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作者:眉如桦剧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的电影中的叙事视点可归类为两种。带有上帝般冷静客观的零聚焦叙事视点,为电影文本中所呈现的现实问题提供了理智思考。

通常叙事电影中,男性与女性角色的气质刻板印象被打破,气质形象出现了区别于传统的新变化,同时伴随着参与社会活动方式的转变。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电影中表现出的温柔细腻、情感丰富的内聚焦叙事视点,则以女性的角度出发,通过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为女性发声,寻找与重新建立女性身份。

破:打破性别气质刻板印象

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的电影中,导演为电影观众提供理智冷静、灵活自如的零聚焦叙事视点,来关注中东地区女性的生存现状,以及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身份的位移及女性性别气质的变化。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电影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受到战争的威胁,被迫“改变”自己传统的性别角色。

体现在电影中,男性纷纷走上战场,女性走出家庭,承担起一部分男性的社会职责,固有的、传统的性别气质刻板印象被打破。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是通过区分男性与女性不同的气质形象而形成的,规定男性与女性在社会行为中的权利和义务、所形成的社会知觉,要适应的社会规则。

男性气质的特定表现形式为好斗、争强好胜和富有竞争力,女性气质则表现为富有同情心、温柔、多愁善感等性格特点,她们依赖男性取得必需的生活物资,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质。“这种稳定的、固化的和两性对立的性别气质被称作为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在性别气质刻板印象中,女性的形象通常都与家庭相关,女性承担着生活中的一切,抚养子女,照顾丈夫。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女性打破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二元对立的关系,有些电影中,男性甚至不再出场,女性兼顾着照顾家庭与用体力谋取生计的双重职责。

例如,在电影《佛在耻辱中倒塌》中,芭缇与母亲、年幼的弟弟一家的生存困境,她们的家是建立在佛像倒塌后的废墟之上,破败的土堆石块堆砌而成的洞穴般的房间。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芭缇的邻居是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男孩,男孩的家庭也是相同的状况,只有男孩与母亲一起生活。

孩子的母亲要维持一家老小的生存所需的物资,她们走上社会,外出工作。像芭提这样的小女孩也被迫提前结束童年生活,孩童面孔的她在生活中扮演一个成年女性的角色,照顾尚在襁褓之中的弟弟。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这些贫苦家庭有一个共同之处,那便是男性家庭角色的集体出走,这种男性缺失的情况,使故事中出现的女性角色被无意地模糊了性别概念。

女性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二性”,而是作为“非男性”,也“非女性”的存在。她们要在父权社会中扮演男性的社会角色,既然是“扮演”,那就必然不再是既定的身份,她们也就失掉了作为女性的特征。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在家庭与社会中,男性角色的缺失是社会和民族走向衰败的开端,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打破潜在的平衡。战乱导致男性角色的缺失,男性出走导致女性角色的位移。

零聚焦视点像游离于故事中的一双灵活的眼睛,它所有的落脚点,都有着叙事者所特有的观点指向性,这种观察故事的角度冷静客观,不受人物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反映客观存在的现实。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具有社会属性。社会生产中劳动贡献最多的人理应占有主导地位,这是亘古不变的社会定律。

传统农业社会中,男性是社会生产的主力,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男性气质总是与工具性行为和体能性的能力相关、女性气质总是与表达性行为和亲和能力相关,工具性行为和与体能相关的能力总是显得更为重要,拥有这一气质的人则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即性别气质的差异产生了权力之分。”

打破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具体表现为外在的气质特征与社会权利的对位。男性气质表现为拥有工具性行为和从事与体能相关的工作,女性气质则表现为具有亲和力。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这是由于男性区别于女性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男性气质特征使得男性在社会中掌握着社会权利,女性通常站在男性的身后,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人物。

马克马巴夫家族的女性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出现了性别气质与权力的对位。男性的“出走”,使得女性从家庭中走出,在社会中承担起与体能性相关的工作,这实际上是女性气质向男性气质位置上的转移,女性在保持原有的以情感为导向的家庭职责的同时,承担起男性气质所具有的社会职责。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其中,性别气质与社会职能的移嫁,并未发生权力的置换,当女性与男性同时拥有依靠工具与体能来获取物质资料的属性时,女性并未获得相应的权力,仍旧作为男性的附庸,作为“第二性”而存在。

女性在社会工作中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但仍然不具有与职责相匹配的社会权利。

立:寻找与重构女性身份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内聚焦叙事视点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以电影中的人物为电影的外现叙事者。在作为分析和研究对象的女性电影中,女性角色作为电影中的第一叙事人,从她们的角度出发,讲述女性自己的故事。

马克马巴夫家族的导演镜头中的女性角色,首先拥有了主动观看的视点,从她的视点出发,展开关于女性自身的故事,或是发生在她们身边故事。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通常,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较为传统,女性身份的价值似乎只能在家庭中实现。繁琐的家庭生活使她们丢掉了作为一名女性应有的自我,被迫贴上温顺、服从等标签。事实上,女性身份不应当被定义。

由于内聚焦视点的叙事方式的介入,站在女性角色的角度上对女性本身,女性的生活,以及女性群体进行思考,重新寻找女性身份之所在。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女性的性别身份是后天形成的,它源于女性与母亲的相似性与连续性。在家庭关系中,女性潜移默化地承袭了母亲的家庭责任。

这种根深蒂固的“家庭规则”也许给女性带来了关于主体性身份的困扰,这种困扰有些女性并没有意识到,仍然生活在无形的家庭规矩之下,如《女人三部曲》第一个故事中哈瓦的母亲,在家庭生活压迫下失去自我。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女性身份在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中得以产生,《佛在羞耻中倒塌》中的家庭关系有了明显的位置变换,芭缇的母亲替代了传统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外出劳动获得家庭生活必备物资,芭缇替代了家庭中母亲的角色,照顾弟弟,联结她与母亲、弟弟之间的关系。

芭缇作为一名年幼的女孩,她显然未意识到自己家庭身份的变化。然而,对于知识的渴求使她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积极追求着在社会中的自我身份——与男性获得同等教育的身份,希望获得另一种自我身份的确认。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有些女性则意识到了女性身份不应只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实现,而更应该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

《下午五点》中的内聚焦叙事视点的叙事段落能够体现女性身份的转变,主角诺格拉不甘于做一名普通的底层女性,她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总统。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女子教会的老师统计女学生们有无想成为总统的职业意向时,只零星站起来三四个女学生,人群中发出了一阵阵笑声。

笑声的来源是这群面临职业选择的女学生,对她们来说,这个国家从未有过女性总统的先例,这件事过于稀奇,令她们不解。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发展职业是女性从家庭生活中走入到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标志,同为女性的她们,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不同的看法,女性成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这条路道阻且长,要承受着来自男性社会的压力,同时也要承受着来自女性群体的压力。

随后,她们进行候选人的演讲,产生了如下一段富有含义的对话。电影如同“造梦”,隐匿其中的创造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叙事者的视点通过摄像镜头将画面呈现出来。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每一帧镜头都是从叙事者的角度出发,由叙事者筛选而出的内容。电影中角色说出的每一句台词,都是叙事者精心设置过的,电影叙事者创造了电影世界。

在叙事者创造的叙事场域中,创作者为电影观众提供理智冷静的零聚焦叙事视点,形成故事自行讲述的“假象”。

不破不立:在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电影中,叙事视点的效用

观众比故事中的人物多一个观看故事的层次,以多种角度关注整个故事。创作者创作的内聚焦叙事视点,则带有女性独有的个人情感,细腻温和的表达。

马克马巴夫家族女性导演拍摄电影的特殊之处在于,电影中带着女性的思考,因此,在电影叙事视点下,电影打破了固有的性别气质刻板印象,积极寻找甚至重塑女性身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