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洋界“男妈妈”:长相酷似龙,由雄性生育后代,幼崽出生即流浪

作者:普卡伯

在我们的常识当中,由雌性来生育后代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可是在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却是由雄性来完成生育任务的,如此特殊的生理构造不由得让人感到惊奇。

其实这种动物,我们并不陌生,甚至还可能在滋补品、药材当中见过,它便是海马。

海洋界“男妈妈”:长相酷似龙,由雄性生育后代,幼崽出生即流浪

海马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只有5-30厘米。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海马多达42种,而仅中国便有14种,占了世界三分之一。

因其头部像马,故得名“海马”,头部有如同吸管一样的吻,头顶有冠,而且两颊还有颊棘,个别种类的海马甚至在鼻孔中间还会长鼻棘,眼睛上面还会生出一对眼棘。

海洋界“男妈妈”:长相酷似龙,由雄性生育后代,幼崽出生即流浪

图 | Rui Palma/Guylian SOTW 2016

海马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的海马亚科(Hippocampinae),这个亚科下只有一属,也就是海马属(Hippocampus)。因此,说它是一种海龙也并不为过。

说起来,海马是鱼,可能很颠覆大家对鱼的认识。

毕竟,我们印象中的鱼长这样:

海洋界“男妈妈”:长相酷似龙,由雄性生育后代,幼崽出生即流浪

长而灵动的鱼尾,是它们的标志之一。而海马的尾巴,却是长这样的:

海洋界“男妈妈”:长相酷似龙,由雄性生育后代,幼崽出生即流浪

就这,你跟我说海马是条鱼?确实让人很难接受。

不过,海马的尾巴呈现四棱形,尾端细尖,不仅看起来特别,作用也不凡,可以用于抓握海草、海藻等物体来锚定自己。并且,因为海马是方形的尾巴,增加了接触物体的表面积,因此海马的抓力增强了。

由于海马的尾巴构造与其他鱼迥异,这导致它游泳的姿态也格外不同。游泳时,它的头部朝上,身体斜立于水中,依靠背鳍和胸鳍作波状摆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海洋界“男妈妈”:长相酷似龙,由雄性生育后代,幼崽出生即流浪

海马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大部分雄性海马都会怀孕生崽,仅巴士豆丁海马(H. bargibanti)和丹尼斯豆丁海马(H. denise)例外。

海洋界“男妈妈”:长相酷似龙,由雄性生育后代,幼崽出生即流浪

图片 | andihaerul.blogspot.com

在公海马的腹部和尾部之间有个类似哺乳动物子宫功能的腹囊,俗称“育儿袋”。这个育儿袋比起袋鼠的育儿袋功能只多不少,不仅可以为幼崽提供“宝宝床”,还能供给营养。

海洋界“男妈妈”:长相酷似龙,由雄性生育后代,幼崽出生即流浪

图 | H. breviceps 的育儿袋

在繁育期时,公海马和母海马会一起做游戏,母海马在合适的时间内领着公海马到水层中完成交配,将卵子排入公海马的育儿袋中,最后再由公海马对卵子进行受精并哺育成幼崽。

根据海马的不同种类,整个怀孕周期约7~45天,雄性海马需要孵化多达2000个受精卵,而生产过程需要海马爸爸不断地挤压育儿袋,分批将小海马给生出来,生产过程有时候长达十个小时。

海洋界“男妈妈”:长相酷似龙,由雄性生育后代,幼崽出生即流浪

小海马一出生就面临独立的难题,它们在出生后的2-8周内,会随着海水漂流到新的栖息地中。

在漂流的过程中,它们会用尾巴来勾住一些水层中的海草或海藻开启“顺风车”模式,这样不仅能达到省力的目的,也能迷惑天敌。

在漂流中,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的海马因饥饿而死,或被其他动物如企鹅、海龟、金枪鱼等吃掉。据统计,海马成活率不到千分之一,这是海马、也是很多鱼类要产下很多卵子的原因。

目前,有38种海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其中面临濒危的1种。为有效保护海马,大陆将海马属所有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捕捞、售卖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