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作者:历史微鉴

1982年,当世界还笼罩在美苏争霸的阴云中时,在大西洋南部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上点燃了激烈的战火。

阿根廷军政府总统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为夺回马尔维纳斯岛的主权而对老牌帝国英国宣战。

成为英国首相三年的撒切尔夫人虽然忙于改善英国经济,但她并不惧怕阿根廷的宣战,甚至乐见其成。

她接受的是一个辉煌不再的帝国,版图不断缩小,国际地位不断下降,经济状况也日益糟糕。

更糟糕的是,国民斗志不高,生产意愿也不强,她需要一个机会去刺激国民,带领国家重返旧日的荣光。

撒切尔夫人想要应战,然而,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双方都需要的一场战争

战争是丑陋的,它会让生灵涂炭,让百姓失去家园,流离失所。

大部分人是厌恶战争的,但在某些特定时刻,却也有人需要战争。

阿根廷的总统加尔铁里和英国的首相撒切尔夫人都属于后者。

他们都需要战争来带领自己走出当时的困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阿根廷经济极具恶化,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六百以上,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1.4%,工业发展水平也大幅度下降。

经济的倒退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大批工人失业,失去了收入来源。

靠军事政变掌握最高权力的加尔铁里在陌生的经济领域铩羽而归,他手中的武器无法扭转阿根廷经济的崩溃,国内的民众对他的支持率也越来越低。

走投无路的工人们在工会的组织下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的罢工活动,加尔铁里的统治岌岌可危。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上台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受到了如此大的挑战,加尔铁里被国内此起彼伏的反对声音搞得焦头烂额。

他无比希望国内人民能把注意力从经济问题上转移到别处去,给自己以喘息。

于是,马尔维纳斯岛的主权问题就再次被提了出来。

历史上关于大西洋南部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其实一直都有争议,法国、英国、西班牙、阿根廷等国都在该岛上设立过定居点。

英国人以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上悠久的定居历史和自1833年后对马岛的“公开、持续、实际的拥有和占领”为由而认为此岛的主权应该归属于英国。

而阿根廷则因英国人早撤出马岛多年,该岛早脱离了英国成为西班牙的一部分,而自己又从西班牙继承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为由于1820年宣布自己对该岛拥有主权。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从十九世纪开始,双方就已经因为马岛问题展开争执。两国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是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拥有者。

在争议期间,英国曾于1833年将所有的阿根廷官员都赶出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并于1841年派出官员对那里进行统治。

此举引起了阿根廷的愤怒。

历届阿根廷政府都一直在坚持自己的主权,但他们无法组织有力的武装将英国人赶出马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曾出面调停马岛主权问题,但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鉴于马岛问题一直争议太大,国际社会表达了希望英阿两国能够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的愿望,人们并不希望刚刚从战火泥潭中走出的世界再次回到过去。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英国和阿根廷两国也在战后初期对战争持有保留态度,双方都释放了要在谈判桌前解决问题的态度。

在加尔铁里上台前,两国就马岛问题至少已经交涉了十五年之久。

马岛主权争端并没有因为十几年的谈判而完美解决。

被国内矛盾逼得焦头烂额的加尔铁里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重新提起了马岛问题。

他在秘密准备收复马岛的战争。

加尔铁里的这些想法很快被英国的情报系统获取,撒切尔夫人在大西洋对岸已经知道了加尔铁里的意图。

此时的她并不像国际社会所期望的那样抵制战争,她甚至希望加尔铁里收复马岛的动作再快一些。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撒切尔夫人是亲眼见证过日不落帝国荣耀的人,她一直希望能做些什么重振大英帝国的雄风。

但她所接受的英国状况也不是特别好。

国力明显衰落,经济滞胀,国民奋斗意识不强。

为了扭转经济局面,撒切尔夫人在上台后采取了通货紧缩政策,削减公共开支与税收,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

这些政策有效扭转了通胀局面,但国民的斗志还是没能被重新提振起来。

民意在国家建设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国民不配合,拿出自己的实力来共同建设国家,那么就算是撒切尔夫人的政策再强劲也无法凭空创造出一个繁荣的国家来。

情报系统提供的关于阿根廷总统在马岛动向的情报让撒切尔夫人看到了希望,她希望能通过一场战争来提高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但发动战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强大的经济、民意的支持。哪怕是一国元首也无法轻易对另外一个国家开战。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上任三年的撒切尔夫人根基未稳,贸然说要发动战争一定会面临非常大的阻力。

对撒切尔夫人来说,最好的局面就是,阿根廷先开火,这样她就有正当理由出兵马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挑衅行动。

撒切尔夫人增加了马岛的军事力量,大英帝国的军队就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上耀武扬威。他们希望以此来逼迫加尔铁里率先开战。

1982年3月28日,英国向马岛附近派出了三艘核潜艇,并将这一消息耀武扬威地登在了报纸上,向阿根廷下“最后通牒”,让他们的平民撤出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岛对英国来说是孤悬海外,但离阿根廷却非常近,对其有重要战略意义。马岛主权问题事关阿根廷国格,历届政府都不敢说自己要放弃马岛,英国这些举动让阿根廷政府除了出兵外别无选择。

本就急需转移国内矛盾的加尔铁里见状,便顺水推舟,在当年4月2日派兵占领马岛。

至此,处于冷战阴云中的地球再次有了炮火。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谁先点燃战争之火

阿根廷的率先开战让撒切尔夫人获得了出兵的正当理由,但她还不能仓促应战,她需要先获得国际社会和国内的支持。

争取国际支持的过程中,美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开战之前,英国与阿根廷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的支持,撒切尔夫人与加尔铁里两人也都很有自信美国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英国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要在外交上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关系。丘吉尔在担任首相的时候就一直保持着这种态度,撒切尔夫人在上任后也继续了前辈的政策。

她和美国总统里根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两人在未成为国家元首之前就已经于1975年相识。

当时,两人都是在本国、本党内不被看好的边缘角色,他们惺惺相惜,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都不谋而合。

从那以后,撒切尔夫人就和里根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私人交往。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她自信美国会在马岛问题上支持英国。

而阿根廷的加尔铁里同样对美国抱有希望。

他在任期间就推行了全面亲美的外交路线,疯狂镇压国内反动派并且根据美国的意志打击国内的共产主义运动。

加尔铁里的这些行为令美国总统里根很满意,也释放了一些友好信号给他。

他认为自己的“投诚”是有效的,美国就算不在马岛问题上对他表示支持,至少也应该袖手旁观。

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美国还是站在了英国这一边。

站在美国的角度上来说,选择英国几乎是必然的。

抛开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的私人关系不谈,两国在国际利益上有重合的地方。并且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不是阿根廷能比得了的。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除此外,阿根廷政府所做得一些事也让美国反感。

美国的情报系统获悉了阿根廷在国内秘密筹备核武器制造一事。对于小国制造核武器,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得,所以美国选择了英国。

但碍于先前与阿根廷的关系,美国没有明面上支持英国,只是秘密对英国提供了武器支持。

除此之外,美国也在外交上给英国提供了帮助。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柯克帕特里克夫人前脚刚出面阻止阿根廷驻联合国大使洛卡想要向联合国安理会告英国的挑衅行为的状,英国代表后脚就在联合国痛斥阿根廷出兵马岛,破坏了地区和平。

获得美国秘密支持的撒切尔夫人在联合国全力以赴,她希望能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就算不支持,也至少让他们置身事外。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国际社会要求两国停火的声音还是很大,撒切尔夫人转而去寻求国内的支持。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国内的阻力也是很大的,反对派认为英国没有争夺马岛的必要,希望能通过谈判解决马岛争端。

撒切尔夫人并非是个莽夫,她并没有与国内反对派硬碰硬,反而是接受了他们和谈的建议。

她一方面派出了代表与阿根廷政府重新坐在谈判桌前,另一方面加快国内的战争准备。

谈判进行的非常缓慢——这是撒切尔夫人有意为之,她希望拖延时间来让自己准备的更加充分。

同时,她也在等一个契机,那就是由阿根廷来破坏和谈。

在多次交锋后,撒切尔夫人交给国际社会一个很满意地解决马岛问题的方案,但这个方案被阿根廷拒绝。

就这样,阿根廷成功落入了撒切尔夫人的陷阱,拒绝方案的它成为了那个破坏和谈得罪人。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至此,撒切尔夫人终于获得了国际和国内的支持。

在国际国内上,英国都塑造了一个珍爱和平的形象,他们一直保持着与阿根廷的交流,并且多次耐着性子接受了和谈方案的修改,现在阿根廷都拒绝了国际社会认可的方案,无疑是没有诚意和谈。

蛰伏已久,撒切尔夫人果断派兵,奔赴马岛。

英国皇家海军特遣队触动,航空母舰、飞机等现代化武器装备投入战斗。

一场海陆空战争就此打响。

英国装备先进,战备充分,与阿根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仅用了74天就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的胜利果然如撒切尔夫人预想的一般重振了国民的信心。

经济滞胀、国民反对,上任3年的撒切尔夫人是如何发动马岛战争?

英国人以战场上英国的表现为骄傲,对撒切尔的支持度也越来越高。

回顾撒切尔夫人在马岛战争中的表现,我们会再一次感叹撒切尔夫人的政治智慧。

她眼光卓绝,能精准把握机遇;遇事沉着冷静,一直努力获得国内外的支持;她同时也具备了一位领导人的魄力,出手迅速而果决。

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撒切尔夫人领导英国获得了马岛战争的胜利,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颇具有影响力的女首相。

此战过后,英国继续强化对马岛的控制权,不过阿根廷仍然未放弃马岛主权,马岛问题依然处在争议之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