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勿忘历史,逃脱惩罚的九一八事件罪魁祸首,石原莞尔

作者:悠然修史

提到石原莞尔这个名字,不少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是换一种方式来介绍,中国人就不应该忘记他 -- 九一八事变的策划、组织、发动者。

勿忘历史,逃脱惩罚的九一八事件罪魁祸首,石原莞尔

石原自幼进入军校学习,从陆军地方幼年学校,一路到陆军大学。在纪律严苛的军校里,石原就是个异类。别人都埋头苦读时,他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与所学科目无关的闲书上,并且非常喜欢找同学侃大山、设赌局。

注:明治维新后日本军队(包括现在的自卫队)就有自己独立的教育系统,揽括了小学到大学的全部阶段。军校对录取的学生免学费(还包学习期间的生活费用),从高级军校毕业后还能入伍成为军官(相当于铁饭碗),所以对当时日本平民阶层有相当的吸引力。

不得不说石原是个学霸,就这么不务正业,他还是以陆大次席的成绩毕业,成为了军刀组成员。

注:“军刀组”是当时日本对每一届陆军大学毕业生中的前六名的一种称谓,因这6人能够获得天皇御赐的军刀而得名。日本军队崇尚成绩排名,所以军刀组成员在军队里会有更好、更快地晋升。

1920年4月,石原被派遣到武汉陆军中支派遣队司令部任参谋,到了中国之后他就又玩起了他的与众不同。热衷于化妆侦察,他用一年时间,独自侦察了湖南、四川、南京、上海、杭州等地。

他曾装扮成扛大包的苦力,生活了大半个月。中途还被国民党警察扒光了衣服,抄走最后的一个铜板,差点命丧码头。这些经历让石原逐渐摸清了中国底层的脉搏。

除了侦察,石原也在研究他自己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 “最终战争论”。1928年石原莞尔被调任关东军参谋,随后在东北几年的研究让他最终完成了他的“最终战争论”。

石原认为未来世界的矛盾主要是东西方文化冲突,作为东方代表的日本将不可避免地与西方的代表美国决战,这场决战将决定人类世界的走向。

同时他认为日本在战略上有非常大的劣势,国土没有战略纵深、国家的战略资源也严重不足。所以在这场决战中日本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有个基地,这个基地就是满蒙。换句话说,没有满蒙日本必将在未来的决战中失败,这也是“满蒙生命线”论的由来。

在石原莞尔这套理论成型前,日本就已经觊觎“满蒙权益”很久了。由于多次向张作霖索要满洲权益未果,关东军在1928年6月4日策划了皇姑屯事件,意图扶持奉系中亲日派上台。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促使了“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领导)。

勿忘历史,逃脱惩罚的九一八事件罪魁祸首,石原莞尔

皇姑屯现场 被炸毁的张作霖专列

面对失败和国内的指责,石原的这套理论被垂涎满蒙权益的日本军部奉为圭臬。经过大肆宣传后,“满蒙生命线”成为当时日本仅次于“大和魂”口号,任何反对的声音在这个口号面前都要败下阵来,这也是日后关东军敢于下克上,发动九一八的重要原因。

1929年7月爆发了“中东路事件”,东北军损失惨重倒还是次要,重要的是把一旦有事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给弄没了。石原莞尔觉得关东军的机会来了,他们准备武力夺取东北。

先来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东北军有正规军26.8万,其中精锐的17万奉军,有11万部署在平津一带,6万部署于奉天。如果加上二线的部队,东北军有近45万人。

此时的关东军正规军只有1.1万,加上警察等辅助部队也就不到2.5万人,东北军占据着绝对的人数优势。武器装备上,看看事变后关东军的缴获吧,飞机60架、坦克25辆、大量日军都没有的捷克机枪。

差距这么大还执意要吞并东北,是石原莞尔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手段么?实际啥高深手段也没有,而且石原的计划搞得不光满城皆知,全世界都知道。

日本国内高层认为关东军实力太弱没有胜算,不打算支持石原他们。为阻止他们搞出不利军面,军部派遣参谋本部作战部次长建川美次,到东北关东军司令部传达不同意他们闹事的命令。

这个时候石原倒是耍了手段,事变前夜他把建川美次灌翻在酒桌上。不过这也不是石原狡诈,建川美次故意磨磨唧唧不说(他不是乘飞机,是从东京坐船来的),两杯就醉倒“不省人事”,这摆明是配合石原他们。

其实不光日本军部不看好他们,其它国家和势力也均不认为关东军有战胜东北军的实力,所以事到临头关东军内不少人心里开始打鼓觉得这赌局太大了。

他们最怕的是美国、苏联或国民政府插手,这样的话就算关东军能以一当十也没有多大的胜算。但是石原莞尔却认为美国、苏联、国民政府都只会袖手旁观。美国太远,手伸不过来;苏联那是刚闹崩了;委员长是心里非常欢迎关东军和东北军干架的,最好是同归于尽。

勿忘历史,逃脱惩罚的九一八事件罪魁祸首,石原莞尔

改变了东北、中国命运的张学良

石原莞尔甚至判断少帅也会袖手旁观,原因一是不让委员长坐收渔翁之利,二是几年的情报了解,石原莞尔觉得少帅言过其实,没有勇气和担当,他对少帅的评价是“只会躺床上抽大烟的二流子”。

事实与石原预测的一模一样,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诬蔑东北军故意炸毁铁路,正式发动了918事变。第二天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川岛中队(一百多号人),攻占了东北军第七旅八千多人防守的沈阳北大营。

这军事奇迹是怎么诞生的?看看当时东北军的高级统帅的命令吧。

9月18日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少帅的电令,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9月19日少帅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

勿忘历史,逃脱惩罚的九一八事件罪魁祸首,石原莞尔

9月6日张学良发给荣臻的不抵抗电文,强调“日人无论如何寻事,我方务需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

没受到什么抵抗的关东军,9月19日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20日攻占长春;21日占领吉林;11月19日攻陷齐齐哈尔。

面对咄咄逼人的关东军,东北军主力却收缩于锦州鼓捣起了“锦州中立化”。这个方案是把锦州划为中立区,东边属于关东军,西边属于东北军(有点明末明军与后金对峙于宁锦防线的意思)。

“锦州中立化”最初是由国民政府提出,由于受到各界普遍反对,国民政府于12月4日声明放弃该方案。并表示如果日军继续进攻,中方将积极自卫。但是此时东北军与国民政府产生了分歧,坚持实施“锦州中立化”方案。

12月15日,关东军开始进攻锦州地区。国民政府多次电令少帅抵抗,但是少帅还是于25日开始从锦州向河北和热河撤退,锦州就这么拱手相让。

勿忘历史,逃脱惩罚的九一八事件罪魁祸首,石原莞尔

1932年2月5日关东军占领哈尔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少帅则带领大军转进关内与日寇决战去了。

注:张学良丢了东北不说,连他父亲张作霖的尸首都丢了。张作霖是由关东军作战参谋辻政信下葬的。

918事变后,石原莞尔最先考虑的并不是“满蒙独立”而是由日本直接占领吞并。但是日本军部和政府受迫于国际压力,否决了石原的想法,他才退一步去扶持伪满洲国。

巨大的成功,让石原莞尔成了日本的英雄。仕途也变得一片平坦,被晋升为大佐,升任参谋本部战争指导课课长,后又兼任作战部作战课长。1937年晋升为少将,升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

这段时间石原莞尔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改组了参谋本部,把原来属于总务部的“动员、编制”权限也转移到了作战部,使得作战部集中了参谋本部九成的权限,换句话说石原相当于参谋次长。

注:日本宪法规定,天皇是日军统帅。参谋本部是代表天皇执行天皇军令的机构,所以日本陆军的指挥权在参谋本部(海军由军令部指挥)而不是在政府陆军相那边。参谋本部的最高长官参谋总长由代表天皇的亲王出任(了解东方文化就能明白这样的亲王是不可能有实权),所以实际上的领导是参谋次长。

第二件事就是他修订了“帝国国防方针”,修改后改名《国防国策大纲》。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可怕的地方。对于中国,石原没有一般日本军人的狂妄自大,他有着清晰的认识:

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惩罚中国,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需要短期决战是极大的错误.......

中国有自古而来的高度文明,而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对持久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开战,有可能逼迫中国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意图......

平心而论,石原莞尔的话没什么大错。战争也正如他预料的那样最终进入了持久战。那么石原莞尔对应的计划是什么呢?

对华是先不扩大战争,全力经营“满洲国”积蓄力量,同时挑动国共内战;对苏保持关系,巩固华北,不让俄国人南下即可;向南洋渗透,挤走英国人、控制兰印(印度尼西亚),在确保橡胶、石油供应前,和美国保持亲善。

也就是先闷头发展,静观局势变化,等力量积蓄起来或美苏分出胜负后再决战。这个策略如果执行下去,意味着日本很有可能不参加三国同盟,二战照打,日本也不是战败国。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消灭“伪满洲国”,收复失地?天佑中华,这样的异类,日本就这么一个,而且很快日本人自己就看石原莞尔不顺眼了。

石原莞尔所有构想的基础是 -- 不扩大对华战争,但是这个时候不是国民政府在积极谋求进攻日军,而是日军的参谋们在积极地制造摩擦谋求战争。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石原莞尔可以凭借918上位,其他参谋认为自己也可以制造事件来上位。当年石原莞尔的上官们管不住石原莞尔,现在石原莞尔又凭什么去约束他的下属们?

1933年2月,关东军开始进攻热河省,4月10日,关东军入关进入了华北。5月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了《塘沽协定》,关东军才满意地撤回关外。

《塘沽协定》后关东军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向国民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看着关东军大捞特捞,驻天津的天津军(也叫“华北驻屯军”,日本根据《辛丑条约》在华北驻扎的军队)坐不住了。

1935年5月天津军借口两名亲日报社社长被杀,制造事端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何应钦—梅津美治郎协定》。紧跟着关东军跟竞赛一样,在6月搞了个《土肥原—秦德纯协定》,逼迫宋哲元撤出热河。

1936年秋,老同事也开始不支持石原莞尔的工作了。关东军参谋田中隆吉大佐在板垣征四郎的支持下(这两位也是918事变的策划、参与者),又想在内蒙古再搞一次,扶持德王建立一个“蒙古国”。

不过这次的对手是傅作义而不是张学良,11月4日德王通电独立,11月24日德王就被傅作义包了饺子,全军覆没。关东军也只能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1936年9月18日,天津军第一联队牟田口廉也利用中日士兵的械斗做文章,逼迫宋哲元交出丰台。

勿忘历史,逃脱惩罚的九一八事件罪魁祸首,石原莞尔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已经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已无法妥协,唯有抗争。

察觉到局势将要逆转的石原莞尔,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的名义发电指示天津军“不扩大事变,不行使武力”。但是此时他身上的荣光早已消散,已被大量军官、参谋视为前进的绊脚石。

这些扩大派纷纷要求“中央”做出正确的决断,惩罚“暴虐”的中国!在这些扩大派的蛊惑,以及之前诸多事变实际利益的诱惑下。日本军部把石原莞尔踢到了一边,日军在京津地区发动了全面进攻,石原构想的蓝图彻底破灭。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石原又反对速胜,主张逐步占领,这自然不合主战派“皇军天下无敌”的胃口,矛盾日益尖锐。1937年9月,风光一时的石原莞尔被挤出了“中央”,调回了他的发迹地,担任关东军参谋次长。

注: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中日双方均没有向对方宣战。主要原因是双方均怕第三国以中立的名义断绝贸易。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后,中日两国才正式宣战。

石原莞尔和新上司关东军司令官东条英机,那是互相看不上对方。在特别注重形象的东条眼里,石原就是个兵油子;而学霸石原就没有正眼看过学渣东条(石原公开嘲讽东条也就上等兵的水平)。

东条英机自然不会给石原施展的空间和机会,1941年东条组阁掌握了军部大权,干脆把石原莞尔转入预备役(相当于解职),让他去教书。

东条英机这一报复行为,却意外地救了石原莞尔的命。因为被赶到预备役,石原没有参加上太平洋战争,这自然跟美、英、法、澳等国无仇了。而且石原莞尔在东北期间跟俄国人也没仇(这也与他的战略思想有关),所以中国不追究的话,就没人追究了。

而东京审判期间,国内正在进行众所周知的斗争,无暇去关心这些战犯问题。于是乎这个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石原莞尔,最终没有“混上”战犯的身份。1949年8月1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石原莞尔因膀胱癌病死家中,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