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作者:李尚勇说困局

李善勇(实系问题学者、《地震预测的曙光》一书作者)

1976年,松潘地震和盐源地震能够实现对地震的预报和预报,关键是通过"局部导向"组织"抗震自助"系统创新,压实地方(特别是县政府)地震预报责任,从而克服了"半封闭式"地震预报系统",重点开展国家地震预报和省级地震预报。 部门"严重不足。

"防震自助系列"目录(视频和文本)

前言:四川省地震预报需要准备的系统条件

一、该地区的震中除了"抗震自助"无人能救

二、经典的地震成功案例是"抗震自助"模式:3-1、3-2、3-3、3-4、3-5

第三,为什么"抗震自助"只能由县政府组织?

四、重点市县如何组织"抗震自助"?

视频连线:经典地震成功案例是"抗震自助"范例(3-4)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以下是此视频的文本:

这是我的"防震自助系列视频"的第三部分,介绍了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的"防震自助"。

唐山地震发生后19天,四川省松潘坪武发生7.2级地震,两个多月后,四川省燕园与云南宁义交界处发生6.7级地震。因为,当年地震预报预报的技术条件和基本系统条件与成功实现地震预报的海城地震、龙陵地震和"青龙奇迹"完全相同,主要体现在正确的抗震工作方针上:技术上"特殊组组合,土海结合";因此,两次大地震都成功实现了对地震的预报和预报,"防震减灾救人"效果明显。

由此可见,松潘地震和盐源地震能够实现对地震的预报和预报,关键是通过"地方性"组织"抗震自助",压实地方(特别是县政府)的地震预报责任,从而克服了"半封闭"地震预报系统"国家地震局和省级地震部门地震预报的重点" 严重缺陷。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1976年唐山大地震失踪后的第19天,松潘平武的大地震。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是由四川省政府预报组织的,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和组织工作。例如,在这个地震地区,有10个城市和县,50多个县动员起来,所有重点县市都组织了小组检测小组预防和监测微观异常,并广泛动员群众观察宏观异常。例如,仅"陆电",在孕地震区就有数百个组测量点。

然而,虽然在短短阶段,都出现了大量的微观异常,群众也报告了大量的宏观异常,但直到地震阶段,四川地震部门和省级政府都没有办法确定地震的震中。也就是说,当时发布的短期和短期预测还是一个非常大的"圈子"。而地震前夕,最终的地点,依然是松潘县和平武县的震中。

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的细节,我稍后会作专门研究,这里只是"地方组织抗震自助"的基本情况。

1976年松潘坪武地震实际上由三大地震组成,即1976年8月16日的7.2级地震,8月22日的6.7级地震和1976年8月23日的7.2级地震。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在整个预报过程中,松潘平武地震的预报和预报过程非常曲折。之所以出现这种曲折,是因为怀孕和地震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反复的。

针对孕期地震过程复杂多样、反复发生的特点,地震预报唯一可行的策略是"跟踪预测",即通过"误报接近正确预报",实现大地震的预报和预报。

在下面插入有关"跟踪预测"的知识的阅读材料。

对于处于临界状态(地质意义)的岩层,作用在断层带上的"力"(本书称之为"黑匣子力")需要几次"冲击"才能最终打破该地区最受力和最弱的岩层。而每一种能量都足够大的"冲击",都会使断层的一个区域的断裂带处于临界状态,岩层"不间断",造成物理化学场较强,使微异常监测出现短期或短期异常,使动物、地下水等宏观异常规模扩大。

妊娠地震断层最集中、最弱岩层遭受的"最后一击",往往会释放出大量已知或未知的高强度理化场信息,造成微震异常和宏观异常最突出、最强烈的,"微震异常"和"宏观异常大喷发"相互确认,成为地震现场(震中区)决策者"做出"做一个"做一个 当场决定"。

可以看出,大地震孕期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地震近震的预警只能通过"假阳性正确预测"的"跟踪预测"的形式来实现。对于"经验预测","跟踪预测→有限误报→接近大地震"是地震预测和预警的唯一实现形式和唯一可行的策略。

我们回到了松潘平武地震。

地震发生前四个月,四川地震部门根据大面积微观和宏观异常情况,进行了短期预报,并做出了内部预警。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地震发生前四个月,蠡县地磁异常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地震发生前四个月,松潘、黎县、康定等地地电阻率异常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地震发生前四个月,茂文、成都、宝兴等地地电异常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地震发生前四个月,陆地在庐山、马尔科姆等地出现异常电气化

在地震前两个月,松潘坪武地震的外围地区,沿着龙门山断裂带分布(距震中300多公里),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前兆微异常;例如: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地震前2个月内(短期阶段),康定、渡口、楚雄等地的地磁异常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甘肃黎县、四川大冢、甘孜、渡口、松潘等地电阻率异常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上图:四川地震局:松潘地震1976年,地震出版社,1979年10月)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外围区域的三次起伏存在相当大的宏观异常

综合微观和宏观异常,地震部门在地震发生前2个多月、1个半月前分别发布了短期预报和2个近震预报,四川省政府出台了短期预报和近震预报。上述短期预报,除了短期预报预报一般正确(震级和时间基本正确,位置偏差),2个亲震预报和1个近震预报均为假。(见下图)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的"跟踪"预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份虚假报道并未在松潘县及平武县发生地震预报,即松潘县和平武县没有近震响应。

这主要是由于微观和宏观异常(特别是宏观异常)在短期阶段"沿断裂带迁移并汇聚到未来震中"的趋势。在外围地区的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嘈杂"非常激烈,未来松潘平武震中相对平静。

等到地震发生前2天,松潘平武的微观和宏观异常(尤其是宏观异常)逐渐突出和强烈。因此,在地震前夕,松潘县和平武县打电话给省政府,报告当地突出的微观和宏观异常,并坚持"我们在这里是震中"。例如,平武县的宏观异常,"14(地震前2天)为13,15(地震前1天)26,(地震日)16 60"

1976年松潘地震|地方防震自救:防震自救系列(3-4) _视频+文字

松潘陆地电击异常

因此,在地震前夕,省政府将未来地震的震中确定为"松潘-平武地区"。

在最后一刻,"平武电话、大地的声音、水牛在田野里奔跑、松盘地务处报到、听到地面声音、车站仪表跳"——典型的微大异常和宏观异常大爆炸出现了。

据此,省政府出具了三要素准确的省级地震预报,时间精确到小时。当晚22时06分,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发生首场7.2级地震。

第一次7.2级地震后,大面积的微观和宏观异常不仅没有减弱和消失,而且在地震附近地区以更多的数量,更大的范围,竞相出现。一些作家将其描述为"像鞭炮一样,噼啪作响"。地震学家准确判断这是一次"连续地震",因此对8月22日的6.7级地震和8月23日的7.2级地震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因为内容比较多,1976年燕园宁义地震"局部防震自助"的情况,我再在下一段视频中介绍。

好的,这就是这个视频。关注我,您将了解有关"抗震自助"的故事和理论的更多信息。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