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想飞的钢琴少年》: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

作者:京报网

过去的一年并不容易,节日暖心电影《想飞的钢琴男孩》,想为新年增添一些好运和希望。像影片中许多才华横溢的少年一样,"想飞的钢琴男孩"在威特身上,气质敏感,忧郁,不爱与人交往,自我沉浸在自己孤独而异想天开的小世界里。维特有音乐天赋,父母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名著名的钢琴家,但他更喜欢音乐来谋生,"只想做一个普通人"。Yu记得当她的母亲带小维特去拜访当地一位著名的女钢琴家,希望她能接受维特作为学生时,维特拒绝在这位著名钢琴家面前演奏。

《想飞的钢琴少年》: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

电影《想飞的钢琴男孩》的海报。

"就在你为我打球的时候。母亲对维特说。"为什么它总是适合你?"维特苦笑着回答。

虽然父母的高压动作让他心疼,但维特的爷爷却平和、善良,经常有维特陪伴,给他温暖和安慰。年轻时,爷爷喜欢玩爱与幻想,并有许多梦想,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命运造人,爷爷做了一辈子的木匠,直到生命的尽头,才终于等到了一生的机会:偷了飞机的钥匙,飞向天空,却遭遇了意外,再也没有回到地面。在登上飞机之前,爷爷给维特写了一封信,上面写着:"生命是活着的,你所要做的就是顺着安排的命运往前走。"

之前一直试图反抗年轻威特的命运,刻意忽视了自己的音乐命运终于明白:努力成为一名钢琴家,而不是懦弱,恰恰是他的命运。影片结尾,他得知爷爷偷偷驾驶飞机,去钢琴老师家敬拜老师,并与管弦乐队合奏出一首精彩的舒曼《一首小钢琴协奏曲》,背景音乐和故事情节都随着开场巧妙地形成了彼此的回声,舒曼著名的钢琴协奏曲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了两次, 突出年轻威特天才钢琴家的潜能,歌曲温暖深沉的风格,以及影片主角的气质和邂逅也特别适合。

1828年,在钢琴老师维克的家中,18岁的舒曼第一次见到了维克9岁的女儿克拉拉。尽管相差近十年,舒曼和克拉拉在频繁的会面中相处融洽,因为志同道合,利益亲密,难免坠入爱河。克拉拉父亲的强烈反对甚至没有上法庭拆散这对夫妇。1840年,两人结束了他们的关系,次年,舒曼在新妻子的鼓励下,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第一和第四交响曲,以及电影中的钢琴协奏曲。

这首小钢琴协奏曲的出现是创新和探索的结果。舒曼本人将这首曲子描述为"交响乐,幻想,协奏曲和大型变奏曲之间的产物",尤其是第一首向爱情致敬的音乐的"克拉拉主题"。如果把这个浪漫的主题看成是舒曼写给妻子的情书,恐怕我们低估了这首歌的意义。整首歌试图平衡理性和感性的力量,在深沉和温暖之间徘徊,最后在第三首音乐中将英雄般的激情,宏伟和力量倾注到音符中,直到荣耀的尽头。这位浪漫主义作曲家期望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丰富多样的意义,找到深度,并拒绝空虚,正如他在新音乐杂志中所说的那样,渴望"真正的情感"。

舒曼和克拉拉健忘的爱情的曲折,就像维特爱上一个比自己大十岁的女孩后所经历的痛苦和难以理解的失落,舒曼在他一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首钢琴协奏曲中表现出的复杂而真诚的感情,有时是深沉而平静的, 有时热情洋溢,这正是维特成为一名伟大钢琴家需要培养的气质。天赋是难得的,但天赋远非足够,正如维特的钢琴老师所说:"用一颗冷静理性热情的心,才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钢琴家。"维特经历了爷爷的去世,尝到了爱情的痛苦,明白了注定的机会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最后坦诚接受自己的音乐天赋,'跟着命运安排,勇往直前。

(原标题:与命运同行)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萌

过程编辑: L006

版权声明:文字版权归新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