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帝国的荣光与尔一同消散:悼念在绝望中逝世的英国女王

作者:活在信息时代

本文共3087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今日惊闻承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王,前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爱丁堡公爵夫人、梅里奥内斯女伯爵,格林尼治女男爵、兰开斯特公爵、马恩岛领主、诺曼底公爵、最尊贵的嘉德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尊贵的巴斯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古老和最尊贵的苏格兰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光辉的圣帕特里克勋位骑士团领主、最杰出的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卓越的英帝国勋位骑士团、优异服务勋位骑士团领主、帝国服务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崇高的印度宝星勋位骑士团领主、最杰出的印度帝国勋位骑士团领主、英属印度勋位骑士团领主、印度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缅甸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勋位骑士团领主、英王爱德华七世皇家家庭勋位骑士团领主、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荣誉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维多利亚勋位骑士团领主、最威严的耶路撒冷的圣约翰医院骑士团领主、加拿大勋位骑士团领主、澳大利亚勋位骑士团领主、新西兰勋位骑士团领主、巴巴多斯勋位骑士团领主、忠勇勋位骑士团领主、军功勋位骑士团领主、皇家警察功勋勋位骑士团领主,伊丽莎白二世陛下不幸逝世的消息,我仅代表我个人和中国国家战略忽悠局信息技术发展小组顺位第三的组员,对于女王陛下的不幸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从历史上的几件事情,从几个侧面,展现一下女王陛下的艰辛历程,尝试理解一下她内心的悲欢。

帝国的荣光与尔一同消散:悼念在绝望中逝世的英国女王

一、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接见不靠谱首相的女王陛下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女王陛下还在恪守着王室的职责,会见了新任首相,不靠谱的特拉斯。估计女王在接见她的时候,内心一定是绝望的。我大英无人啊,选出这么个货当首相。

帝国的荣光与尔一同消散:悼念在绝望中逝世的英国女王

特拉斯在英国政客圈里以地理盲闻名,在她当外交大臣的时候,特拉斯闹出了一系列的国际大笑话。2022年1月,特拉斯声称要向黑海边上的立陶宛等三小国提供武器,对付俄罗斯。被媒体笑话她根本分不清波罗的海与黑海的区别。

之后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夕,特拉斯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开会,她二话不说就要求俄军从罗斯托夫和沃罗涅日两个州,撤回到俄罗斯境内。拉夫罗夫不禁反问特拉斯:难道你认为这两个州不属于俄国领土?然后像看傻逼一样地看着她。

特拉斯没等别人发话,便硬气地回答说:英国绝不承认这两块地的主权归属于俄罗斯!此言一出全场哗然。随后,英国驻俄大使赶紧在边上小声提醒特拉斯:那两个州本来就是俄国领土。估计那时候英国驻俄大使的内心一定是酱婶儿的。

帝国的荣光与尔一同消散:悼念在绝望中逝世的英国女王

身为英国的外交大臣,特拉斯一次次地彰显了她对外交工作的无知程度,连其他国家的地理位置都弄不清楚,还谈什么工作?这样的人当首相,能把国家带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

二、肢解了大英帝国的著名首相丘吉尔

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登基,时任首相是大名鼎鼎的丘吉尔。虽然丘吉尔作为二战的三巨头之一、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久负盛名,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他却是亲手肢解了大英帝国的人。

丘吉尔早期的名声与穆斯林世界的一位强人凯末尔在某种意义上联系在了一起。

一战时期,丘吉尔担任了英国海军大臣,当时欧洲的战场形势是德国、奥匈帝国对阵英法俄三国,再加上一个后来反水的意大利,四比二,协约国有极大的优势。

一开始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并没有打算参战,而是在观望中。本来土耳其保持中立也不错,可是丘吉尔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充分发挥了英国人的契约精神,把土耳其人从英国订购的两艘军舰直接扣下了,理由是战时无偿征用,并且不给任何补偿。

这一举动直接惹恼了土耳其,要知道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把这两艘军舰当做国家复兴的象征,为了购买军舰,土耳其人踊跃捐款,甚至连小学生和乞丐也捐钱了。奥斯曼土耳其人愤怒之下,再加上当时德国的拉拢,站到了同盟国一边对协约国参战。

土耳其参战后立马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导致英法无法通过黑海向俄国运送武器了,因为俄国国内工业相对落后,没有了英法的输血,俄军在前线被德军打的节节败退。

很快,英法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丘吉尔决定集中力量打通达达尼尔海峡,占领君士坦丁堡。于是英法集中了50万军队,准备在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登陆,结果遭到德国军事顾问桑德斯指挥的土耳其军队顽强抵抗,英法联军鏖战了几个月均无法成功,最终以伤亡20万人的失败而告终。

而此战则成就了后来的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当时他还是一名上校指挥官,因为在该战中表现优异,积累了巨大的威望,为后来组建新的土耳其军队和建立共和国打下了基础。

帝国的荣光与尔一同消散:悼念在绝望中逝世的英国女王

顺便借得一提得是,由于得不到英法的援助,沙俄内部最终因为起义而崩溃,从而苏联从沙俄的废墟上成功建立了起来。

之后丘吉尔一直在政坛上不得志,直到二战期间,因为对德态度的强硬,成功代替了因为绥靖主义政策破产而下台的前首相张伯伦。

虽然丘吉尔作为三巨头之一,对于打败轴心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英国人看来,丘吉尔的政策对于英国的核心利益是有很大损害的。英国当时实力不如德国,采取中立的态度对的英国是有利的,因为德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对英国的实际利益,也就是海外广大的殖民地并没有多大威胁。英国实在犯不着这个时候和德国一直对抗到底,而丘吉尔这个时候的所作所为就非常令人疑惑了。他选择和纳粹德国死磕,事实上并不符合英国人的利益,反而很符合美国人的利益。正是因为如此,英国向美国出让了太多的利益,同时在和德国的对抗中实力损失巨大,本土几乎成为废墟,而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最终导致大英帝国在二战之后走向衰落,美国却依靠战争大发横财,坐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英国只能沦为跟班。

回看丘吉尔在二战期间的所做所为,他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美国人想做的,完全是为了美国的利益着想,并没有怎么关注英国的利益。联想到丘吉尔的母亲是美国富豪的女儿,丘吉尔虽然也是英国名门的后代,但他身体里面同样也留着一半美国人的血。正是因为丘吉尔这样特殊的身份,所以他能够得到美国人的认同,得到金融资本的认同,最终上台当上首相。他所做的一切虽然是打着为了英国人利益的旗号,但是却使英国的利益大为受损。到了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英国人终于回过味来,大约明白了这里面有猫腻,于是在那一届大选中将他给赶下台。

于是丘吉尔只能在自己的著作里,愤愤不平地说:抛弃自己的伟大人物,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而伊丽莎白女王陛下,则是眼睁睁看着,他的祖辈建立起来的大英帝国,在历史的变迁中,从一代日不落帝国,逐步退回到英伦三岛。

而今,我们只能从当年英王乔治阅舰式的老照片上,重温一下大英帝国当年的雄风。

帝国的荣光与尔一同消散:悼念在绝望中逝世的英国女王

三、不省心的王室成员

如果不是因为伊丽莎白有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大伯爱德华八世,女王可能并不会成为女王。正因为爱德华八世因为爱上一名有夫之妇而退位,才使得王位落到伊丽莎白女王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身上。

而这个不省心的王室血统,似乎又在她的儿孙辈身上重演。尽管一生优雅的女王努力维系着王室的形象,然而他的儿子孙子,却不断地挑战着王室的尊严。先有查尔斯王储与卡米拉的不被祝福的爱情,又有黛安娜王妃的悲剧结局,就连她一向宠爱的孙子哈里,也被一个美国女人魅惑,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王室成员义务。

尽管作为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女王陛下可以容忍儿孙的胡来。这从她最终接纳了卡米拉可以看出。而作为英国王室的象征,她却不能任由自己的儿孙玷污王室的荣耀。于是她不得不在亲情与责任之间,做出选择。

纵观女王的一生,她为维系英国王室的尊严耗尽了心血。然而在她逝世之际。我却不禁想起了,同样是一个帝国的象征、同样执掌一个帝国数十年的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他去世后不到两年,他为之倾心一生的奥匈帝国便轰然陨落。想必那时候,他看着一战战场上自己国家的颓势,绝望的感觉恐怕会油然而生吧。

而不知女王陛下弥留之际,对于自己守护了一生的这个国家,又会怎么看呢?我想,或许也是一种绝望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