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洋“士官三杰”之吴禄贞

作者:历史深处的民国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读者一般都知道,蒋百里、蔡锷、张孝准,被称为“士官三杰”,享誉一时。不过,其实早于他们三人数年,也有三个人被称为“士官三杰”,这三人即是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为了区别,我们不妨称蒋百里、蔡锷和张孝准为“后士官三杰”,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为“前士官三杰”。今天我们说一下“前士官三杰”之首的吴禄贞。

北洋“士官三杰”之吴禄贞

吴禄贞

家庭背景

吴禄贞(1880-1911),字绶卿,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吴鼎元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江南常州府知府。祖父吴道亨,乃优贡出身,曾先后在湖北省黄陂和公安两县担任教谕。父亲吴利彬,是一位颇有名望的秀才,一生以教书为业。吴禄贞的母亲彭梅仙,是云梦南乡人,也出身于书香门第,“通诗文,熟女红。”因此,吴禄贞从小就受家庭熏陶和父母的良好教育。

吴禄贞天赋过人。1886年,当他六岁时,侍读于伯父吴利彤所设之家塾,吴禄贞学习最佳。后来,吴禄贞转到云梦县义堂镇一私塾就读,当他八九岁时,已能下笔成文。长大后喜学武,好舞剑,习研兵法,尤爱练习家传“吴门神棍”。

1895年春,吴禄贞的父亲因肺病发作而去世,于是,家境变得越来越困难。吴禄贞不得不弃学入武昌棉麻厂去当童工。在这家工厂里,有一个姓袁的工头,不仅对童工百般虐待,而.且终日以调戏妇女为乐。吴禄贞看在眼里,恨在心上。有一天放工时,袁工头在大门口以检査为名,对女工当众搜身,肆行侮辱。吴禄贞乘袁工头俯身搜查之际,便抢上前去,一边给他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得袁工头懵头转向。等这个流氓定下神来,一看是个小童工打了他,正欲还手行凶,突然在门口响起一片喊声:“打得好!打死这畜生!”工人们蜂拥而来,那个流氓工头被吓得悄悄溜走。吴禄贞因不堪忍受工头的欺凌,便愤然离开了工厂。

留学日本 志报祖国

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编练新军,要求新军士兵要能识字、写字、通文理。吴禄贞曾在家乡接受过私塾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因此顺利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一年后,吴禄贞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接受新式军事教育。1899年初,继浙江省率先向日本派出4名军事留学生后,张之洞从武备学堂和两湖书院精心挑选了吴禄贞、傅慈祥、吴元泽、铁良等19名学生,加上其长孙张厚琨共20人,以官费派赴日本学习。

到达日本后,吴禄贞等先入东京成城学校(现成城中学高等学校),进行预备学习,毕业后分入联队见习。1900年底,吴禄贞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简称“陆士”),成为该校的第一期中国学生,本期中国学生共40人。他们被分配至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学习,吴禄贞如愿进入骑兵科接受系统的军事学习和训练。1901年底,吴禄贞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又进入骑兵联队见习,次年回国。吴禄贞在陆军士官学校与同期的炮兵科张绍曾、二期的工兵科蓝天蔚并称“士官三杰”。终其一生,三人志同道合,关系极为密切。吴禄贞留日期间,正值国内政局“风云变幻”之际,他对国内动态极为关注,倾向革命救国。吴禄贞还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并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活动。

1900年夏,吴禄贞潜回国内,参加自立军七军督办唐才常领导的以“武装勤王”相号召的自立军起义,他和自立军统领秦力山受命在安徽大通响应汉口起义。由于事机败露,起义只得提前发动,终因孤立无援、寡不敌众而失败,吴禄贞只得潜返东京复学。经张之洞派人暗中调查得知吴禄贞领导了大通起义,在捕杀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汉口起义人士后,又通过湖北汉黄德(汉阳府、黄州府、德安府)兵备道岑春蓂照会日本驻汉口领事,告以有“吴禄贞一名,闻其托故潜行回华,并未回到湖北,曾在大通滋事,现又潜回日本学校。……万万不可教训,应请日本学校查明,即行斥逐,勿再容留”。奇怪的是,日方虽然收到了照会,但并未开除吴禄贞的学籍,而是让他顺利毕业回国,返湖北报到,并被委以武昌武普通学堂会办等职。为什么吴禄贞能在日本完成学业呢?主要是因为正在创办新军的张之洞深感需才孔亟,对这位留日武备生中的佼佼者深怜其才,不忍见其学业中废,使国家错失栋梁之材,加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监督福岛安正等也为吴禄贞说情,张之洞最终网开一面,令其改过自新,完成学业,回国报效。吴禄贞非常感激张之洞对他的宽贷和信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革命事业,而是利用新军教官的身份,积极推动湖北新军的革命。

1903年5月,吴禄贞在湖北武昌花园山组织革命青年聚会,并在这次聚会上进行了初步的动员。次年,吴禄贞又加入了黄兴领导的华兴会。在他和众多革命志士的不懈努力下,“江汉士风,为之一变”。

南北呼应 铭记重托

1903年,清政府极欲重建新军,专门设立练兵处,以亲贵大臣主其事,并搜罗全国一流的军事人才为之用。吴禄贞为士官杰出者,名噪一时,闻于清廷,乃被指名征调人京。当时吴禄贞正应革命党人黄兴邀请,与李书诚、耿伯钊偕往长沙,共商两湖革命大计,不愿中途离去,也不想入朝廷。后因黄兴等人坚劝:“不人虎穴,焉得虎子?既受朝廷器重,指名征调,人京必得重用,实乃千载良机。与其在外难以建树,不如趁机投身其中,虚与周旋,暗为内应,将来良机成熟,共成大事。”黄兴还反复强调北京地位的重要,并认为机不可失。他说:“今后湘、鄂之事,我自任之,北方之事,赖兄主之,来个南北呼应,成功可期。”

吴禄贞肩负革命党的重托,毅然进京。他到京后,被清政府任命为练兵处骑兵监督。他在日本留学时,专习骑科,此番得任全国骑兵监督,似尚能任其所长。故他在初任监督时,也以为真能就此练得一支骑兵劲旅,为日后革命效力。没想到腐朽的清政府、徒尚练兵之名,不务练兵之实,更不愿给吴禄贞以兵权,只要他整天在办公室里埋首伏案。编审“骑兵操典”之类的东西,而不让他有半点机会接触练兵场。所谓“全国骑兵监督’,竟是这样高高在上,甚至连一兵一骑的影子也不能看到。吴禄贞曾寄书其兄感叹道:“益人皆羡我用心所学,青云独步,我则视同身处囚笼。不可终挤。衬于功名尘土耳!脾肉已生,奈何奈何!翘首楚大,犹觉神驰,更不知何日始得劫翅南飞也!”可见他此刻的痛苦心境。

1906年,吴禄贞为了冲出此苦闷处境,吴禄贞上书军机大臣铁良,获准与周维桢结伴赴新疆进行边务考察。11月,到达甘肃兰州,访晤巡抚樊增祥,陈词多主革新之志。樊系反对戊戌维新的守旧派人物,听见吴禄贞的谈吐,以为他是康党,于是急忙拍电报给军机处。西太后得知召询铁良,吴禄贞诚系奉命前往,就以沿途滋扰的罪名,将吴押解回京。吴禄贞虽幸免于死,但却被革去了练兵处骑兵监督的官职。然而,经过此番挫折,更加深化了吴禄贞的革命思想。

延吉建功 "间岛英雄"

1907年,徐志昌任东三省总督,调奏吴禄贞为军事参议。吴禄贞既不得志于西北,便欣然应邀跟随徐世昌前往奉天。当时,日本计划吞并朝鲜,并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延边地区的所谓“间岛”问题。徐世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鉴于勘界迫在眉睫,遂派吴禄贞率测绘学生“密往确查”。吴禄贞一行9人从吉林出发,经敦化县、延吉厅、珲春城,沿图们江登长白山、夹皮沟等地勘察,行程2600公里,为时70余天。他们对与中朝界务相关的地方都进行了精密的测量;后又花费数月时间,翻阅史料、参考界碑、综合舆论,最终制成了《延吉边务专图》,并写成10余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为对日交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徐世昌说:“百端规划,广搜证据,使皆晓然于延吉之为我领土,禄贞之功居多。”不久,日军侵入延边,“间岛事件”发生。清廷成立边务公署,任命陈昭常为吉林边务督办,吴禄贞为帮办,具体办理交涉事宜。这时,吴禄贞的交涉对手不是别人,正是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时的教官斋藤季治郎。二人虽有师生之谊,但此事事关国家、民族利益,吴禄贞没有多少客气话可讲。虽说弱国无外交,但也不能任人宰割。面对斋藤季治郎的咄咄逼人,吴禄贞也强硬还击,并坚持“不能以彼此私交而乱国家疆土”的原则。对于斋藤季治郎的谰言,吴禄贞引据事实,据理反驳。对于日本公然发动军事侵略,他则沉着应对,安抚民众,发动绿林,严加抵制。一次,斋藤季治郎想在中国境内修建铁路,便派大批人员武装入侵图们江北,深入90余里,并在沿途打入木桩。吴禄贞得知后,连夜派人将木桩尽数拔除,并另立标志,详细注明地名里数,以示主权。斋藤季治郎深感头疼,感叹“中国尚有人,如吴禄贞,不可欺也”。谈判之初,日本的霸道对清政府形成了很大的外交压力。吴禄贞奉召入京,与朱维桢为外务部代拟了长达万余字的节略,以确凿证据论证了中方的观点,推翻了日方的谬论和伪证,使日方不得不做出妥协。对此,著名报人王芸生说:“此节略发出之后,日本即不再坚持所谓‘间岛’非中国领土。”就这样,经过两年的交涉和斗争,双方在1909年签署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确认了中国对延边地区的主权,粉碎了日本企图吞并我神圣领土的狼子野心。吴禄贞也因此被海内外誉为“间岛英雄”。

燕晋联军 共谋北京

1908年底, 光绪帝、西太后相继死去, 宣统皇帝溥仪继位, 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和少壮派亲贵铁良、良弼等人, 企图重用留日陆军学生以削弱袁世凯北洋派的军权。载沣罢免了袁世凯以后, 于1910年初调吴禄贞入京, 授以镶红旗蒙古副都统, 派其赴德、法两国阅操。孙中山、黄兴当时都很重视革命党人打入清廷内部做官和掌兵权, 李书城建议吴禄贞争取外放担任巡抚, 独当一面, 为日后起义打下基础。由于吴禄贞的官衔已等同于巡抚, 所以他说这不难, 只要给军机大臣领班庆亲王送上两万两银子就行。李书城从同盟会会员黄恺元处筹得钱款 (黄有一兄为富商且倾向革命) , 吴禄贞随即去走庆亲王的门路, 一周后就谋得驻兵保定的新军第六镇统制之职。

当时清政府的中央新军,总共只有六镇、吴禄贞满以为凭他的军事才能,一定能在短期内,把这支作为皇权支柱的新军。改造成为一支革命劲旅,但事实却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原来这六镇新军,被当年袁世凯安置了许多爪牙。这时袁虽已垮台,但潜势力依然很大。特别是陆军大臣荫昌,同袁暗中勾结,狼狈为奸,把持着这六镇新军。吴禄贞威望甚高,萌昌对他奈何不得,但却能凭藉陆军大臣的权力地位,予他以限制。如吴禄贞欲任革命党人李书诚为参谋长,萌昌不允;后欲任为标统,荫昌仍不允、使他无法把革命力量引进六镇。六镇所辖十二协协统周符麟出身马贼,形同匪盗,他力主撤换,荫昌也极力阻止。为了革命、吴禄贞决心硬干,径自下令撤了周符麟,这使周符麟恨之入骨。周符麟被撤后,被荫昌收留身边,密谋报复。为日后吴禄贞的死埋下了祸根。

正当吴禄贞迫于革命形势的急需,对第六镇进行革命改造时,辛亥武昌首义爆发了。这个重大时刻的到来,使吴禄贞的心情喜忧交加:喜的是他当年在武昌播下的革命种子,今已开花结果;忧的是第六镇这支军队还没改造好,不能由他如意指挥。如何冲出虎穴包圈,响应武昌首义,以践其“商北呼应”之约?为此,吴禄贞召集在京党人,反复商量计仪,决定由他以“讨伐叛军”为名,自请率部出征,等到了武汉前线,同首义军队取得连络后,再举行阵前起义。他的这个决策遭到荫昌破坏,并被荫昌抽走了六镇的第十一协,编入第一军,南下打武汉义军。这就把他手中的兵力夺走一半。使他更陷于势单力弱,孤掌难鸣。

正在此时,“滦州兵谏”又给吴禄贞燃起了希望。因为“滦州兵谏”的主事者张绍曾、蓝天蔚是他留日时并称“士官三杰”的校友,三人交谊甚深。清廷想利用吴禄贞与他们的私人关系,派他去平息这场“兵谏”。而吴禄贞也想借这次机会联合张、蓝共同举兵,呼应武昌,推翻朝廷。怎奈张、蓝“兵谏”的目的只是要保存清室帝位,实行君主立宪,不是要推翻帝制,实行民主革命。可见,吴禄贞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重大时刻,一直是在苦心孤独地筹划奔走,要为举兵响应创造有利条件。虽会师武汉的计划,遭到了荫昌的破坏,第二步联兵滦州的设想又未能实现,可他面临这些失败和困难,丝毫都不心灰气馁,最终他选择了燕晋联军这条路。

1911年10月29日(清宣统三年,辛亥九月初八),武昌起义爆发后的第19天,山西新军成功地举行了起义,成立了革命军政府,由阎锡山任军政府都督。当时清政府在惊惶失措之际,发出十万火急的电令,直接调派驻防保定的六镇协统吴鸿昌率部镇压山西义军。正在滦州劝说张绍曾联兵起义的吴禄贞接到消息后,心急如焚。清政府竟乘他远离六镇的时候,直接调令他的部下去攻打山西义军,这对他意味着什么?他是完全明白的。吴禄贞对张绍曾说:“我革半辈子命,现在我的部下竟要去充当清廷镇压革命的凶手,叫我怎能有脸见人,又怎能对得起革命的将士呢?”吴禄贞连夜从滦州奔赴石家庄。这时,吴鸿昌的兵马已开到娘子关前,举枪待发。他急令亲信参谋何遂追上吴鸿昌,用计制止开火。倘若吴鸿昌一开火,他作为六镇统制,就会立刻成为山西义军的最大敌人。而吴鸿昌是直接奉了清廷之命,吴禄贞虽为统制,也不能下令停火,只得命何遂用计。也就在此时,清廷发布命令,任吴禄贞为山西巡抚,这是清廷的又一条大毒计:它一面想用巡抚高位利诱吴禄贞为它效忠,使吴禄贞必须拼命攻打山西;一面把吴禄贞进一步摆在同山西义军直接冲突的位置上, 使山西义军必须拼命抵抗吴禄贞。这样就自然折断了吴禄贞同山西义军的联系。吴禄贞对斗大的巡抚金印,一笑置之。一些同他素昧平生的山西革命党人,最初不免要用看待一般人的眼光来看他,对他心存疑虑,当何遂入关讲和时,他们要求吴统制亲自进关和阎都督面谈。吴禄贞毫无难色地对何遂说:“你办得很好,我明天就同你一起去!”

第二天,娘子关戒备森严,如临大敌,阎锡山带着卫队由太原来到这里,将信将疑地等待着一位统制的到来。不一会儿吴禄贞果然来了,而且是那样从容平易,跟在身旁的只有几位亲信,没有前呼后拥的卫队,简直不像身统大军的统制,更没有半点巡抚的势头。吴禄贞见到阎锡山拉着他的双手,郑重而亲切地说道:“我是来同你一起革命的,不是来当巡抚的,请你千万放心。”满天疑云,被吴禄贞几句话驱散了,大家谈笑自若,了无拘束。在阎锡山举行的盛大欢迎会上,吴禄贞讲道:“我同张绍曾、蓝天蔚已商约好了,只要山西的军队和我们第六镇的队伍联合起来,从石家庄北上,他们的军队就从滦州西来,这样南北夹攻,北京旦夕可下。”又说:“现在袁世凯陈兵汉口,想要消灭义军,他是个大阴谋家,也是个大毒瘤,非要除掉不可。如果能抢先一步,夺得北京,他的一切阴谋就都完全破产。我们再同湖北义军,对他前后夹击,不难把他全部消灭。”最后还说:“现在清廷派我做山西巡抚,要我带兵打你们,这完全是梦想,是对我的侮辱。我是革命党,绝不是他们用高官厚禄能收买的。今天只有你们公推的阎都督,才真是你们山西的主人,我是来帮你们带兵打仗的。”阎锡山深受感动,不禁振臂高呼:“我们一致拥护吴统制做我们的最高统帅!”全场欢声雷动。欢迎大会后,举行了吴、阎为首的最高军事会议。会上一致决定,把滦州张、蓝两军,山西义军和第六镇合并起来,成立燕晋联军,推举吴禄贞为联军大都督,张绍曾、阎锡山为副都督,温寿泉为参谋长。并决定由山西义军,即日抽派三营开赴石家庄,同第六镇会师起义。壮志未酬捐躯殉国

当时,清政府正谋以袁世凯为中心,重组反革命力量,以为苟延残喘和卷土重来之计。袁世凯也正谋乘机窃取清廷政权,以为其操纵南北两方,进而夺取全国政权的凭藉,他们狼狈为奸,眼睛都盯在石家庄方面。特别是此时的袁世凯还留在武汉军中,正要晋京就任内阁总理大巨,如果石家庄方面发生变化,清廷巢穴为之倾覆,他就再也进不了北京,一切阴谋计划将完全破产,而且背腹受敌,他的军队也会通到惨败。“有吴无袁”,情势显然,袁世凯当然比任何人看得更清楚。所以,他想要在晋京之前,先除掉吴禄贞。因为他自知在战场上决打不过吴禄贞,所以决定用阴谋暗杀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他找来被吴禄贞撤职的前六镇协统周符麟,面授暗杀毒计,许以事成之后,回任协统。周奉命后拥巨款潜至石家庄活动。吴绿贞的参谋何遂发现后,曾把此消息告知吴,但未引起吴禄贞的注意.吴还说:“卫队营长马蕙田亲信可靠,可以放心。”没想到万恶的凶手正是这个马蕙田,周符麟用两万两银元把他收买了。

1911年11月7日(清宜统三年,辛亥九月十六日),那时燕晋联军的组建工作已经完成,根据娘子关会议的决定,山西义军的一营先头部队已于当晚赶到了石家庄,还有两个营将于明天到达,只等他们一到,就同第六镇的主力部队,举行声势浩大的会师起义。从太原、娘子关、石家庄直到保定,有关的人们都在为此彻夜不眠地忙着,大家都以空前紧张和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充满希望、充满光明的明天。时针指向了午夜一点,再过几个小时,就会听到一户炮响,把占老沉寂的北国大地从睡梦中惊醒,出现翻天覆地地的变化;石家庄联军起义的枪声将汇同武昌起义的枪声“南北呼应”,交织成一支光荣、胜利的辛亥革命进行曲。谁能想到,就在这个关系着亿万人生死祸福和国家命运前途的重大时刻,一支万恶的毒箭射进了联军统帅的心脏!出卖了灵魂的可耻叛徒马蕙田,乘着深夜、悄悄走到了他的长官面前,口称贺喜,手放冷枪,隔壁房间里的何遂听到枪声,赶忙跑了过来,只见这位英雄的统帅倒在血泊之中,且首级也被割走,案上还摆着吴禄贞给滦州张绍曾的复电,墨迹尚未全干。再看张世膺,周维祯两位战友也一都横尸一旁,凶手已经逃走。刚刚建立起来的燕晋联军,一时群龙无首、陷于混乱。山西和滦州的两路起义大军,在失去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先后为清军各个击破。这场气壮山河,志吞北国,本可一举推易清廷,建立共和的革命起义,义旗尚未举起,便瓦解冰消、官告结束。

辛亥革命老人孔庚在悼忆吴禄贞时,曾这样写到:吴禄贞,是个雄才大略,辩才无碍的人;尤其是识见过人,热心爱国。假使他这次(燕晋联军)的事能成功.袁世凯当时决不能存在;北洋派也不至祸国十余年;民国成立,必另有一番气象。”

噩耗传来,举国悲痛。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含泪为他的亲密故友、同志亲撰了祭文:“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