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联想研究院王帅:如何穿越技术周期

作者:笑厅
联想研究院王帅:如何穿越技术周期

文/在前线 老凉

穿越周期,不止是个热词,更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告别PC增长依赖,联想正在展现连接数字技术与产业转型的多元活力。在本月上旬联想公布的2022/23财年第一财季(4~6月)业绩报告中,各业务都取得明显增长,但更值得关注的一个点是,个人电脑以外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37%以上,成为历史最好水平,这也从侧面印证,联想已经抓住穿越周期的新机遇。

每一个企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循环,扩张、触顶、下滑、触底,然后重新扩张。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及成功,都应该是在一个又一个周期中螺旋上升,紧跟时代,保持活力。

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周期意味着多个方面,不仅有业务周期、产品周期,更重要的还有技术周期。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产业转型主方向的时代,技术周期愈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业务探索的重要支撑。

联想研究院王帅:如何穿越技术周期

图为联想研究院技术战略与创新平台高级总监王帅

近日,在前线走进联想研究院,对话联想研究院技术战略与创新平台高级总监王帅,深入了解联想各大黑科技背后的创新历程,揭开作为科技行业的引领者,联想是如何穿越技术周期,从而实现企业穿越周期的新发展之路。

穿越技术周期是企业创新第一准则

有人说,联想正在摆脱硬件制造商的标签,转向数字时代的产业及场景赋能者。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上半年,联想确立了穿越周期的首要课题,在这之中,技术创新被列为第一支柱,而如何穿越技术周期,则成为打造强创新能力的关键。

王帅作为联想研究院技术战略与创新平台高级总监,负责技术战略、高校/政府科研合作、公关品牌和创新孵化等工作,拥有20余年战略规划和创新管理经验。

王帅加入联想之前,在微软总部以及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战略创新部任职9年左右。

2015年,王帅加入联想,历经战略投资、创新孵化、产学研融合、技术战略以及研发治理等和技术管理紧密相关的岗位,并担任联想集团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致力于推动联想集团技术及创新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打造联想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同时,推动内部创新孵化提升集团创新活力,促进联想工程师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发展。

从个人履历来看,王帅对企业周期和战略规划有着深入的认知和多年的经验,透过他了解一个企业如何穿越技术周期,再合适不过。

对于每一个科技企业来说,都会有一套相类似的周期性发展体系,这个体系中不仅有技术周期,还包括业务、产品周期。业务周期多以财年形式作为考核模式,产品周期分为两类,2C类产品周期相对较短,2B类产品周期则会更长。再回到技术周期,王帅认为,这是一个更加难以界定的时间,因为技术与技术之间存在很大不同,通常来看,一个技术周期至少是八到十年以上。

联想研究院王帅:如何穿越技术周期

Double S Curve(双S曲线)结构

很多新技术都会经历多起多落的过程,每一项进入研发周期的技术都需要进行一个长期考虑。王帅表示,技术周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0、2.0、3.0,并构成Double S Curve(双S曲线)结构,这是实现穿越技术周期的重要理论依据。

1.0阶段,技术认可阶段,主要判断一项新技术是否达到了突破临界点,且拥有能够改变世界的潜力。每个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比如AR、区块链、新材料像石墨烯等都经历过这个时期,并且都让人们相信这些技术可能具备改变整个业态甚至世界的能力。

2.0阶段,商业规模化阶段,这一阶段的技术已经需要在市场中被认可,形成规模化的商业前景和商业场景,这也是说为什么5G、AI等一些技术要寻求商业场景落地。目前,还有一些正在进行1.0向2.0跨越的技术,比如元宇宙、AR等。值得一提的是,从1.0到2.0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技术,但真正实现跨越,形成规模化商业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其中也有不少技术一段时间无法完成2.0的跨越, 又会折返回1.0,出现几起几落的现象。

3.0阶段,行业领先阶段。那些拥有跨越曲线能力的技术,会逐渐形成显著的领先优势,因为它领先其他技术一到半个身位,利用这些先发优势快速积攒资源和业务,企业就会进入一个十分快速的发展阶段, 成长为这个赛道里的头部。

当然,进入3.0阶段的技术并不会一直领先,双曲线理论是在不同的技术上不断重演的,有第一个领先技术出现,就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穿越周期,每一家企业都必须面对,其中技术周期的实现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技术战略中,穿越技术周期是一件说易行难的事,除了时间上难以界定外,主要还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掣肘:

首先,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对于未来某一个阶段的技术,越靠近这个时间点判断越准,反之越远离越难预测,但问题就在于对这个距离的把控,保持正确的同时,又具备先见性;其次,战略的制定,研发不是一股脑的投入,取什么舍什么是技术研发团队必须思考的事情;再次,是坚持的时间,有人坚持了三年,成功了,有人坚持了五年,失败了,还有人坚持了十年……坚持多久才算是合理且聪明?最后,是如何对研发进行定量的价值分析,对于一个已经成功的技术,是否有着很高的研发成本,怎么衡量其投入产出?

穿越技术周期,不是依据简单的口号,而是要贴合时代发展,回到实际业务,有计划地打造周期模式。

“脑手合一”,打造穿越周期强军模式

王帅表示,技术周期具有复杂性,因为其要完成两个跨越,在证明技术可行后,还要成功市场化,之后引领行业。一旦技术的周期进入了下一个轨道,就能快速引领下一个产品和业务快速取得成功。

在这方面,联想围绕“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确立了“三大马车”式的组织架构来完善技术发展周期。各大BG包括PC部门、服务器部门、行业解决方案部门等,埋头于两年及以内的当期产品和服务;联想研究院定位于2~5年内,用新技术驱动现有业务、孵化新业务机会,并打造企业长远技术竞争力;联想创投(LCIG)瞄准未来5年及更长时间创新投入。这样的三级创新体系可以有效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联想研究院王帅:如何穿越技术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联想研究院处在三级创新体系的中间,但并不意味着研究院不做两年内的创新以及更长远的技术判断。王帅谈到,在业界一个企业的资源投入大致会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当期营收最大的业务;二是中期投入,寻找企业新的增长引擎;三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第三个层面是跨所有BG的,其使命在于研发企业内部核心技术并赋能业务,而联想研究院恰恰就是这个站位。

本月的联想创新论坛开放日上,展示了180余项公开技术和数十项尖端技术,其中有很多围绕PC生态的创新内容。王帅认为,这是属于PC产品的创新迭代,也是技术周期进入3.0阶段后的具体体现。当一个领域进入轨道后,业务部门会持续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创新,这能够影响当前的行业状况,获得新的营收增长,成为当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

同样的,开放日所展示的不少PC产品创新与联想研究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很多新技术与PC产品交汇,便会形成新的应用场景。不仅如此,也有很多业务和设备在等着与研究院的新技术交汇,来开拓新的市场。

为了实现穿越技术周期的目标,联想研究院形成了一套成型的方法论,核心就是“脑手合一”。

脑,就是要看得到趋势,制定好战略。王帅表示,联想研究院每年都会完成一个技术展望项目,对未来五到十年的技术世界进行趋势判断,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年时间;制定策略方面,前不久联想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由集团的CEO和CTO牵头,成员是各条研发线上的主要负责人,委员会的任务就是商讨未来的技术战略,以及各部门之间如何进行配合,制定年度规划和具体的执行情况,并进行复盘。

手,是从思想层面变成事实的一个步骤。可以用五根金手指来形容:食指,指方向,战略制定后贯彻实施,每个人要清楚方向在哪;中指,是最长的手指,代表执行路径,战略的执行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保证中间实施的通畅;拇指,最有力同时也横跨其他的手指,代表管控机制;小指,虽然力气小但也代表承诺、协调、沟通与协同,这是战略执行中必需的要素,但也要注意,协同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矛盾的出现;无名指,代表着复盘,这很容易被忽视,但却十分重要。

五根金手指,代表着执行,同时也有另一层面的意思:取舍。王帅认为,技术研究同样会有新陈代谢,以产品周期为例,三到五年是一个循环,到了该淘汰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东西出现。合理的取舍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技术下一个周期的转变。

触角延伸,构筑技术创新护城河

最近这段时间,未来十年行业寒冬的言论席卷各大行业,活下去成为企业首要课题。在这个时期,联想却迎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不仅告别PC依赖,同时宣布找到第二曲线——软件服务业。在这一领域,联想研究院一直在加强技术研发。

王帅表示,以前,联想是一家硬件基因十分强大的企业,联想CTO、高级副总裁芮勇博士负责研究院后,逐渐加大了对软件与算法的投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方面。

穿越周期,需要架设天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告别PC依赖,以服务为导向的转型,目前都已初具规模;二是研发,是实现穿越周期的利器。在这个大框架下,研究院会配合各个业务群组,积极拓展商业场景。

联想研究院王帅:如何穿越技术周期

图为在前线老凉(左)与联想研究院技术战略与创新平台高级总监王帅(右)合影

谈及研究院本身的计划与职能,王帅认为,以端-边-云-网-智为框架,研究院很多技术正在业务层面上发力。端侧上,联想国内手机的中文语音助手大多采用联想研究院的语音技术;边侧上,从无到有,搭建了联想边缘计算平台(LECP);云侧上,是软件定义的一系列技术和产品,包括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网络及软件定义存储;网络端,研究院是公司内在5G网络上发力最多、最大的一支力量,目前在申请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已突破两千;智能方面,芮勇博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这也是研究院非常显著的一个标签,未来很多技术、方案,都会打造跟人工智能相关的引擎。

不仅如此,联想研究院始终在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在王帅看来,研发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事,创新必须开放,引进更多新主意、新人才,将一些新的想法、技术、算法、材料等,通过工程化的方式,使之拥有变成一种新业务、新产品的可能性。

基于这样的思考,联想研究院已经与学术界及产业界有着十多年的深入合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今年联想研究院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共同发起的“蓝海基金计划”。根据该计划,每年,研究院会在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优势学科团队中,遴选青年专家进行课题合作,校企携手推动前瞻、预研类技术研究。

对人才的渴求,还体现在联想研究院建立的“联想科学家计划”,通过该计划,研究院直接与高校具体领域的一线老师和专家以合作的形式成立相关联合实验室,瞄准具体的高难度问题进行攻坚。

可以看到,从与集团内部的业务结合,到产学研的生态合作,再到对高端科技人才的支持,联想研究院不仅是穿越技术周期的平台和动力支撑,同样也是联想创新对外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

在前线认为,当下的产业格局瞬息万变,热点频出的潮流中,也有着看不见的危机汹涌存在。穿越周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然途径,而技术创新则是其中不变的旋律。作为联想集团的技术创新阵地,联想研究院是穿越技术周期的重要承载者,始终保持稳健的创新节奏,构建体系化的研发路径,外合生态,内修深功。

可以期待的是,联想研究院未来会持续完善创新生态,强化内部协同,进而为联想实现穿越周期的目标提供坚实而有力的支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