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瓶梅|操盘孟玉楼两次改嫁的媒婆——薛嫂

作者:24K文史

《金瓶梅》中的薛嫂是个次要小人物,平常卖花翠,兼作媒婆。

但从整部小说来看,媒婆才是她的主要行当,而卖花翠只是为了方便走门入户。古代女人很少出门上街,电视剧里那些整日在街上逛来逛去甚至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女”,不过是作者们的自我想象。

金瓶梅|操盘孟玉楼两次改嫁的媒婆——薛嫂

大家闺秀最忌讳抛头露面,即便如李清照这样的才女也得“宅”在家中。一般人家女眷居于内间,而大户人家则有专门的内宅。嫁为人妇,即使亲兄弟来访也未必能够相见。因此古代“自由恋爱”的难处不在于有没有看得上的人,而在于能不能见得上面,《聊斋志异》中狐狸精们对书生一见钟情,不在于有没有潘安之貌,而在于自己能够做出选择,行与不行,好与不好,出于己心,而非父母们的“为了你好”。

男女不得相见,谈婚论嫁靠的是媒婆居中的撮合。薛嫂是媒婆,靠着说媒赚取赏钱,当然也参与倒卖人口,从中赚取回扣。小说第七回中,薛嫂提着卖花翠的箱子来找西门庆,此行目的是怂恿西门庆娶孟玉楼,来“顶死了的三娘(卓丢儿)窝儿”。她很有把握:首先,卓丢儿刚死,西门庆家里需要补个人;其次,她知道西门庆很爱钱,而孟玉楼的丈夫是个贩布的,死于买卖途中,留下大笔遗产;最重要的,西门庆好色,还喜欢风雅,而孟玉楼长相俊美,还弹得一手好月琴。薛嫂句句说到西门庆的心坎上,西门庆很是心动。

金瓶梅|操盘孟玉楼两次改嫁的媒婆——薛嫂

但是,孟玉楼的“麻烦”也有两个,一个是年龄偏大,过了三十岁。在古代,女人到了这个年龄,就是“老女人”了。薛嫂故意说小了四五岁,当西门庆和孟玉楼见面,孟玉楼说了自己的年龄,薛嫂毫无尴尬,而且大次咧地插话找补,“妻大梁,黄金日日长;妻大三,黄金积如山。”薛嫂说的是“妻”,她不但在为自己的扯谎找借口,同时也在继续隐瞒孟玉楼,西门庆娶她回去是做“妻”。

另一个“麻烦”是更难解决的麻烦,若要改嫁,她便没有了财产继承权,但为了未来的生活,孟玉楼当然要把家产变为嫁妆。孟玉楼丈夫的舅舅,担心她改嫁导致财产外流,使得孟玉楼年仅十岁的小叔子失去依靠,便从中作梗。但薛嫂直接看到了解决这一麻烦的关键,她让西门庆去贿赂孟玉楼的姑奶奶。舅舅家终究是外亲,说话力度比姑奶奶小得多。后来一切如薛嫂所料,舅舅出面阻拦,姑奶奶一出面,事情完美解决。

薛嫂可谓是人情世故颇为练达,如此卖力自然是为了回报。她开出的价格是,等孟玉楼嫁过来之后,房子空了,指望典她两间来住住。此乃虚指,实际上是两间房子对应的银两。同时,薛嫂好似无意之间提醒西门庆,去年买春梅时,西门庆答应给她的几匹大布至今没有给,她要求此次一并兑现。

金瓶梅|操盘孟玉楼两次改嫁的媒婆——薛嫂

后来西门庆死后,孟玉楼再次改嫁,薛嫂故伎重演,把已经三十七岁的孟玉楼又说小了几岁,就连李衙内安排的官媒竟也同意薛嫂的做法。孟玉楼的这次改嫁本与薛嫂没什么关系,她在清明节上坟的路上就已经与李衙内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李衙内让“官媒”陶妈妈前去提亲,只是此时的一家之主吴月娘,坚持要用“原媒”薛嫂来当女方的媒人,薛嫂才得以二次出山。

春梅自是不能与“正头娘子”孟玉楼相提并论,吴月娘明确要求是“发卖”,买来时通过薛嫂花了十六两银子,这番发卖仍要十六两。薛嫂很不高兴,但面对吴月娘没有表现出分毫,转头就给春梅抱怨,“还要旧时原价,就是清水,这碗里倾倒那碗内,也抛撒些儿”。虽然认为月娘要价不合理,但一转手竟把春梅卖了五十两银子,加上讨来的赏钱,净赚三十七两五,算盘打得叮当响,典型的“奸商”。

金瓶梅|操盘孟玉楼两次改嫁的媒婆——薛嫂

媒婆说话本也不怎么靠谱,因此薛嫂为了“赚钱”,撒谎扯淡也算不得违法乱纪和道德败坏。但薛嫂也干坏事,偶尔扮演“色媒”的角色。西门庆死后,陈敬济与潘金莲的勾搭终于东窗事发,被赶出家门,但他想念潘金莲心切,欲火焚身,又不得其门而入,就招来薛嫂,花了一两银子,让她去给潘金莲送信。

薛嫂一听陈敬济和潘金莲成奸,“拍手打掌”地大笑起来,“谁家女婿戏丈母,世间哪里有此事!”随后又调笑陈敬济,“姑父,你实对我说,端地你怎么得手来?”声音、神态可谓是活灵活现,就是现实中的一个人。虽然不怎么认同这样的事情,但看在银子的面上,薛嫂还是把事情帮陈敬济办了。

薛嫂先去看月娘,坐了一会儿,又去孟玉楼房中闲话片刻,然后再到潘金莲房中。这个顺序很有讲究,可见其行事老辣。拜见金莲、春梅之后,见得台阶下两条狗在交尾,薛嫂笑了起来,脱口而出,“你家好祥瑞!”等金莲写了回信,还不忘怂恿潘金莲,“少要心焦,左右爹(西门庆)也是没了,爽利放倒身大做一做,怕怎的?点根香怕出烟儿,放把火倒也罢了。”如此也并非说明薛嫂在道德上认可,不过是为了“钱”。

金瓶梅|操盘孟玉楼两次改嫁的媒婆——薛嫂

薛嫂这样的三姑六婆在《金瓶梅》里有很多,她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搬弄是非,见风使舵,伶牙俐齿,却又老谋深算。同一行当里,各人自是不同,典型如王婆,作些小恶也就罢了,竟然参与到西门庆和潘金莲谋杀武大的案件之中,且作为谋划者和重要的帮凶出现,相比而言,薛嫂没有那么黑暗。

孙雪娥落到春梅手中,春梅对其恨之入骨,便叫来薛嫂,嘱咐她只要卖八两银子,但一定要把孙雪娥卖入妓院,并拉下脸警告和恐吓薛嫂。薛嫂一口答应领走孙雪娥,转过来就劝慰孙雪娥,“她(春梅)千分万付,只教我把你送在娼门。我养儿养女,也要天理。等我替你寻个单夫独妻,或嫁个小本经纪人家,养活得你来也罢。”薛嫂也敬畏“天理”,也敢于承当,公然违抗春梅的命令,将孙雪娥卖给了山东来的一个贩卖棉花的客商。可不幸的是,这个棉花商人是妓院老板化妆的,孙雪娥终究还是没有逃脱命运,但薛嫂的一番天良乍现,却也是一丝人性之光。

薛嫂算不得好人,却也算不上如王婆那样的毫无底线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