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年之痒,家电公敌小米的中期烦恼

作者:钛媒体APP
7年之痒,家电公敌小米的中期烦恼

|陆伟金融

小米的实践证明,仅仅连接互联网并不能碾压传统家电企业,毕竟它们依然强大活着。

当我们还在说传统家电三强美的时候,格力、海尔、小米作为行业鲶鱼,其实已经悄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有业内人士开玩笑说,家电行业多年后,终于有了公敌。

十年的光,小米的产品已经源源不断,从手机卖到平板电脑,从电脑到可穿戴设备,从小家电卖到白电、黑电、厨房电,最后被大众称为"小米杂货店"的喜爱,包括电视、空气净化器等品类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同时,2016年小米推出米家品牌,采用一套AIoT系统与全球最大的接入设备串联这些家电,随后小米家电迎来了高光时刻。

现在五年过去了,互联家电也纷纷互联,小米在很多领域也赢得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接下来真正要迎接创新的时刻,如何继续带动家电行业的创新?因为实践证明,使用简单的网络并不能碾压传统的家电企业,毕竟他们依然坚强活着。

物联网的真正时代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电视、空调和冰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可能是小米和所有家电厂商此刻都在想的。

<h2>01 黑电已稳定,白电仍欠火</h2>

据天丰证券8月消息,小米系统已经完成了在白电、黑电、厨房电等家电类产品的整体布局,其2020年物联网消费产品收入已达到674亿规模。

回顾过去,小米制造的家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阶段是艰难而快速的启蒙阶段,这次小米的策略是从家电的痛点开始。

2013年是小米家电之旅的起点,也是中国家电行业低迷点,家电板块(BK.0456)只有3948.44点,从2013年推出电视盒开始,小米已经推出了电视机、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后来成为行业领跑者,招聘精准罢工,如今家电板块已经攀升至14672.48点。

第二阶段是进一步完善小家电系统,初步形成家庭网络。

自2015年以来,小米推出了净水器、电饭煲、水壶、扫地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让小米的AIoT初具规模。

JD.co.uk 家电销售瑞辰告诉陆伟财经:"小米的切入期非常好,行业正在崛起,有红利,小米的互联网基因和快速帮助其产品物联网,更新速度快于同行。"

第三阶段,是开枝开叶的阶段,巨头的白色电力产业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推出的。

2018年,小米推出了四款家电:电风扇、空调、电暖气和洗衣机。2019年,小米大胆发布了一系列冰箱、吸尘器、燃气灶、烟尘吸入器、微波炉等产品,完成了黑电、白电、厨房电、小家电的全套布局。

再加上米家APP和小艾学生的帮助,小米后来成为智能家居的"第一人",用自己的努力推动整个家电行业的智能化进程。

目前的市场呢?现阶段,小米在黑电领域的优势,一些小家电也具有较大的优势,后期进入白电行业的声音还不够强大。

Black Power,据顾谦忠泰数据,在天猫平台,近四年来,小米电视音视频产品在销量上占据绝对优势,2020年销量高达34.49亿,海信(600060)、创维(00081。SZ),TCL(000100.SZ)紧随其后,索尼(SONY)。US)目前排名第七。

在白电方面,小米2020年空调、洗衣机、冰箱销量分别位居第五、七、十六位。面对小米的冲击海尔志佳(600690.SH),美国家用电器(000527。SZ)、格力电器(000651。SZ)并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地位,毕竟对于小米在白人电力行业领域的壁垒比黑人电力行业要高得多。

小家电、小米制造的自动洗手机、电蚊香、电饭煲等炸药类、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新风机等智能五金也有旺盛的需求,而石材技术的诞生(688169。SH), No. 9 (689009.SH)这样一家优质的生态链公司,空气净化器、新风机、扫地机器人、内衣洗衣机出货量均位居行业前三。

造成上述市场情况的原因,其实跟小米自己的基因有很大关系,做智能手机出生的小米,这已经积累了屏幕、音频、投影等方面的智能硬件资源,所以在黑电领域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在白电领域,小米的品牌渗透率较小,这既包括比老牌品牌积累的产业资源的原因,也包括白力对于新品更换周期比消费电子更长的原因。

<h2>02 物联网平台近战</h2>

事实上,家电智能连接的第一个做法不仅仅是小米。

早在2014年,苹果就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同年亚马逊推出了Echo,2019年2月,华为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公布了其"1加8加N"物联网战略,手机,同年11月,小米在其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类似的物联网类别"1加4加X"战略。

据小米物联网平台公开信息显示,该平台目前连接超过3.74亿台智能设备,拥有5个以上物联网产品用户超过740万人次,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不得不说,小米确实是台风口上的幸运"猪",但朋友和商家不会看着小米出风。

首先,美国、海尔、格力等传统家电企业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智能化产品,并拥有自己的智能控制APP,他们也积极与各种物联网平台合作,让自己的产品能够成功接入米家APP、HomeKit、华为鸿门、京东。与此同时,包括米家在内的许多智能硬件公司也在积极推出网关、空调合作伙伴等产品,以方便第三方设备接入智能控制平台。

可以说,小米近年来在家电行业,在另一个层面上为保守的老家电品牌找到了出路,凭借多年积累的资金和口碑,他们的智能化战略已经开辟了道路。这一事实一方面迫使小米物联网平台接入越来越多的非家用产品,另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小米生态链扩张家电品类的热情。

近年来,依托苹果生态的HomeKit在中国智能家居领域崭露头角。HomeKit的中央控制模式允许用户将单个设备连接到homePods,以通过语音助手Siri实现全屋智能连接,类似于小米。但是,HomeKit具有比小米更严格的设备访问标准,这就是为什么HomeKit设备无法访问小米的原因。

国内各大科技巨头进军智能家居的势头更为重要。华为鸿门系统一直与美国、格力、九阳等传统家电企业开放对接,阿里从未放弃过智能家居这个"肥肉",作为平台与行业上下游合作,延续了淘宝的逻辑;JD.com 当然也是低调的努力,其智能控制平台 JD.com 小app也开启了与各个品牌的对接,实力不容小觑。

物联网的信息已经非常明确,小米将迎来一波激烈的竞争浪潮。

<h2>03 物联网的中场尴尬时刻</h2>

小米的家电布局,最尴尬的局面是,在无能为力的产品发布后,更新速度明显放缓,家电行业更新周期长,小米过去也没有隐瞒。

小米的"1加4加X"战略,1为手机,4为电视、智能音箱、路由器和笔记本,X为生态链公司提供各种智能硬件。如果说"1"和"4"是小米战略的核心和中心,那么"X"则打开了小米想象力的源泉。

小米生态链田野笔记曾用《竹林生态学》一书来描述小米生态链,比较小米到竹林根系为每个企业运输流量,而生态链企业则是小米拓宽边界的新芽。

共同利益确实让小米和生态链企业后悔,这也是小米在家电领域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但近期新产品推出的步伐有所放缓。

随着泛家居行业变得越来越不新鲜,物联网概念的新鲜感逐渐消退,无处可拓展的微米生态系统将面临想象力的枯竭。

如果找不到新的增长极,对于生态链中日益富裕的企业来说,难免会有所改变,他们真的能永远活在小米的背后深功成名吗?

事实上,近年来,小米生态链早已打开了自力更生门户的趋势,这与雷军坚持智能硬件利润不超过5%密切相关,小米生态链在一家企业管理层耐克告诉陆伟财经,而小米合作产品销量确实很大,但利润真的不高。对于生态链中的成熟企业来说,"去微型化"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据一家生态企业介绍,最早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云米和华米,其目前的策略已经不同于小米的生态理念,尤其是云米,其整体概念已经与原来相去甚远。不久前,云密冰箱无法关机的广告危机事件,可见一斑。

而华米则颇为抱怨。从手镯开始的华米这些年来一直在小米工作,甚至在研究操作系统和芯片。小米也在制造自己品牌的智能手环。此外,为了加强对生态企业的管理,2021年小米甚至全资收购了主充电宝紫米。

小米生态链在企业战略部管理层林告诉陆伟财经:"其实,小米和生态链企业存在信任问题,小米还鼓励生态链企业之间保持微妙的竞争,那些依赖生态链的企业非常不安全,而资本并不认识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冯珂同意林毅夫的观点,即小米投资但不控制生态链公司,意味着链条所有者的控制力较弱,资本的态度体现在股价上。2018年7月9日,小米的股价一直在挣扎,除了2020年。

<h2>04 生态链模式能否继续?</h2>

从2014年至今,"竹林生态"对于小米来说,无疑是一个产品开发的新好武器,但随着生态链上越来越多的企业脱离独立,市场看不起质疑的声音。生态链上各种"米"自力更生门户,哪些是不知道的利益纠纷,小米生态链这下棋不能走下去吗?

卢伟才就上述问题与小米公关部交流,小米公关回应道:"小米生态链模式的本质是通过产业联盟的投资布局,是利用小米已经通过模式赋能合作企业。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最初并不受欢迎,但七年后的今天,AIoT是所有品牌都希望与之相伴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小米已经投资了300多家公司,生存率在投资领域是独一无二的。"

"此外,小米的生态链企业有资源短缺的创业团队类型,比如志密、云密,也想做合作赋能型的差异化产品,比如绿米、润美,和9号这样的公司原本有成熟的产品,小米主要是帮助他们提高效率,扩大规模,同时也鼓励这样的企业使用自己的品牌。生态链企业做大做强,独立上市也是小米的投资回报。因此,因为生态链企业独立上市会把小米的那些说法唱下来是不公平的。"

当然,生态企业给原来小米的投资带来了货币回报,目前小米生态链已经诞生了云密、华米、石材科技、第9家公司四家上市公司。

在发布之前,有小米生态企业表示:与小米生态合作,优势是销量大,短期内可以抢占品牌,但缺点是利润低。当然,让消费者受益,整体也不错。

但现在物联网的故事越来越难以讲述,到2021年,赋予物联网产品权力是一种普遍现象,门槛和成本都非常低。

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一家生态链今年曾试图设立板级上市,但最终计划落空,米嘉物联网技术这一技术卡无法打动中国证监会。

由此可见,通过说好"伪技术"不再有立足之地,比如试图回归A股协会,在美国股市中挣扎云稻,而依靠科研和安全的"真科技"最终会有一个起点,比如专注于石材技术的创新,愿意投资研发的9号公司。

在大众的记忆中,小米是只卖一美元手机的朋友,是用户隐私问题"点亮"的战士,是让家居更舒适的智能品牌,是提升小米生态链的大船,但在金钱不眠的资本世界,这可能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故事。

不过,技术始终以技术为导向,小米生态链已经建立了7年,物联网也进入了下半年。显然,很多下半年将是一场研发的恶性战争,谁能从底层做创新,谁就要赢得最终的市场。

愿小米再次向市场喊:"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