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七年之痒”后,苹果造车成败几何?

作者:华尔街见闻

作者:余慧茹|编辑|罗丽园

苹果造车,开场就是顶流,一举一动都让行业和媒体为一方。

最近,苹果升级其车载软件系统的消息非常活跃。上周,据报道,苹果正在开发能够访问空调系统、车速表、收音机和座椅等功能的技术。这是一个基于iPhone的项目,代号为IronHeart,作为CarPlay车载系统的进一步升级。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该计划仍处于早期阶段。如果软件真的升级了,可能意味着不同的汽车有不同级别的功能支持。但如果苹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它需要与汽车制造商合作。不同寻常的是,苹果高管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在上个月中旬搬到了福特,接替了凯文·林奇(Kevin Lynch),后者因WatchOS软件的成功而受到称赞。

结合苹果的举动,行业分析师表示,如果IronHeart计划属实,那将意味着苹果正在研究智能汽车的底层控制系统。与难以生产的汽车硬件相比,软件可以首先为苹果赚钱。

目前,苹果的模式与华为的Inside模式类似。

根据华为自己的解读,华为Inside是华为与车企联合定义和联合开发的智能汽车,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如今,华为Inside模式涉及三家公司,长安,北汽和广汽。

然而,与华为一再声称"不制造汽车"不同,苹果进入汽车领域的最早野心是"开发自己的电动汽车"。甚至有传言称,苹果的第一款电动汽车计划于2024年上市销售。

现在看来,苹果必须"弯曲国家"来制造汽车。

<h2>车载"进化论"</h2>

目前,用户可以在CarPlay上听歌和导航,但要了解车辆,他们还需要跳转到本地汽车系统。

与CarPlay不同,CarPlay只是一个车载娱乐系统,不连接到车辆控制中心。IronHeart通过系统,工具等连接到车辆的控制中心,以完成对车辆系统的控制。

根据相关爆炸,IronHeart的主要功能包括车内外的温度和湿度数据,温度区,风扇和除霜系统,调整环绕声扬声器,均衡器,高音扬声器,低音炮和淡入和平衡设置,座椅设置,车速表,转速计和燃油表组。

过去,苹果用户抱怨说,他们需要在CarPlay和汽车的内置系统之间来回跳跃,以管理关键控制。IronHeart可能会缓解尴尬。

从这个角度来看,IronHeart是CarPlay的进化,苹果的车载系统已经从传统的娱乐系统升级为智能汽车控制系统。

CarPlay的原型可以追溯到2013年。

当时,苹果的iOS在汽车计划中曝光,为了让它发挥作用,苹果成立了CarPlay Enterprises,一家以CarPlay名义的空壳公司,主要负责CarPlay的商标申请。

次年,苹果在车载Carplay中正式更名为iOS。并在日内瓦国际车展上推出。在那次展会上,梅赛德斯-奔驰展示了一款带有CarPlay的新车。

通过将iPhone连接到支持CarPlay的汽车,用户可以支持手机,音乐,地图和信息等第三方应用程序,并可以通过Siri和汽车的触摸屏进行控制。这种便捷的交互感使CarPlay成为许多汽车制造商的最爱,追随梅赛德斯 - 奔驰的脚步,法拉利,宝马,福特,通用汽车,本田等使CarPlay成为新车配置之一。

在随后的几年里,CarPlay进行了更新,但并不令人惊叹。

在2018年,更新后的CarPlay将支持第三方导航,包括百度地图,谷歌地图,黄金地图等,而在2019年,更新后的CarPlay将能够显示多个应用程序,例如地图,音乐,日历,以及iOS13中更多的兼容性和可用性改进。

IronHeart或Apple自2014年CarPlay发布以来进行了其历史上最强大的升级。

“七年之痒”后,苹果造车成败几何?

将CarPlay升级到IronHeart的计划证实了这一点。

盖世太保汽车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王贤斌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表示,IronHeart可以进一步深化CarPlay的功能,帮助苹果在软件层面与汽车硬件和旅行数据连接,从车载控制系统到底层操作系统。

然而,作为一个中央控制系统,汽车操作系统控制着汽车的整个数据中心,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苹果IronHeart计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制造商是否愿意与之合作。

据苹果称,在推出七年后,CarPlay的结果令人满意。据苹果公司称,去年全球销售的新车中,超过80%支持CarPlay,至少有600款车型。其中包括梅赛德斯 - 奔驰,宝马和奥迪等知名汽车品牌的车型。

<h2>苹果汽车制造的变化</h2>

苹果制造汽车的计划一直处于当下的困境。

自2014年Titans曝光以来,每年都有关于苹果汽车制造举措的讨论,但它一直处于猜测阶段,苹果几乎从未正式回应过有关汽车的任何信息。

据媒体报道,苹果内部对汽车制造或软件系统的关注已经多次修改,目前还没有发布确切的产品。

据媒体报道,当Titan项目曝光时,苹果专注于硬件,并致力于制造整辆车。

在泰坦家族传闻的高峰期,麦肯锡对该项目给出了惊人的估值估计:到2030年,苹果泰坦项目的价值可能约为6.7万亿美元。要知道,苹果迄今为止的市值只有2.3万亿美元。

然而,很快,关于苹果汽车制造项目的负面消息传出。2016年,外媒报道称,苹果的汽车项目曾受到内部冲突、领导力问题等争议的影响。甚至有传言称,苹果打算暂停其汽车项目。

2017年,苹果将把重点转移到自动驾驶上。一年后,这一消息在库克的公开采访中得到了证实。2018年11月,库克在接受采访时公开承认,苹果正在开发一款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软件系统。

“七年之痒”后,苹果造车成败几何?

动荡仍在继续,有消息称,苹果在2019年初削减了其自动驾驶团队的200多个工作岗位,其中大部分已被分配到其他项目团队。同年6月,苹果收购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Drive.ar,并雇佣了大量员工从事自动驾驶汽车项目。

苹果"七年之痒"项目的后遗症仍在继续。今年,四位主要高管在短短七个月内离职。

上个月,苹果高管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跳槽到福特,为苹果的道路插上路。

离开苹果汽车项目的比费尔德高管还包括帮助建立苹果自动驾驶汽车团队的高级传感器经理本杰明·莱昂斯(Benjamin Lyons)、苹果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和监管团队负责人杰米·维多多(Jamie Widodo)以及苹果机器人技术主管戴夫·斯科(Dave Sco)。

有趣的是,菲尔德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告诉媒体,他很高兴回到一家拥有长期经验的汽车制造商。在他看来,创办一家全新的汽车公司或从头开始一个全新的汽车项目是很酷的。然而,这些新项目大多缺乏持续的资源和耐力。

在菲尔德宣布离职两天后,苹果安排了新的继任者,WatchOS项目执行官凯文·林奇(Kevin Lynch)。这也是泰坦计划的最新大改组。

看看林奇的简历就会发现,尽管他是苹果的资深人士,但他是汽车行业的"局外人"。

在Adobe工作多年后,林奇于2013年加入苹果,从事智能手表和健康产品的工作。据悉,今年7月,林奇已经开始参与汽车项目,帮助开发软件。

在正式接任最高职位后,林奇向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汇报工作。菲尔德此前曾向人工智能主管约翰·吉安南德里亚(John Giannandrea)汇报工作。

据推测,苹果的项目重点已经改变,更侧重于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所需的基本软件。

<h2>小米模式还是华为模式?</h2>

不制造汽车的手机公司不是好的科技公司。

现在,苹果、华为、小米等公司正在智能汽车的轨道上相遇。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智能手机市场红利消退,智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手机厂商看中后者巨大的市场前景,再加上手机厂商除了拥有供应链优势外,还在智能化、操作系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但与苹果相比,华为、小米等头戴手机厂商发现,它们在造车业务上的打法并不尽相同。

华为一再强调不造车,已经制定了"赋能"汽车制造商的逻辑,努力将核心技术整合到智能汽车领域。华为与更多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基于Tier1或Tier2方法提供组件和解决方案。

“七年之痒”后,苹果造车成败几何?

具体而言,华为Inside包括智能汽车数字架构、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智能网络、智能电动、智能汽车云等30多个智能元器件,几乎囊括了智能电动汽车的所有核心技术。

在与华为合作的汽车公司中,Hi Car徽标认证将出现在车身上。目前有三家车企参与了这种合作模式,长安、北汽和广汽,它们都与华为的全系列项目展开了联合品牌。

与苹果和华为相比,小米在智能汽车赛道上姗姗来迟,但雄心勃勃。

与只"赋能"的华为不同,雷军为了打造小米,决定再次"全力以赴":"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赌上全员的名声,全力以赴做小米车!

与此同时,雷军表示,小米将在未来十年内投资100亿美元用于汽车,初始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

本月初,小米汽车完成工商注册,落户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雷军宣布建设的当天一样,他亲自担任小米汽车的执行董事兼经理。

对于缺乏基础的小米来说,投资和收购相关产业链是一条快速有效的捷径。今年6月以来,小米开启了"买买买"模式,自动驾驶成为其关键的布局对象。包括国内主导投资自动驾驶垂直技术供应商,进军激光雷达企业、赛亚科技。

8月25日,小米宣布以约5.03亿元人民币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Sedame Technologies,成为小米的全资子公司。

小米告诉媒体,过去几个月,旗下汽车团队进行了2000多次调研采访,与10多位行业同行和数十位行业合作伙伴进行了访问和深入交流。迄今为止,它已经收到了20,000多份简历,并组建了一支约300人的团队。

“七年之痒”后,苹果造车成败几何?

或许起步后不久,小米车还没有出现"跳票"的消息。

毕竟相比八年来一直在"造车"的苹果,更像是从"小米模式"向"华为模式"的转变,后者一直专注于汽车制造,但硬件很难生产,其重点已经转移到基础软件上。但对于已经与许多业内车企合作的苹果来说,这并不是一条"拯救国家的曲线"。

但在汽车行业,苹果尚未显示出与智能终端类似的优势。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除了特斯拉、阿尔斯特等新势力外,大型传统车企奔驰、宝马的转型,以及同样具有智能优势的互联网和技术企业也纷纷投放市场。

例如,OPPO在车联网领域布局了3000多项专利,推动了产业链和人力资源的进步,索尼已经完成了VISION-S原型车的开发,并开始在欧洲进行公开道路测试。

随着秋季的推出,苹果可能会再次主导所有类型的智能终端的排名。但在造车的道路上,留给苹果的时间不多了。

本文来自华尔街,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内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