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强:老戏骨也有童真一面,曾幻想成为“世外高人”

作者:百家论财

见到李强,大家都尊称他一声“老师”,从艺以来,他塑造过非常多深入人心的荧幕角色,30多岁就已经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麓山之歌》开机那天,他开着车从家里赶往“麓山”片场,笑哈哈对我们说:在家附近拍戏,就是方便!他亲切、朴素大方的形象,让整个采访尤为轻松。

“出道”即中年,永远50岁的冻龄男人

李强本是话剧演员,19岁毕业演出时,因为扮相成熟,饰演了一位50多岁的厂长。他仍然清楚地记得,毕业演出观众满席。因为过于紧张,他居然漏掉了引导“秘书”端茶上场的环节,以至于那位“秘书”错过了唯一上台演出的机会。“那可是毕业演出,多重要啊!”虽然当时向这位同学道歉了,但时隔三十多年,李强回忆起来,还是满脸歉意。

青年演员常常如此,舞台经验不足,第一次难免紧张,但“表演是一个过程,没有谁天生就会演戏。”对于新人来说,紧张、焦虑、找不到合适的角色都是正常的。“当你演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自然就会有导演想到你是否匹配这个角色,而不是你‘被选择’”。李强对19岁的自己这样说,同时也希望能缓解青年演员们的精神内耗。

李强:老戏骨也有童真一面,曾幻想成为“世外高人”

(李强饰演扶贫老兵王新法 话剧《高山之巅》)

“所以演戏时要简单点,不要想太多。”杂念太多,不利于演员提升自己。李强说,自己演了几十年戏,话剧表演上场前还是紧张,其实就是杂念太多的问题。观众掌声够不够多?他们有没有笑或哭?中途会不会有人离开?演出前考虑太多,反而心乱。所以,对于演员而言,“不要被观众牵着鼻子走,观众的反馈要听,但也要听自己的声音,尽全力表演好。”

李强在《麓山之歌》里饰演52岁的副校长,与他的实际年龄不相上下,我们开玩笑:19岁演50多岁,30多年后,依然是50多岁,您才是真正的冻龄男人。

李强:老戏骨也有童真一面,曾幻想成为“世外高人”

(李强饰演盛传学《麓山之歌》)

李强看来,演员除了功底要扎实,还要有阅历和经验的加持。二十多岁的时候,李强拿到了话剧《婚姻大事》中有着中年危机的角色。“我当时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连女朋友都没有,去表现中年夫妻的危机其实非常吃力,也演得比较生硬。”但是换作是现在的自己,“就会是另一种理解和表现方式了。”因为经历过,所以有底气。

演员演戏,人性才是角色的生命力

第一次从话剧舞台战场荧幕,是在1991年。李强参演了电视剧《老马小马》,虽然只有2集,拍摄却长达2个月之久。与现在的多机位、多景别拍摄不同,过去设备极其有限,只有一个摄像机。要想画面呈现更生动,摄像机需要切换不同的角度,演员必须将一段戏重复演绎几遍。从过去的单机位,变成现在眼花缭乱的全设备,李强可以说是中国影视剧成长之路的见证者之一了。

李强念念不忘的是《水下村庄》一句台词:「我们一定会见面的。雾溪的水,通地中海,也通白令海峡。」既有关于水的美丽想象,又能让观众回到十七八岁,感受到中学生时代的天真与纯洁,他爱这样有人情味又让人无限想象的台词。李强作为有着三十年的演艺经验的“老炮儿”,他演绎的角色里,总透着人文情怀。

李强:老戏骨也有童真一面,曾幻想成为“世外高人”

《隐秘而伟大》里钟百鸣“笑面虎”的形象令人发指。拿到剧本时,钟百鸣是一个人神共愤、不折不扣的反派角色,李强一遍遍地研读,反复揣摩人物心理、琢磨如何能让这个角色深入人心,于是和导演商量给钟百鸣加入爱吃“大白兔”糖的特点,意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对方沦为自己手心里的小白兔”,展现心狠手辣之人爱吃糖的极具戏剧冲突的特点。不少观众和专业剧评人士对此拍案叫绝,认为李强对这个角色的把握非常精准。

李强:老戏骨也有童真一面,曾幻想成为“世外高人”

正在CCTV1热播的《麓山之歌》是稀有的大国重工题材,李强饰演的盛传学是麓山大学副校长、原麓山重工总工程师。这对李强而言是从未体验过的全新角色,但作为在麓山脚下成长起来的他,却感觉尤为亲切。他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伢子”,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谊,平时也会通过新闻了解湖湘的重工发展,这一个角色,得以让他将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巧妙融入到角色之中,致敬家乡、致敬大国工匠。

李强:老戏骨也有童真一面,曾幻想成为“世外高人”

拿到角色的时候,李强并不会刻意去想该怎样演,而是“自然地顺着人物去走”,用现在的话就是“成为角色”,想角色之所想、说角色之想说、做角色之所做。

他挑选角色标准是“真实可信”,这意味着角色是真实的,人设不漂浮、给观众和读者有可信度,也意味着演员本人要绝对相信这个角色,才可以放手去演绎,“没有征服自己的角色,是不可能完美演绎的。”

戏里再神气,回家也是“孩子奴”

《麓山之歌》取景地就在长沙,李强每天开车上下班,不管拍戏拍到多晚,他都会回家睡,想回家多陪陪孩子。

李强的微博名是@李小丁他爸,这让很多粉丝都找不到他。在对外的社交媒体上,一般来说,会恨不得用“演员李强”来强化自己的标签,而他,只想将“父亲”的角色成为大家认识他的方式。就像他在父亲节短片里说的,“我饰演过很多角色,但我最满意的,还是‘父亲’这个角色”,夸一句“好父亲”并不为过。

坐上他的车时,他有些不好意思:“车上有点乱、有点挤,你们别介意。”原来他真不是在客气——车上放了一个儿童安全座椅,空间显得十分狭小。看得出来,因为经常带着孩子们出门兜风,他干脆把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在车上了。他一边开车,一边笑着给我们介绍他的两个孩子,“小的可调皮了,两个孩子经常把家里弄得底朝天”。

他完全不干涉孩子调皮的天性,“孩子就是要保持好奇心,人保持年轻的方法也是好奇心”,他笑着说道,自己有时候也“拆家”。他坦言自己的动手能力比较强,看到什么东西都要琢磨一下。“我把自己的第一部手机拆了,然后复原回去,还可以继续使用。”不能每天都干同样的事情,要去尝试新的事物,这样生活才能充满惊喜。

李强:老戏骨也有童真一面,曾幻想成为“世外高人”

(李强饰演“女儿奴”赵福成《这就是生活》)

有时候看到这两个调皮的孩子,就像看到李强自己。他笑着说道,年轻的时候,自己把《少林寺》看了13遍,甚至能将电影里的台词背下来。那时候的他有一个功夫梦,幻想能成为世外高人。为此,他特地去买了书来学习如何成为世外高人,还瞒着爸妈,每天早上4、5点起来打沙袋,把手插在炒熟的黄豆中练铁砂掌。

说起这一切的时候,李强笑得合不拢嘴,那是无知又无畏、懵懂又单纯的青春梦想,也是因为那些经历,才让他真正种下了在荧幕上大展身手的种子。

无论是超脱凡尘、济世救人的世外高人,还是烟火小巷里拼命生活的小人物,李强始终用自己的演技和很多观众共鸣共振,观众在他演绎的角色中,哭过、笑过、愤怒过、害怕过、心疼过、悲伤过,这就是他努力的全部意义,也是影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