考、创新,来继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然后进一步去发展新的知识。他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按照兴趣发展,让一个人发挥最大的激情,去选择自己的爱好。这样,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像是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很多孩子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习变成一种自由自在的翱翔。

5.      开复,希望你今后能在桥牌桌上找到你的女朋友,因为,我觉得你不可能再别的地方找到了。

6.       知道什么是make a difference 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7.      You are good at what you love ,you love what you are good at;(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

8.      读博士,就是挑选一个狭窄并重要的领域做研究,毕业的时候交出一篇世界一流的毕业论文,成为这个领域里首屈一指的专家。任何人提到这个领域的时候,都会想起你的名字。“做世界某个领域的一流”

9.      你从学校带走最有价值的不是这份论文,而是你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研究和发现真理的经验,还有科学家的胸怀。当你某一天不在研究这个领域的时候,你依然能够在另一个新的领域里做到最好。“沉淀下来的才是教育”。学习成绩只是表象的结果,而学习能力才是伴随一生的能力。

10.  著名的哲学家伯利克里曾说过:“一个有思想,但是不能表达的人,如同自己没有思想”。

11.  因为我相信科学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家精神。

12.  我在潜意识里就无法忍受平庸。

13.  我学会里一件事情,一个品牌的信誉一旦跌入谷底,在想拯救他会非常困难。

14.  聪明人的重力场。聪明人愿意和聪明人一起工作,聪明人就像一个重力场,智商本身就相当于重力,聪明人和聪明人在一起,会变得更聪明,随之吸引的聪明人就越多,重力场也会变得越来愈大。

15.  微软研究院----世界做的计算机研究室。

16.  我没有想到,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对成功的认识竟是如此的肤浅和片面。他的想法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由来已久的通病,那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同一个方式发展。在衡量个人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在社会看名利。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内心非常焦虑。中国的大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但我却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困惑。望子成龙的父母、应试教育体制束缚下的学校和老师、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这些都让他们很多人在成长之路上陷于迷失。那段时间,我的内心在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件事:“近百年来,中国青年终于能够接受先进完整的教育,能够有条件读书并成为时代的骄子,他们理应成为融汇中西的精英。但可惜的是,他们虽然有幸出生在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时代并没有赋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智慧!”

17.  每每离开高校我都会暗自感叹:“是否可能有这么一天,校长引以为豪的是该校聘用的那些学识渊博、声名卓著的大师,而非华丽的大楼;校长邀请畅谈的是无私的教育理念,而非大而无当的校园?是否还能有那么一天,高校里走出的每一位毕业生都是能得到21世纪企业认可的人才,而不是总是徘徊在失业边缘的‘待业者’?”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