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写在《三体》开播前 经济学家其实一直寻找“恒纪元”

作者:战忽局文体办

刘慈欣长篇小说《三体》国内版电视剧即将上线,等的恼火情不自禁又读了一遍,恰好这几天也在学习《经济学原理》两相印证,发现了一些 有趣的东西。

经济学家是怎样思考的?

其实和物理学家区别不大!

至少和对物理研究颇深的《三体》作者刘慈欣区别不大,经过最近对《三体》还有大学时的教材《经济学原理》的重新研读,我发现大刘的私货绝不仅仅是网上说的那些。

写在《三体》开播前 经济学家其实一直寻找“恒纪元”
写在《三体》开播前 经济学家其实一直寻找“恒纪元”

经济学家和物理学家一样,都是先基于假设,通过一些初设条件,进行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期间需要大量的数据(甚至实验)来验证。

但是,当各项数据与理论一致的时候,经济学家从来不说数据证明了理论,他们只会说:“我这个数据支持了我的理论”,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研究对象决定的。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社会,而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我们的不确定性,我们的思维不像动物的简单逻辑,我们的大脑运作模式的研究直到现在都还在外围层次。正是因为人的不确定性,人类社会的复杂多变,更是难以计量。

经济学家们是伟大的,他们试图通过对人类行为的统计和推理,对社会的运作进行预测(虽然往往打脸次数比较多 ), 但是某个预测应验后,往往在不久的将来又被推翻(西方经济学尤其如此)。不断地有经济危机金融风暴,无不衍生于此。

所以说经济学家,永远不会说,我的研究数据证明了某个经济理论,而只能说。支持了此理论。

由此我想到了刘慈欣著作《三体》中,在三体星系的外星人,他们那两百多个文明的更迭,无数先知智者,通过无穷无尽的计算,期望找出能给他们带来稳定生存条件的“恒纪元”,但是现实是,当他们认清三个太阳带来的三体问题无解(相当于支撑经济活动的人与社会从来不是机械运行一样)时,才知道他们的世界终将毁灭。

写在《三体》开播前 经济学家其实一直寻找“恒纪元”

三日临空

人类的经济学研究,与此何其相似,每位经济学家,直到皓首穷经都无法找到他们心中最初那个问题的答案,他们一生都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各种现象,设计了无数个模型,但每个模型最后都只能适用于苛刻的先决条件下。现在的经济理论越来越看似“新潮 前卫”,对微观的研究越来越专业繁冗。但是宏观经济学的神塔却始终伫立在那里,我们只能解释其中的现象,却无法通过已知的发现准确推导出未来。亚当斯密如此、马克思亦是如此、诺贝尔经济学家们更是如此。

伟大的经济学家们,如同《三体》中的墨子、亚里士多德、牛顿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着,寻找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恒纪元”,幻想有朝一日世上不再有经济危机。

但是,人性的贪婪,资本的逐利本性,远比三个太阳凶狠,马克思指出了一条道,叫共产主义,苏联走过,失败了;现在我们也在走,我们加入了很多自身的变量特性(俗称:中国特色)尝试着走出一条新路,我们也不知道前面有什么,但是我相信,一个搬山射日的民族,是不惧怕三日临空的,前路漫漫,咱们走着瞧!

后记:人到中年,对社会了解越来越深,不禁重新翻起大学时代的一门课《经济学原理》(曼昆),又从B站上找到清华大学的精品课,再次学习。时隔多年,此时的感受与当时天壤之别,对个人、社会、国家、经济、行为的思考也越来越抽象,如果大家和我一样,不妨拿起书,重新学习,重新起步。

#三体##经济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