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人在说《隐入尘烟》里的艺术和浪漫,但我却陷入尘烟中的小细节

作者:胡孰研耕

人们都在说《隐入尘烟》的镜头里,刻着“米勒&梵高”的浪漫。从镜头和油画的对比中,的确能看出那过分的相似之处。

人人在说《隐入尘烟》里的艺术和浪漫,但我却陷入尘烟中的小细节

但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害怕的画面是村里种地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都是进城买房不回来了,偶尔村里有什么福利才会回来走一圈。

曾经去过西北很多地方,在我所走过的农村确实也是这样。没有再听到“脚下的土地就是咱老百姓的天”这一类的话。更多的是谁家孩子有出息在城里定了居;谁家的娃考上了大学留在城里工作了,类似的种种。

村里走出去有出息的孩子那么多,然而村子却没有变得更好,种地也还是辛苦,还得担心地质灾害、泥石流等等。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只是一些没出息没文化目不识丁的“树先生”种地放羊,延续着传承多年的红白喜事乡风民俗。想到这,不禁让我害怕,大陆是粮食进口大国,种得不够所有人吃的,等到现在这批种地的人老去,以后,我们的地谁来种谁会种?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李有铁捡起掉在地方的馒头说道:“怕啥呢,啥不是土里头生的,土都不嫌弃我们,我们还嫌弃土吗?”可现实中呢?黄土地不嫌弃我们,而我们却嫌弃她落后、贫瘠、条件恶劣,花了一辈又一辈的努力逃离她,远离他,摆脱她,只剩下流于齿间的虚伪的“乡愁”。

人人在说《隐入尘烟》里的艺术和浪漫,但我却陷入尘烟中的小细节
人人在说《隐入尘烟》里的艺术和浪漫,但我却陷入尘烟中的小细节
人人在说《隐入尘烟》里的艺术和浪漫,但我却陷入尘烟中的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