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是谁?——《死亡实验》

作者:竹杖芒鞋大新老师

出于学习心理学的原因,我读了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和电影。

电影《死亡实验》就是其中之一,它让我思考人性的黑暗,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我是谁。这部电影拍摄于1971年,由美国一家心理学研究所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选择一些正常公民(没有犯罪前),这些人在监狱里分成两部分,有的扮演狱警,一部分扮演囚犯,每人每天付一千块钱,总共14天的实验,如果中间有暴力,红灯亮起,实验结束就不付钱。

实验的第一天,一名狱警被一名不小心越过篮球的囚犯击中脸部,惩罚开始了,每个囚犯都因做俯卧撑而受到惩罚。

第二天囚犯吃了因为食物难吃,任其吃(其中一个实验,囚犯不能留下食物,我想这是实验者故意设置的问题——食物难吃,也必须全部吃,才能挑衅犯人。其中一位男主角带头抗议,遭到殴打,侮辱(被监狱看守在他的头上撒尿),这是一个没有亮起的红灯。从此,狱警开始变得越来越无所畏惧,人性丑陋(殴打、浸马桶、铁桶、性侵)一面暴露无遗。一个中年黑人,(一个通常懦弱的失业男子,与母亲分享股份,并被他的母亲叫出来)。渐渐依靠自己的凶猛手段,去实验结束以缺钱为心理压力,让其他狱警投降,成为狱警的头目,是他的指示,让英雄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惩罚。英雄一次又一次地战斗,激怒其他囚犯抵制决心。

第六天,所有囚犯都开始反抗,看守被殴打,当时情况失控 - 红灯亮起。監獄的門打開了,所有的實驗者都留了下來,他們記得:這是一個實驗。

在返程巴士上,一位扮演囚犯的实验者对英雄说:谁说我们进化得比猴子和狮子更好?英雄说:至少我们知道抵抗。旁边是中年黑人空洞的眼睛,他可能在想——我是谁?

实验很简单,揭示了复杂的人性。谁能在我们面前说出来——我是谁?我是谁,可以离开我们的事业,家庭关系,甚至衣服?这部电影的最终情节是温暖的 - 付费英雄来到印度与他喜欢的女孩拥抱。

如果我们参加这样的实验,结果会有所不同,不是吗?

谁说监狱只在土地上,邪恶只在监狱里。

在内心深处,我们还有一个监狱,被关在人性的罪恶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