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文化献县”说过

作者:国学守望者
从“文化献县”说过

从“文化献县”说过

赵志忠 赵阳

我在诗眼看世界上,每天每期都留出一、二个版面用于发布有关古今献县文化的文稿,这一坚持大约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初步统计了一下大约有二百多期。以前也发过许多有关献县文化的文章,只是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形成专辑。

开启文化寻根之旅,探访献县文化之源的设想,可梳理献县的文脉,整理献县的文化,可让献县文脉延续,让文化不断档。

从“文化献县”说过

一缕酒香,一声带有老家的乡言土语,便温暖了旅外之人的心。我是献县人,献县话就是我们献县人的母语,延续了献县文化血脉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这一方土地的灵魂。它承载着近千年来献县先民创造的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方言,就是世代一脉传承,就是留住乡土文化之根。

《文化淮镇》《文化献县》《文化沧州》这三个系列专辑在我的诗眼看世界上先后推出的。其目的就是把淮镇、献县、沧州纳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体系之中,把古今淮镇、献县、沧州作为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推出去,让老家的区域文化拥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文化献县”说过

文化献县是文化沧州的一个重要组成,二百多期的“文化献县”系列,在网络上、线下刮起了一阵阵寻访献县文化之风,许多献县籍的文化名人和在献县工作过的人或其子女,通过手机、微信、诗眼看世界留言和我联系,一是寻找家乡故人和老同事;二是关心关注献县的发展及现状;三是想通过诗眼看世界这个平台,发布回忆录及有关献县文化的文章。

献县,古称献州,是一座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境内,北靠京津,东临渤海,南通中原,西接石家庄,是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县市区之一。 据《嘉靖河间府志》载:“以其河间献王封国,献陵在焉,故特名其州曰献。”献县是汉景帝之子刘德的封国,古河间国地望之地,其都城在献县河城街。刘德死后,汉武帝因其聪明睿智追谥为“献王”,献县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刘德修学好古,人称宗室之贤,“广求天下善书”,曾从民间古迹旧宅,找寻到一些古文经,大力推广儒术。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刘德传》中评价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便是成语“实事求是”的来源。

从“文化献县”说过

献县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属冀州,春秋时属燕国,战国时属燕、赵、秦。献县秦初始置乐成邑,盖周代属冀州。西汉为乐成县。东汉至东晋时期,属河间郡,为河间国治所,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乐城为广城,仁寿初,因“广”字与杨广名讳,广城改称乐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乐寿升为寿州,完颜天德三年(1151)改寿州为献州,此为效汉献王刘德承谥号为县州名称之始,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为县,改乐寿州为献县,属京师河间府,民国26年(1937)献县属河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区,建国后至1958年,献县属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6月划归天津专区,1959年划归天津市,1961年改属沧州专区,后属沧州地区,1993年7月至今,属沧州市。

从“文化献县”说过

为了充分展显文化献县的独特魅力,是我对外大力宣传献县的动力。因为是老家,所以感觉老家的一切都有那么的亲切,每一种风俗,每一个老物件,都能找到老家献县所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汉瓦中,我可以感知诗经文化和古河间国文化,在汉墓群中,我可以穿越二千多年重温献王刘德的丰功伟绩。在寻访实事求是精神的同时,我便再次在网络上开启文化寻根之旅,探访献县文化之源,梳理献县文脉,整理献县文化,这让献县的文脉延续,文化永不断档。

诗眼看世界是一个网络平台,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制作好文化献县系列专辑,同时也是一个宣传献县的文化窗口。最大力度让献县的文化“走出去”,与今日头条、百度等新媒体合作, 传播力度、影响力不断提升,范围也不断扩大。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诗眼看世界仅是个个体,但愿能和相关部门共组建一支让献县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在提升文化献县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同时、发挥来自民间个体文化人的作用,成为文化献县与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从“文化献县”说过

献县是文化大县,文化底蕴丰厚,素有“五地”人文之称:实事求是的发源地、儒家文化的再生地、中西文化的交汇地、金丝小枣的原产地、世界最长不对称石拱桥坐落地。

这片古老神奇而又充满无限生机的土地上,英才辈出:《诗经》的整理者西汉经学博士毛苌、“金丝小枣”的培育人刘仲思、隋经史学家刘炫、五代冯道、刚直不阿的明朝左督御史陈瓒、一代文宗纪晓岚、大侠窦尔敦、著名抗日将领刘汝明、佩剑将军张克侠、民族英雄马本斋、哲学泰斗张岱年等。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成为献县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代墓群(现存古墓37座,全国最多);地处两京古御道与滹沱河的交汇处,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明代石桥——— 单桥;素有“华北第一堂”之称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张庄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题写“马本斋同志不死”的马本斋纪念馆等二百多处古迹遗存。

偏安一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凭借其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感染力,影响着世界文化的整体格局。献县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枝奇卉,其儒家文化影响深远。梳理献县文脉和整理献县文化,也应该纳入当代献县人的视线,如可能应逐渐上升为文化战略的高度。

新时代必有新创举,献县文化如何传承发展下去,就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思考的问题。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让文化传播的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所面临就是如何在当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文化献县形式,向世人更好地介绍献县、展示献县,为家乡献县做出积极贡献。

从“文化献县”说过

讲好献县古今故事,传播好献县声音,充分展示文化、繁荣、平安献县,应是全体献县人的共同愿望吧。诗眼看世界推出的文化献县系列专辑的目的就是让献县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人展示献县文化的魅力,以便提高献县文化传播影响力、文化感召力、让旅居他乡的献县人倍感亲切,身在他乡,心在老家。

区域文化的繁荣程度,直接影响到当地精神文明的建设。一城有一城的文化,这与其区域内人文地理有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具有其独特性的。古河间国文化是献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和整理古河间国文化不仅推动献县经济的发展,也定能促进文化交流。为献县文化向海内外传播提供了空前机遇和广阔空间。诗眼看世界愿意提供网络平台,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寻踪探源。

献县文化的传播力度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弱,应以独特的区域文化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去,实现更大范围、更大影响的全球化传播。

献县文化走出去,这需要领导层总体部署和深入推进,应不断加强文化交流,加大挖掘献县文化的力度,形成品牌意识。本地文化爱好者是献县文化的生力军,是挖掘和整理献县文化中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献县携带着儒文化的基因蕴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献县人,古河间国已成了历史,刘德的精神烙印仍然存在。实事求是精神已经从历史中走出来,同时也走出了沧州,走出了河北,走向全国,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作为献县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展示着新时代下文化献县的独特魅力与风采。献县有着一条由汉代至今的传承文脉,在诸多的文化中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我们献县人更应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以汉墓群、古单桥等文化遗存为媒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从“文化献县”说过

未来可期,诗眼看世界制作的文化献县系列专辑,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为繁荣家乡献县出一把力,力争唤醒献县文化独特而又旺盛的生命力,进一步讲好献县的故事,传播献县的声音。在网络上宣传家乡的文化,可以直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献县人和前来探寻实事求是之源,探访古河间国之人。这一座二千多年的古城,其文化脉络一直延续至今,其传统文化内涵早已融入到献县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通过日常化的方言,具体化的民风民俗,形象化的明代单桥、生活化的地方小吃,这些传承都在献县文化中,得到了献县人的认同,让现实中的这座千年历史古城、文化古城,通过网络再一次的名传天下。

编者简介

从“文化献县”说过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楹联学会理事、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知联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政协献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从“文化献县”说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