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牌火箭”背后的“金牌火箭人”

作者:追赶小天才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黄金火箭人"背后的"黄金火箭人"——纪念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研发团队

新华社记者 白国龙

在中国从太空强国到太空强国的征程中,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征三A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征三A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长征三A、长征三B、长征三C三种型号,是我国航天场主运载火箭,主要用于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发射任务,并在北斗工程等重大国家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被誉为北斗集团网络项目"独家列车",享有"金火箭"美誉。

自2000年10月31日,我国首颗北斗卫星由长山A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以来,迄今共进行了28次发射,35颗北斗卫星已成功护送升空,发射成功率达100%(其中7颗一箭两星发射)。在"高轨道"、"高密度"、"高可靠性"和"金火箭"的耀眼成就背后,是一支优秀的运载火箭研发团队,他们是默默无闻地铸造了强大武器的"金火箭人"。

火箭的研发是一项非常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组织的工作。运载火箭的开发团队如此之大,以至于需要数千名技术人员和操作员的共同努力。模范队,党支部内置于每个中队。"两共"模式不仅是技术负责人,也是党的建设负责人。各级党支部和党团不仅是模式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落实党的建设工作的小单位,确保党的建设工作在基层扎根,在模式发展中发挥作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三A系列运载火箭指挥官翟政是一名党员,有20多年的党龄,他心里知道,为了满足北斗项目三轨道高度任务的需要,长征三号A运载火箭需要更多的"技能"。只有把"核心技术自主控制"作为龙三佳系列运载火箭技术创新的目标,才能真正把运载火箭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

因此,研发团队组建了一支由党员牵头的技术改进小组,不断对运载火箭进行技术改进,严格控制产品的设计、工艺和工艺质量,不断提升长三佳系列运载火箭的技术适应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通过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发模式,提出了"去任务"批量生产、多任务平行工厂发射等创新模式和有效方法,为成功完成高密度发射任务和运载火箭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在北斗项目实施期间,长山A系列运载火箭共进行了403项技术改进,平均每枚火箭技术改进28项,其中单枚高达43枚,创造了我国太空"突破性不对称火箭设计技术""一箭二星发射高轨道卫星""直接卫星进入地球轨道,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和一系列壮举。

有一年,在北斗卫星发射任务期间,恰逢中秋节,翟某打电话给离家很远的父亲,告诉他卫星即将发射的消息。老人告诉他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并期待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的壮观画面......距离他上次回到家乡已经过去了三年。

"我也知道,这个地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转折,但它是关于记住工作。他说,一年四季最"陪伴"的是他的火箭,他的团队,他的家人已经成为他脑海中遥远的想法。

每次执行火箭发射任务,发射队的临时党委都会对这些离家出走的党员产生强烈的依赖。临时党委在政治思想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发挥了发射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充分调动了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忠于党,无愧于祖国和人民。对于一次重大的太空发射任务来说,成功是100分,失败是0分,任何疏忽都可能埋藏隐患,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面对太空发射的巨大压力和繁重的任务,这些"金火箭人"一直都是"乐天"。他们认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要,人民也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这个职业给他们带来了成就感和愉悦感,这是很难与其他职业相提并论的。

2018年下半年,长山A系列运载火箭还将执行6次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网络卫星发射任务。这些"金火箭人"表示,他们将坚定不移、高热情地投入到每一次发射任务中,随着运载火箭建设的成功推进北斗工程的建设,为我国航天强国、科技强国、优质动力、"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