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花落谁家、齐大非偶”是齐国美女文姜的典故,一个大智一个骇俗

作者:老吉说典故

有幸游过趵突泉的朋友,肯定能看到一幅壁画,内容是“泺水会盟”。趵突泉古称“泺水”(有争议),它历史悠久。早在2600年前,《春秋》便记载了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齐襄公和鲁桓公在趵突泉边会晤的历史事件。

“花落谁家、齐大非偶”是齐国美女文姜的典故,一个大智一个骇俗

“泺水会盟”本来展现的是齐鲁交流、和睦的盛举,却春秋之笔,寥寥数语。原来他的背后紧接着是一起谋杀案和丑闻,还有一个大智的故事。这所有的故事都与我们今天的主角齐文姜有关系。

齐僖公有两女儿,宣姜和文姜。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是《诗经·硕人》中描写文姜的一段,文姜之美不用多说了吧!

“花落谁家、齐大非偶”是齐国美女文姜的典故,一个大智一个骇俗

齐僖公想把文姜嫁给郑国太子忽,不料忽以“齐大非偶”的理由拒绝了。“齐大非偶”的意思是齐是大国,郑为小国,所以两国的人联姻不相匹配。也不知道郑太子忽是有先见之明,还是听说了文姜作风暧昧,反正是拒绝了。从齐文姜事后的表现证明太子忽是正确的。

“花落谁家、齐大非偶”是齐国美女文姜的典故,一个大智一个骇俗

受到拒绝的文姜气坏了,这个时候她的哥哥太子姜诸儿上场了。本来哥哥安慰妹妹也没什么大不了,也许是一个太美,一个太帅,两人一来二去竟然突破礼法,俨然一对情侣起来了。得知消息的齐僖公大怒,这时正好鲁国初登大宝的鲁桓公来齐国求亲,真是天赐良机啊!齐僖公不带犹豫地就答应了鲁桓公的请求,决定将文姜嫁给鲁桓公。这下可把文姜和姜诸儿急坏了,明天就见不到了。

“花落谁家、齐大非偶”是齐国美女文姜的典故,一个大智一个骇俗

姜诸儿与文姜情诗酬唱,互道不舍。

桃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吁嗟兮复吁嗟!

桃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讵无来春?叮咛兮复叮咛!

翻译一下,姜诸儿说:你看这桃花多美啊,如果现在不折,飘落就成枯草了,真是让人感叹啊!文姜说:这桃花确是美艳啊,今天不折就没有明天了,你可一定要记住啊!

这就是“花落谁家”的由来,与著名的唐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异曲同工啊!

“花落谁家、齐大非偶”是齐国美女文姜的典故,一个大智一个骇俗

齐僖公怕节外生枝,冒着被讥笑的后果,亲自把文姜送到齐鲁边界交给了鲁桓公。文姜嫁给鲁桓公后,五年生了两儿子。大儿子姬同,就是后来的鲁庄公。鲁桓公对文姜宠爱有加,只是和姜诸儿比起来,文姜依然觉得不幸福。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就死了。太子姜诸儿即位,就是齐襄公。几年后,齐襄公借迎娶周朝公主的机会发书鲁桓公,召妹夫鲁桓公到临淄议婚。书末还特别交待一句:务请偕夫人同行。一场伤风败俗的乱伦谋杀剧正式上演。鲁桓公经不住夫人的软磨硬泡,二人一同出游齐国,会盟于泺水。会盟宴完后,齐襄安排喝醉的鲁桓公在临淄住下。当夜文姜借去宫中与亲人叙旧又钻进了齐襄公的被窝,两人十八年的思念,一夜迸发,花开堪折直须折嘛!

“花落谁家、齐大非偶”是齐国美女文姜的典故,一个大智一个骇俗

酒醒后的鲁桓公什么都明白了,大骂文姜“贱人!”但毕竟在齐国地盘上,于是马上收拾东西回鲁国。知道消息的齐襄公怎么舍得文姜的离去,一个罪恶的想方诞生了,以送行的名义宴请鲁桓公。鲁桓公怕再出妖娥子,让文姜先走,自己独自去赴宴。宴会上齐襄公又把鲁桓公灌醉了,然后授意亲信大力士把鲁桓公抱上车,这个亲信借抱鲁桓公之机,挤断了鲁桓公的肋骨,鲁桓公未回到鲁国就死了。鲁桓公竟然死在了妻子和大舅哥之手,死得也太窝囊了点吧!

“花落谁家、齐大非偶”是齐国美女文姜的典故,一个大智一个骇俗

文姜和齐襄公的这段乱伦情,在齐鲁两国传得沸沸扬扬。让齐国人感到无比的羞耻,就写了《南山》一诗来暗讽齐襄公和文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来看看。

“花落谁家、齐大非偶”是齐国美女文姜的典故,一个大智一个骇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