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信义之邦”的印信——范正红谈独树一帜的齐鲁印风

作者:齐鲁壹点

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系列报道

印者,信也·专家说③

“信义之邦”的印信——范正红谈独树一帜的齐鲁印风
“信义之邦”的印信 ——范正红谈独树一帜的齐鲁印风

□ 本报记者 李可可

中国印信文化之博大精深,在齐鲁之地体现得尤为突出。日前,齐鲁文化名家、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印社社长范正红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简述了作为信义之邦,齐鲁之地独特而突出的印风表现。

记者:范教授您好!齐鲁印风在中国印信发展史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其早期的主要风貌和特征?

范正红:齐鲁印信在中国印信发展早期的先秦时代,就有突出和辉煌的表现,是中国印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和特征,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一方面,早期齐鲁印信在文字的使用方面即体现了齐鲁地域独特的“古文”体系特征。战国时期,齐鲁之地所使用的文字是在本地域文化长期滋养之下形成的“古文”体系,“古文”并非泛指隶书以前的古文字,而是战国时代中国东部形成的地域特色文字,它与中国西部使用的籀文系统文字体系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小篆”统一文字,小篆即属籀文系统,所以齐鲁之地的玺印与其他地方的玺印有很大差异,是一套独立的、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文字体系。齐鲁玺印在文字上充分体现了“古文”系统的风貌,如马、都、陈、王等字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见图例)。

人们今天对中国文字的研究,对“古文”系统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以已发掘的齐鲁印信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另一方面,齐鲁印信在形制上也有独立而丰富的样式,如齐印中有“凸榫”状的玺印是其他地域所没有的,圆柱状的印体也非常具有特色,文字内容、排布方式也与其他地域的玺印不同。

齐鲁大地是信义之邦,在印信的使用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当世所能看到的先秦陶文,尤其以印信钤盖的陶文,就其数量而言半数以上应出自齐鲁之地,齐国的临淄、鲁地的邹邑都是全国闻名的以印信钤盖的陶文集中出现的地方,由现今能看到的玺印和玺印钤盖的陶文而言,自古齐鲁之地使用印信的广泛性是非常高的,这些现象体现了齐鲁印信文化在历史上的厚重程度。

记者:齐鲁印风源远流长,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脉络从未间断。从工艺、形制与审美方面来讲,它应该也别具一格吧?

范正红:通过历代的发掘和积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非常丰富的、别具一格的齐鲁印风的表现。

秦统一六国之后也统一了文字、印制等,秦汉是历史上印信表现最辉煌的时代,齐鲁印信在其中尤为亮眼。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秦代和西汉早期许多精美的代表性印章,多出自齐鲁之地。山东出土的丰富的西汉早期封泥,对研究当时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印信风貌。早期齐鲁印信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出自莱州的“右盐主官”系钤盖官盐的印信,印面有25.5cm×23.5cm之巨,若论体量堪称古印第一。“鸡黍之交”堪称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典范,范式碑是著名的汉魏碑刻之一,而范式墓中出土的“范式之印”则将名人、名碑、名印汇为一起,也堪称全国之最。再如石洛侯印、临朐丞印、临淄丞印、齐御史大夫印、琅琊相印章等或做工异常精美或封泥价值重大。秦汉以来,山东古玺印的形制也是丰富多彩的,材质包括金、银、铜、玉、陶等,秦汉所实行的各种书体,在齐鲁玺印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及至隋唐以来,山东也是中国印信使用的代表性区域,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各种表现丰富多样,可谓中华印信发展的典范体现。总的来讲,生动、苍茫、朴茂、厚重、大气是齐鲁印信的主要审美特点,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承载力。

记者:在印学研究方面,齐鲁之地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范正红:齐鲁之地在中国印信发展过程中有着突出的地位,是印信文化的重镇。齐鲁文化重诚信的特质,直接决定了印信在此地域长期备受重视。在印学研究、印信收藏方面,齐鲁之地在全国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传统深厚,影响广泛。

印学作为金石学的分支,宋元以来不断受到文化界的重视,这门学问的研究在山东根深叶茂,从未间断。清代是印学研究的繁盛时期,而突出的印学专家、印学的研究成果及印谱辑录,大多在齐鲁之地。如清代陈介祺,他以“万印楼”名其居,汇集秦汉古印多达7000方以上,他辑录的《十钟山房印举》是一部前无古人的古代印信集大成著作。其前后的金石学家如刘喜海、吴式芬、王懿荣一直到近现代学者王献唐都在印学研究领域有着突出的地位。可见齐鲁大地不但是印信使用、保存的重要地区,也是印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所在。

记者:对于齐鲁大地的人民来讲,立信、守信不仅仅作为传统民风而存在,也是一项永远的道德坚守。时代在推进,您认为印信在其中的作用会一如往昔吗?

范正红:2500多年前孔子就讲过信义对人与社会的重要性,讲诚信自古都是齐鲁大地突出的文化和民风的体现,所以印信在这里备受重视,印信的使用率一直非常高,印信制作也又多又精美,印信的研究者和收藏家也特别多。

印信作为凭信的方式和手段,在当下新时代同样有弘扬诚信、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齐鲁大地是印信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印信作为立信之物,其作用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我们今天也有义务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印信文化,展现印信所代表的立信、守信的价值和精神。想要弘扬“守信义”的精神,印信是最贴切的物质抓手,相信印信仍然会不断地体现其丰富的内涵,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范正红 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现为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印社社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山东画院艺委会副主任、高级画师,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