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作者:金哥深度解析

大家好,欢迎收看金哥深度解析的文章。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汉江奇迹”时期韩国经济发展(单位:亿美元/年)

在韩国上演“汉江奇迹”时,经济飞速增长,韩国的金融业也随之野蛮增长。当时的韩国人民谁都会想掺上一脚金融,金融诈骗的出现也自然不在话下。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出现一起可谓是载入史册的诈骗案,当时的韩国百姓几乎无人不晓,因为这起案件逼得政府高层大换血,主谋甚至是总统的亲戚。这个案件就是“李哲熙——张玲子期票诈骗案”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诈骗主谋:美女张玲子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李哲熙——张玲子期票诈骗案”东亚日报的报道

要讲这起案件就不得不介绍张玲子,李哲熙这一家。如前文所述,这一家子来头可不简单。张玲子是时任韩国总统全斗焕妻子李顺子的姨母,和总统自然也是攀得上关系。张玲子的丈夫李哲熙来头更是不小。李哲熙的哥哥是总统夫人李顺子的叔父,李哲熙自己是中央情报部的二把手。总统亲戚+高官出身,这可真可谓是来头不小。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全斗焕总统和李顺子

所以借着这个身份,两人开始了自己的“金融操作”。当时的韩国,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但财阀们还是缺钱,时不时就有资金链断开的危险。而且当时的韩国官商勾结很严重,企业高管也常与政界高官“联谊”,正是因此张玲子盯上了这帮财阀,要借着自己以及丈夫的身份施展拳脚。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她的骗局兵分两路,先是寻找资金流困难的企业,承诺给予借款,但前提是要求企业开据超过借款额度的大额期票(期票是时间一到则必须无条件偿还的,所以也可以自由流通);拿到期票后,她便在市场上高价出售来获取利润;又或者让企业开据银行期票(还款时期一到银行可以直接从企业户头兑现),然后到中小银行贴现。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让财阀银行直接开大额借款欠一屁股钱,那财阀肯定是不愿意的,但听到债主是总统亲戚,“灵通人士”,那自然便会相信张玲子。张玲子打着“灵通人士”的旗号捞钱,但自己完全无法干涉青瓦台的政务,更别说拉这些企业一把了。虽然一开始的确能提供一些资金来维持企业资金流,但还款时间一到企业自然偿还不起,又得再去找张玲子借钱;至于中小银行,他们一听到是总统亲戚那也只会盲目相信,等到从企业那拿不到钱了也只能当做坏账处理。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张玲子的“金融投资”可谓是低风险高回报的“好生意”。就这样日积月累,等到东窗事发,其中一家受骗企业忍不住报警,官方调查一公布大家都傻了眼——涉案金额高达7.1万亿韩元,相当于韩国1982年GDP的1.4%,政府预算的10%!张玲子每天花的钱甚至足够在首都黄金地段一天买一套房,可谓是奢靡无比。这一公布让韩国百姓都吓了一跳,且当老百姓听闻张李两人与总统有染之后,“得国不正”的全斗焕瞬间变得岌岌可危,间接引发了接下来政府高层的大清洗。

张玲子一家这样子搞,政府高层真的没有人知道吗?当然有的,时任总统民政首席秘书的李鹤捧和安企部部长俞学圣都曾偷偷调查。但当他们发现这件事牵扯进总统之后都吓得都不敢动手;而许和平与许三守作为总统左膀右臂,也借此进言,想将总统亲戚赶出一线,而这也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总统全斗焕大为不满。在一次又一次明争暗斗中,“二许”甚至借着这个案件带着一众元老逼宫全斗焕,全也意识到这俩人已经威胁到他的地位与统治,便所幸将他们流放美国。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二许”:许和平与许三守

为了“谢罪于国民”,保全自己政权的合法性。韩国政府内的要员们也开始了自救——韩国内阁开始二次组阁。隐瞒事情的李鹤捧与俞学圣辞职,全的秘书团队也跟着辞职,与张玲子有染的执政党高层权正达也选择辞职。但最终全斗焕都对他们予以挽留,事情过后重新就职。为防止“张玲子事件”再次发生的“金融实名制”也被宣布将于次年出台,但最终因为涉及到政府高官的“黑金”而无疾而终。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李鹤捧与俞学圣

至于张玲子等人,在东窗事发后被全斗焕“大义灭亲”,全斗焕甚至还将其叔父李顺子逮捕。但这也无法挽救全斗焕政府的口碑。

载入韩国史册的诈骗案,逼得政府高层大清洗,主谋居然是总统亲戚

被捕的两人:张玲子和李哲熙

值得一提的是,张玲子在91年假释之后仍继续行骗,到了18年仍因骗取6亿韩元而被逮捕入狱,截止今年一月出狱已经成功的“进宫”三回。自己的亲戚已经失势而自己还是在行骗,真是令人感叹狗改不了吃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