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作者:桃桃淘电影

今年国庆档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

提前一周才有片子陆续定档,还经历了突然撤档和临时定档的情况。

其实也跟大家搞了个投票,但发现大家都挺丧的,甚至评论里有人说:渐渐的,可能就没人看电影了。

确实,无论作为媒体,还是作为普通观众,我们都只有一个问题:

电影呢???

当然,这几年不仅电影越来越少,电影人也越来越少了。

身边不少人都转行了。比如我之前有个朋友,一直很爱电影的那种,最近也说实在撑不下去了,去了IM Studio。

后来她的朋友圈开始出现各种广告视频,我才知道她是转行去做汽车广告了。

有一天我出于好奇,也点进去看了一下。

嚯,可以。

居然用了维瓦尔第的《四季·冬》作为配乐。

《四季·冬》非常有名,你一定曾经在某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里,听到过这段旋律。

例如熟悉国产片的人就知道,宁浩对这支曲子情有独钟,曾在《黄金大劫案》《心花路放》中两度向其致敬。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也有人心心念念于韩国电影《老男孩》中朴赞郁对它的妙用。

在男主角的复仇过程中,一场相当直白和鲜血淋漓的拔牙戏,背景却是这支华丽热烈的弦乐《四季·冬》。

从此以后,《冬》就多了一个“拔牙神曲”的外号。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基努·里维斯的《疾速追杀3》里,一段精彩绝伦的酒店枪战戏,同样用到了《四季·冬》。

枪手们无声地蛰伏在暗处,慢慢逼近;主角则在从容不迫地装弹上膛,随后烟雾如白夜的雪片般爆裂开,大战一触即发……

假如说《老男孩》的魅力在于暴力美学的反差,《疾速追杀3》则是将动与静的悬疑感拉到了极致。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之所以众多影视作品都如此青睐《四季·冬》,正因为这段弦乐本身,就充满了酣畅淋漓的紧张感。

又由于采用了巴洛克乐曲中少见的非主流回旋曲式,它的结构会更自由、更丰富、更有层次感,也带来了天然的叙事性和悬疑感。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特点和电影兼容性很高,却未必适合广告。

一个汽车广告,能怎么用好维瓦尔第?

我的第一反应是,朋友是不是刚刚离开电影行业,还有点水土不服。

不过,再往下看,又发现还是有点意思。

比如他们的画面做得很精良,还算有质感,也确实是你初听到《四季·冬》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的画面。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当然,坦白讲,前面其实还是有点催眠。

真正让我醒过来的是这个镜头。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之前一直有朋友跟我吐槽说东北冬天太冷,充电都充不过来,开不了电动车。

我当时就想把这个视频转发给他,你看这不是开得很好吗?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这也是我开始觉得这个广告有点意思的地方。

前面有说过,维瓦尔第的音乐,本身有很强的叙事性。

这个广告没有讲故事,但是也拍了一件很大胆、很抓眼球的事:他们开着这辆车,在雪地里漂移。

所以每一次轮胎摩擦过地面,激起巨大的雪雾,在空气里爆裂开来时,又会给人一种极强的力量感。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镜头也比较丰富,不止有低机位的仰拍,也配合了穿越机的高空俯拍。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再配合《四季·冬》,整体就给人一种很爽的感觉。

朴赞郁复仇很爽、基努·里维斯打架也很爽。

看到这里我好像觉得,哦,原来开车也是挺爽的。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看完之后,好像确实有点颠覆我对汽车广告的印象。

至少在我的认知里,很少有人会这样拍广告。

所以我又去找了几个别的视频来看。

没想到,没想到,他们还真的是对古典音乐很有执念。

这个广告又用到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

IM智己汽车

说起《哥德堡变奏曲》,当然又有故事可讲。

很多人都觉得古典乐很催眠,而《哥德堡变奏曲》就是一首字面意义上的”催眠曲”:当年一位俄国驻德的伯爵罹患失眠,想听音乐助眠,所以才请来巴赫谱曲。

但是现在你听这支曲子,不仅不会困,反而越听越精神。

因为它在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一次运用,是在惊悚片《沉默的羔羊》中。

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的男主角杀死两名狱警时,一脸陶醉地抬头,一边闭目欣赏着《哥德堡变奏曲》,一边定格下这个优雅得令人毛骨悚然的镜头。

巴赫如天鹅绒般圣洁的旋律,配上血腥的画面、无人性的凶手,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于杀戮的想象。

这一幕的张力,正在于反差。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沉默的羔羊》开了这个好头,此后这支曲子就常常被运用在科幻片、惊悚片、战争片之中,以实现对宗教、对神性和人性的拷问。

《地球停转之日》《英国病人》,包括美剧《真探》中,都出现过对《哥德堡变奏曲》的致敬。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当然,一个汽车广告,肯定不会出现什么太惊悚的元素了。

但我觉得他们比较聪明的一点是,知道怎么做减法。

这个广告里就没有什么太炫技的部分,只是老老实实地拍车、拍每一个细节。

单看画面可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甚至很催眠。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哥德堡变奏曲》的重要性了。

正因为有这支曲子的存在,这些镜头虽然缓慢,但是并不无聊,反而显得很有力量。

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是借用了《哥德堡变奏曲》中宗教的、神性的、超脱世俗的气质,也为自己的画面加成。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智己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广告片,同时致敬了两位艺术大师。

它的配乐是德彪西的《月光》,画面则融入了莫奈的印象派画作。

这个广告片是值得夸一下,因为确实做得漂亮,画面就很美。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都知道莫奈是印象派大师,但其实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德彪西本身亦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法国印象派艺术的熏陶,而在他的代表作《月光》里,充满幻想性和朦胧性的音乐和声,将旋律化为有形的画笔,重构了月夜的意境。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能将这两位大师结合在一起,说明做广告的人确实是有好好做功课,并不只是牵强附会地乱用古典乐。

而另一方面,汽车被置于天空、云彩和莫奈式的印象派画作中,每一个镜头又都被笼罩在《月光》非尘世的旋律里。使得对汽车本身的呈现,也仿佛一场诗意的梦境,一次自由写意的作画。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看完这个广告,我的另一个感受是,像汽车广告和古典乐,这两者其实是很难结合在一起的。

毕竟汽车往往象征着速度、科技、未来,而古典乐则意味着经典、历史和过去。

通常像《速度与激情》一类的电影,也会用一些非常躁动、新潮的嘻哈和电子乐,来烘托出那种令人血脉贲张的氛围。

而智己用缓慢的古典乐,来呈现最前沿的科技水平,其实做了一件很大胆、很超前的事情。

这也让我想到了另一部电影,《2001太空漫游》。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这部电影被号称为是科幻片的里程碑,在当年也是非常具有开创性地,选择用古典乐《蓝色多瑙河》《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来为影片中广阔无垠的太空进行配乐。

巧合的是,智己今年6月的一个发布会上,也的确对库布里克和《2001太空漫游》进行了致敬。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智己的CEO刘涛提到自己深受库布里克的影响:

“骨棒是工具,宇宙飞船也是工具,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时间。时间本无意义,是人类手中工具的样式定义了时间。”

这句话在我看来是非常动人的。你能从中看到一种思考,对于古典和未来的关系,对于人和科技、科技和自然的关系。

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才会做出一些不太一样的、更大胆、更有想象力的广告片。

也看了智己的一些其他广告,音乐之外,在运镜和画面上,他们同样很有自己的风格。

简单来说就是很酷,很好玩。别人怎么拍,他们就偏不这样拍。

比如同样是拍父子、拍家庭的主题,他们没有打很俗套的感情牌,全片从头到尾一句台词都没有。

只是很干脆地用一个长镜头开篇。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全片用了比较多的、像这样后座往前拍摄的固定机位,韦斯·安德森式的对称镜头,让父子、后视镜和窗外的风景形成一个平衡。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双车漂移,并没有一味用快速剪辑来体现速度感,反而拍得很“慢”。

慢镜头、特写和俯视大远景。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霓虹、水雾和夜景,也构建出了一种赛博朋克式的未来美学。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他们拍摄的一个WAE纪录片。

看前面其实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纪录片,因为开篇只是两个很悠闲的英国工程师在安安静静地喝咖啡唠嗑。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中间却剪切了汽车漂移的紧张画面,来制造出一种叙事层面的悬念。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往后看才发现,原来这两个直男工程师是要先喝完咖啡,再来介绍他们引以为傲的新车。

本可能会比较枯燥的功能性短纪录片,也就因为用到了一个很好玩的双线剪辑的形式,而被拍得扣人心弦,让人很想继续往下看。

看之前其实没想到,原来汽车广告还能这样拍,看之后又觉得,汽车广告就应该这样拍。

IM Studio好像真的有点东西。

厉害啊,国片越来越高大上了

会拍出这样的广告,当然体现出了他们对于内容的重视和用心,但我觉得应该还不止如此。

往深了讲,其实说明他们对于自己的产品,有着一种更为强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达,所以才会更愿意和用户进行一种直接的沟通。

这种做法也很新,很大胆,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又是一种很必要的改变。

可能广告最初诞生的诉求,只是让”更多人看到“。但在现如今,你不仅要看到,还要认同,甚至于还要相信。

广告早已不再只是为了介绍和普及产品。它们本身也是在传递一种文化和思考,提供一个与用户对话的平台,甚至于一次对于未来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