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作者:乖史论

谈到中华文化的精华,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鲜活宝藏,它裹挟在穿越千古而来的繁杂书文之中,它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和底蕴,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底气和资本,它是再也无法复制的瑰宝,是一种格调,是一种精神,是一座宝库。

而在现存于世的浩瀚诗词中,有写苍茫大漠的边塞诗,有写诗情画意的田园诗,有忆古思今的怀古诗,有咏物言志的咏物诗……在这丰富多样的诗词种类中,有一个特殊的类别,它有别于传统诗歌的家国大义,而是钟情于儿女情长,它的作者并非王侯将相,而是寻常妇人,它没有豪迈壮阔的辞藻,反而以细腻哀婉见长。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它就是闺怨诗。

闺怨诗的出现,印证了古代苦守在家待夫归来的女子数量之多,足以形成一个流派,这些女子或为远征的丈夫担惊受怕,或为赶考的情郎惴惴不安,既不想与爱人离分,又盼着爱人建立丰功伟绩程,从此平步青云——“悔教夫婿觅封侯”。

她们这种矛盾的心理催生了闺怨诗的诞生。

而但凡对闺怨诗稍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古代闺怨诗的顶峰之作——《寄外》,一句“日归日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字字泣血,行行落泪,即使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从诗中感受到作者的殷切希冀与哀哀哭泣。

这首《寄外》的作者,同样闻名遐迩,她与卓文君、薛涛和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曾凭自己的无边才情获“词工散曲折夫婿”之美名,而她与丈夫杨慎至死不渝的感人爱情更是流传千古——她就是黄峨,承受分离之苦35年,写下闺怨诗巅峰之作的蜀中才女。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一、出生书香世家,才华可比班昭

巴山蜀水的风气养人,蜀中才女,多有锦绣,来自巴蜀之地的才女大多都是至情至性之人,她们才名远扬,率真直爽,是中国古代才女中最出类拔萃的翘楚。

黄峨也不例外。

大明正德年间,黄峨出生于四川遂宁的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父亲乃当朝工部尚书黄珂,母亲则同是出身名门的聂氏。

从小,书房里一排排的文史典籍就深深地吸引着小小的黄峨,加上父母的悉心栽培,黄峨从小便远超同龄孩童,卓然不凡、才情过人,任何美好的词汇用来形容黄峨都不为过。

母亲聂氏精通文墨,闲暇时间喜欢陪小女捧书研学,母女两人虽然年纪不同眼界不同,却总能引经据典讨论诗词,院子里总是传出小黄峨与母亲争论的稚嫩童言。

有一次,聂氏想考考女儿,便命黄峨即兴作诗,黄峨四下打量,看到了昨日被自己的金钗戳破的窗棂纸和在地上爬来爬去的蚂蚁,稍作思索,一首《闺中即事》已经脱口而出,引得母亲连连赞叹。

这首七言律诗《闺中即事》以妙趣横生的写实风格流传于外,不少达官显贵都为之啧啧称奇,对年仅11岁的小黄峨更是惊叹不已,盛赞高门贵女黄峨可与东汉著名才女班昭比肩。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而朝中那些正在为自家公子物色佳人的官员,也都开始纷纷打探黄珂家小女的情况,只等到黄峨到婚配年纪便纷纷上门提亲,欲将这位年纪轻轻便闻名蜀中的才女求娶回家。

面对纷至沓来的青年才俊,黄峨却并不动心,她的心气颇高,寻常俗物又怎么会入她眼?

她在等,她在等那个能与她比肩而立的人。

二、少时钟情才子,多年终成眷属

其实,黄峨早就心有所属,她中意的如意郎君便是当朝新科状元杨慎。

新科状元杨慎初入仕途,按例应持帖一一拜访朝中前辈,黄珂作为杨父的同僚,自然也在拜访之列。

当得知新科状元要来家中拜会父亲时,12岁的小黄峨心里便泛起涟漪,不知这位打败层层选拔者脱颖而出的状元郎,是怎样一位光风霁月,风流俊逸的公子呢?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带着半分好奇半分憧憬,黄峨躲在厅堂侧窗下悄悄窥视新科状元郎,含情脉脉的少女惊鸿一瞥,从此便将那一抹清俊背影铭记于心,无限爱慕之情在黄峨心中萌芽——我黄峨此生要嫁,便要嫁杨慎这般的男子!

也是因为如此,黄峨对前来提亲的达官显贵们一一谢绝了,黄父察觉了女儿的心思,便旁敲侧击地问了一问,这果然问出了一些女儿家的小心思。

原来自己这向来豁达通透的女儿,也有暗恋的少年郎啊。

黄父心中先是欣慰,可随后便是五味陈杂——遗憾啊,遗憾啊,阴差阳错的遗憾总是这世间常态,小女与杨慎家世相当,才貌相当,本应该是天作之合。

可偏偏,这杨慎早已迎娶了礼部侍郎长女为妻啊。

心性高傲的黄峨断断不会接受为人妾室,黄父也着手以杨慎为标准为女儿寻觅夫婿,可一个人心里既然有了念想,其他人又怎么会入她的眼呢?

这个太高那个太矮,这个太粗俗那个太木讷,挑来挑去,黄峨固守标准不肯将就,把自己拖成了20多岁待字闺中的“老姑娘”。

可她还是固执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个像如杨慎一般的男子。

大抵是世间因缘早有定数,两年后,杨慎发妻突发恶疾,匆匆离世,媒人趁机替黄峨打探说合,杨慎得知黄峨多年等待,虽然对发妻依旧思念,可斯人已逝,他不能再辜负另一个女子。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大明第一才子杨慎顺利迎娶蜀中才女之一黄峨为继室。

虽然黄峨与杨慎有11岁的年龄差,可黄峨早就属意杨慎,杨慎也被新婚妻子的才学所折服,夫妻俩恩爱异常,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可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黄峨从未曾屈就,亦未曾将就,始终坚守自己对配偶的标准,才等来了心仪的婚姻。

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她便迎来了人生最大的磨难。

三、分离三十五年,只身迎回灵柩

举案齐眉的幸福婚姻仅仅持续了五年,一场浩劫便降临到杨慎头上——一向敢于直言的杨慎在“议大礼”一事中惹得明世宗震怒,龙颜大怒的世宗谕旨,将忤逆他的臣子全部治罪,杨慎被贬到云南边陲地带。

而杨慎因为直言敢谏,尤其惹世宗生气,世宗特意下诏,命杨慎终生居于云南,不得调离。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这一纸皇命粉碎的不只是杨慎的仕途生涯,更是黄峨的美满生活,此时的黄峨年仅26岁,才刚刚享受到爱情的美好,就要面临与夫君的生生分离,她不愿夫君一个人远赴云南受苦,立刻就要收拾包袱细软与杨慎一起动身。

可杨慎却按住了她。

黄峨亲眷都在京中,杨慎父母年事已高,杨慎府中事务庞杂,一切都需要她这个主母来坐镇打理。

黄峨冷静下来后,想到丈夫如今得罪佞臣必会遭到迫害,便决定带人护送丈夫至云南,她提前赶到天津口与丈夫会合,夫妻两人一路上胆战心惊,如履薄冰,黄峨以柔弱身躯担起了保护丈夫的重任,一直护送杨慎至江陵,基本摆脱了危险。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杨慎身戴枷锁,看着妻子风尘仆仆,心疼不已,便强制命令黄峨立刻返京,黄峨与杨慎泪洒江陵,返回京中照顾公婆。

杨慎到云南后,常与黄峨互通书信,这对痴男怨女靠书信表达情义,互诉衷肠。

经年离别,唯有鱼肠尺素传情,却写不尽幽幽离愁。

公元1526年,杨慎父亲病重,世宗暂准杨慎回京探望病重的父亲,夫妻两人得以暂时团聚,可团圆的时光太短暂了,几日后,杨父痊愈,杨慎需依诏立即返回云南,可他与黄峨难分难舍,迟迟不愿动身。

黄峨思忖良久,决定亲自送夫君回到云南,这样,两人又得以在返程路上温存几日,可这多得的几日又怎么能缓解多年相思之苦呢,到云南后,黄峨几度延迟归期,只为与丈夫再多聚几日。

最后,黄峨干脆选择留在云南继续陪伴杨慎,她知道这样的选择很自私,也很任性,可他们都再也受不了生离之苦了。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就这样,夫妻俩得以短暂的共度了三年时光,而这也是夫妻两人的最后一面。

公元1529年冬,京中的一家老小让黄峨不得不返京,在此后的三十年时光里,朝廷曾6次大赦天下,可杨慎始终没有得到赦免。

杨慎唯一的希望便是明律规定的,获罪者年满60岁便可获得赦免,可这一年冬天,满鬓斑白的60岁老人依旧没有等到来自京城的诏书。

公元1559年,72岁的杨慎病逝,直到死,他都没有能够回到京城,回到妻子身边。

而与丈夫已经分离整整35年的黄峨已是白发苍苍的妇人,惊闻丈夫病逝消息的黄峨几欲昏厥,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她始终没有等到丈夫归来。

悲痛之余,这位老妪亲赴云南,曾经意气风发的蜀中才女,在万分悲痛中,独自一人迎回了丈夫的灵柩。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漂泊多年的孤魂,在死后才得以魂归故里。

公元1565年,明穆宗继位,他亲政后第一件事便是宽赦了曾在“议大礼”一事中获罪的大臣,他们中很多都已在异乡病故,这其中便包括当年的“刺儿头”杨慎。

因为杨慎已病逝六年,皇帝追谥他为文宪公,又赏赐银钱抚恤其家人。

可这迟来的宽恕对黄峨来说又有什么用处呢?

只因龙颜一怒,黄峨与丈夫被迫分离大半生,她这三十多年的委屈、苦涩、凄楚,又能拿什么来弥补呢?

蜀中才女黄峨下嫁二婚男,婚后独守空房痴等35年,只等来一副灵柩

写在最后

黄峨与丈夫诉的是相思苦,为后世留下的却是无尽宝藏,黄峨一生留下的诗词不到百首,却是篇篇佳作,尤其是《寄外》一诗,纸短情长,一往情深。

三十多年,爱会消失,人会作古,一切在时间面前都会改变,黄峨却始终相信杨慎会归来,即便是遥遥不知归期,她依旧在等待,在期盼,尽管她也会感慨自己是“三春花柳妾薄命”,也会诉说自己的“六诏风烟君断肠”,可最终,她还是将满腔离愁和深深无力都化作一句“何日金鸡下夜郎?”

而杨慎与黄峨鸳鸯命苦,半生离别,死后荣光不能抵消生前苦难,才子佳人也不能写尽郎情妾意,唯有那桂湖公园的连理古藤在漫漫时光里,始终顽强生长在曾经的状元府邸,替他们完成连理枝的半生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