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秘萤火虫贩卖产业链:养殖困难 多为野生捕捉

作者:星星飞翔
揭秘萤火虫贩卖产业链:养殖困难 多为野生捕捉

10万只萤火虫的释放被取消,以揭开萤火虫贩运产业链

北京4月16日电(记者李登飞吉祥)据《中国农村之声》报道,今年4月13日,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一大早起床去佛像里洗澡,然后开始连续几天的庆祝活动,期间我们互相泼上纯净的水,祈求洗掉过去一年的坏事。然而,一些商家以庆祝泼水节的名义,发起了"集体释放10万只萤火虫"的活动。近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关部门取消了此次活动。

对于萤火虫来说,放手就是"放手"。商人说,释放的萤火虫是养殖的。但专家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可信,萤火虫的来源很可能是人工野生捕获。

"如果不是天堂,那就是一颗月亮星。这是李白诗中的萤火虫。近年来,许多展览、婚礼、商业活动都开展了集体放飞萤火虫的活动,色彩斑斓、热闹地留下成堆的萤火虫尸体,被誉为"血色浪漫"。

萤火虫是农业有益的昆虫,捕食危害作物和渔业的蜗牛,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萤火虫的大量商业用途催生了野外捕获行业。许多萤火虫栖息地的村民捕捉和出售萤火虫,导致萤火虫数量下降。云南省西双坂县露伦镇的村民,曾经以每只5美分的价格向"虫头"出售大量氟。

记者:你们过去有没有抓过萤火虫?

村民:是的,很多人去抓它。

记者:为什么要抓它?

村民:为了赚点钱去抓,不知道保护。

有媒体曝光活萤火虫产业链——村民捕捉活萤火虫、"虫头"收购、线上线下交易和配送。网上声称,大多数养殖的萤火虫实际上是从野外捕获和出售的,买家的售价是野生萤火虫的三到四倍。

对于西双版纳集体释放的10万只萤火虫,主办方表示,萤火虫从萤火虫繁殖中心放生,采用半人工仿生繁殖方法,并通过抗真菌感染室孵化,要求萤火虫在活动前半段饲养,并在到达前完成交配产卵。

不过,"萤火虫生态线"公益组织赞助人岳宇分析,由于萤火虫的生存环境限制,人工养殖萤火虫仍存在技术壁垒,养殖一只萤火虫的成本需要10-20元,大量人工繁殖存活率很低,在短时间内准备养殖10万只萤火虫是不现实的。

岳亦介绍,随着公众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虫头"在家边搭起了一个大棚子,声称萤火虫是养殖的,其实还是靠野外捕食的。他了解到,2016年的保守估计是,超过600万只萤火虫被出售,而大型"蠕虫头"每年可以从该行业赚到60万到100万美元。

11日上午,西双版纳官员紧急叫停"万达酒吧街10万只萤火虫放行"活动,主办方立即发出取消放行活动的通知。西双版纳国家森林公安局新闻办公室主任常宗波介绍道:

张宗波:接到举报后,我们上网查询,确实有公众号发布,在农历新年4月12日至17日,在万达公园酒吧街举办10万只萤火虫放飞活动。

经调查,主办方将要释放的萤火虫尚未运往景洪市。萤火虫是从湖南的一家公司购买的,该公司和活动组织者尚未通过审批程序,包括"运输许可证",因此没有资格运输和举办活动。

记者作为买家联系了湖南湘潭一个养殖场的人工养殖萤火虫,卖家刘先生介绍,以每只2.5元的价格卖给记者1000只活萤火虫,保证了95%以上的存活率。

刘先生:2.5元一。我们有很多品种,做活动后建议你选更好、更活跃的品种。100%的生存谁能保证,超过95%还得,我会再送你一点,收到之后还会有那么多的存活率。我自己养,自己养的成本会高一点,但我可以保证效果。

2017年,淘宝向卖家发布了"野生动物萤火虫禁售管理公告"。"虽然萤火虫不在受保护的动物名单上,但过度捕获也可能对其种群构成生存风险,"声明说。因此,淘宝将野生动物萤火虫纳入禁止商品管理的范围,如果卖家声称它是人工养殖产品,淘宝将不被认可,作为野生生产处置。"

然而,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发现活萤火虫仍在销售。客服介绍,活萤单价从1.3元到2.6元不等,数量越低,价格越低,购买2000只以上,保证了100%的存活率。客服也表示,售出的萤火虫都是养殖的,成虫正常存活5~7天,从江西运来。

至于业务,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雪燕表示,养殖萤火虫可以实现,但技术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

李学艳: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不能。如果户外有一大片田地,而且已经是萤火虫繁殖的地方,农民保护这个地方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如果你在室内繁殖,像在繁殖市场上购买的喂鸟虫这样的模型肯定不是。

李说,作为一种生态指示物种,萤火虫可以大量且频繁地造成伤害。

李雪燕:昆虫繁殖率比较高,但如果这种情况年复一年,危害很大。萤火虫本身是一种生态指示物种,它们生活在更好的生态环境中,例如更好的水质和更好的森林植被。如果萤火虫在某个地方消失了,那就意味着环境真的很糟糕。

李雪雁建议,萤火虫应该保护性地使用,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但也不要破坏萤火虫的生存和繁殖环境。

李学艳:这个东西应该用。我们主要推动如一些森林公园,萤火虫可以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不是要放手,而是要在这种半人工的环境中观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