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印度“猴人”事件

作者:小男孩与芭比

2001年春夏之交,一个奇怪的“猴人”开始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大街小巷流窜作案。

印度“猴人”事件

从5月10日开始,当地居民陆续报警,声称有一个酷似“猴子”的家伙野蛮袭击了他们。由于现场监控没有拍到袭击者,警方不得不依靠受害者的描述来破案。然而,由于袭击事件均发生在夜晚,而德里当时因“限电”导致夜间灯光十分昏暗,所以很多受害人都没看清那“猴子”的模样。

尽管如此,警方还是搜集到了一些线索——在大约350份目击报告中,对这只“猴子”的描述大致相同:身高在1米到1.8米之间、浑身长满黑毛,眼中闪烁着邪恶的红光。许多目击者还声称,袭击者是从现场“蹦跳”着离开的。

印度“猴人”事件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有关“猴人”袭击的消息与日俱增,仅5月13日一天,就有15人声称“遭遇猴人袭击”,造成的伤害包括擦伤、咬伤和抓伤。除了这些伤害,甚至还有两人死于“惊慌失措”。一名男子因为担心被“猴人”抓住,爬上了他从未踏足过的屋顶,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15日,另一名收到预警的孕妇在仓惶逃跑时,不幸从楼梯上跌落身亡。

与此同时,人们口中的“猴人”形象也变得更加惊人:它拥有类似弗雷迪的金属长爪,头戴摩托头盔,甚至还穿了件时髦的皮夹克——显然,一些普通的地痞流氓也被当成了“猴人”。

印度“猴人”事件

接下来,被搞得焦头烂额的警方宣布,如果谁能提供准确的“猴人”信息,将给予1000美元的奖金。很快,悬赏有了效果,警方开始接到更多、更离谱的“目击报告”——事情没有出现转机,而是变得更加凌乱了。媒体当然不会放过好素材,在他们的大肆渲染下,德里民众谈猴色变、人人自危,整座城市陷入了恐慌之中。

两周后,“猴人”依然逍遥法外。尽管执法部门奋力调查,但投诉一天比一天疯狂。面对汹涌澎湃的“目击潮”,当局不得不宣布,任何人如果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做出欺诈性声明、发布误导性消息或报告,都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法令颁布之后,有关“猴人”的投诉和炒作迅速减少,德里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虽然舆论恢复了平静,但袭击者并不会因此罢手。惊恐万状的底层民众既不能像富人那样用发电机照明,又不能指望得到警察的保护,于是只能自组“民团”来确保夜间的安全。人们手持刀枪棍棒,在夜色里巡逻,这项工作被安排成“轮岗”模式,大家可以轮流值班、休息。

然而接下来,就像你担心的那样,“暴民正义”开始张牙舞爪,一些无辜人士遭到“民团”的怀疑、殴打,而后者的伤害力甚至比“猴人”更严重。据当时的《华盛顿邮报》报道,5月18日,一名面包车司机被一群“民团”成员指认为猴子,他被疯狂追赶、被从车里拖出来殴打,最后因多处骨折被送医。类似的,一名身高仅1.2米的印度教流浪教徒被愤怒的“民团”暴徒无故殴打,理由居然是“他是猴子”。

当“暴民正义”变得猖狂时,“猴人”渐渐从德里消失了。它是被市民的狂暴吓走了吗?或许又如某些精神病专家所说,它本来就不存在、只是受害者的集体幻觉而已?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2002年2月在坎普尔、7月在德里,再次发生两起目击事件,在后者的目击报告中,袭击者被描述成一种闪着红、蓝光芒、类似猴子的机器人。

2019年之后,新冠疫情开始蔓延,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卡里卡德、北卡里卡得、维拉努尔、阿鲁瓦伊和康甘努尔地区,不明生物骚扰事件也跟着卷土重来,所有关注“猴人”的人都在琢磨:难道那个家伙回来了?根据此轮报道,该不明生物通常会在晚上九点之后准时出现在居民家的屋顶或院子里,先是拍门、敲窗一番折腾,然后跳过栅栏、以闪电般的速度跑掉。

说完印度“猴人”的历史,该谈谈最重要的问题了——造成德里乱象的始作俑者“猴人”,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根据现有报告,这种生物至少看上去很像猴子,因为它能跳上屋顶、跃过栅栏、穿过人群,能从芒果树上滑下来,甚至能从一栋楼的楼顶跳到另一栋楼……在印度人民熟知的野生动物中,也只有猴子能够完成这些动作。

不过,“猴人”肯定不止是一只野猴子,关于它的身份,印度朋友已经给出了以下猜测:

一个邪恶的鬼魂

一个失控的生化机器人

一名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

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特工

一个爆发潜能的精神病患者

一种人类尚不了解的生物

哈努曼神的化身或是受其领导的武士

……

由于缺少照片、脚印、毛发、匹配的伤情……德里警方始终没能搞清“猴人”的真实身份,但医学专家们却从此事当中受益匪浅。通过访问受害者,他们将“群体性歇斯底里症”好好研究了一番,然后,为发生在德里的集体恐慌现象提供了一个科学解释:

在紧张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极易发生恐慌情绪的“社会传染”,尤其是当人处在高压力、焦虑的时候。

通常会有一些触发因素,例如模糊的气味、视觉或声音。一个标志是,这种恐慌现象具有社会传染性,即:它能像病毒一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群体性歇斯底里症”通常会影响那些缺乏社会安全感的人,例如贫困群体、社会底层。

原来,不同的社会阶层真的会患上各自的毛病呀!

印度“猴人”事件

结 语

印度“猴人”的身份一直没有查明,而由它导致的恐慌事件已经传遍了全世界,这可能也是“猴人”在印度的名声仅次于“喜玛拉雅雪人”的原因吧。

尽管“猴人”事件成了悬案,但从社会管理角度看,我们依然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那就是对于小规模社会事件也要处理得当,以防造成大规模的群体性恐慌。

印度“猴人”事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