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作者:初拾说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前言——

1955年5月,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提到:中国的近代工业,不能忘记四个人: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轻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工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被称为“中国船王”的卢作孚。

他创办民生公司,发展民族航运业,探索实业救国之路。抗日战争爆发,国土相继失守,是他成功指挥了载入史册的一场大撤退,也是他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了150万人的命运,从而改变了整个中国抗战的命运!

.

这篇文章会有些特殊,将采用史料与小说结合的形式,通过虚构人物“卢安”的视角,来重现那段惊心动魄、生死较量的宜昌大撤退。(时间与事件皆是真实历史)

希望大家喜欢!

夜深了。

宜昌这座古老的城市,被无边无际的夜幕笼罩,寂静无声。

位于滨江公园尽头处的这座寓所,更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有着让人窒息的安静。

当厅堂墙上那古典的英式摆钟,指向十二点的位置时,一声沉闷的“铛~”瞬间打破了漫无边际的寂静。

二楼北侧书房的灯终于被熄灭了,一阵疲惫的脚步声由远而近;直到那欣长削瘦的身影映入眼帘,我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下。

烽火连天,家国尽殇;漫长的夜晚,注定难以安眠。

想了想,我还是硬着头皮开口:“先生,夜深了,先去休息吧…”

“卢安!”嘶哑低沉的声音,打断了我的话。

我闻声抬头,却见一双布满血丝的疲惫双眼,盛满了浓厚的担忧:“武汉那边可有消息?”

武汉,危在旦夕的武汉;要我如何开口,才能缓解先生的忧虑。

“回先生,晚八点十分,驻武汉战场爱德华先生曾发来电报…”

“说了什么?”见我吞吐模样,先生蹙眉问道。

“武汉…”我深吸一口气,却不知该如何隐瞒,只好如实道:“武汉怕是守不住了…”

简单的八个字,却耗尽了我所有的力气,以至于声音里,夹带着男儿不该有的颤抖和哭腔。

“守不住了?”先生闻言微怔,而后一声沉重的叹息后,才缓缓道:“该来的总会来的!我们即将面对的,也是一场恶战。”

窗外模糊一片,遮天蔽日的夜幕,似乎想遮盖所有的真相;可望向滨江寓所的西侧,却能看到灯火通明的宜昌码头;深夜里的低沉笛声,在港口上空回旋久久,好似一阵悲戚肃穆的呜咽。

“卢安,你可还记得,我当年创民生公司之初衷?”

清冷的声音传来,夹杂着不易察觉的疲惫感;我抬头望向先生时,他的目光执着落在灯火通明的码头上,连日来的疲惫,让他整个人似乎苍老了许多,唯有那冷峻眉目间,始终是宁折不屈的坚毅。

斑驳的经年往事,像是倒映在夜幕中的繁星,就那样拨云见日,一簇簇地亮了起来。

“记得!卢安一直记得!”

先生,你可知:如今您一手创办的民生公司,更是四万万国人的坚定依靠。

纵然国土疮痍,道阻且长,可世人谁不知中国船王卢作孚?谁不知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

先生,你可知:正是您这等热血方刚、挽救民族危亡的凛然,让我这个本流离失所、自甘堕落的孤儿,甘愿追随至今。

1

光绪二十七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疮痍华夏民不聊生。

太后携皇室宗亲一路难南逃,毫不顾及奉命死守皇城的一千余名满汉士兵;佩至黄马褂前的钝刀,怎敌列强坚船利炮;作为满人的爹爹与众士兵拼死相搏,终究殉命于东华门。

紫禁城破,圆明园毁,偌大的北京城,哀鸿遍地,人间炼狱。

阿娘不堪欺辱,携尚不足3岁的小妹决然投井;一夜之间,年仅六岁、衣食无忧的我,就此失了国,殇了家。

绝望自堕时,是瑞山学院里,那个身姿挺拔、面容削瘦的卢家少爷卢作孚救了我,从此将我带在身边。,视我为弟弟,倍加照顾。

许久后,我才知:这个终日被我唤做少爷的那人,从不是富家子弟;相反,他生于川渝荒凉之地,幼年家境贫苦,却始终不改救国之志,而后自学成才。

那一日,我舍弃满族后人的所有过往,舍弃八旗子弟所有的浮华烟云,正式为自己更名为“卢安”,愿以安字,护佑兄长卢作孚安然无恙,愿以安字,求得我泱泱家国平安。

也是那一日,我再不提“少爷”字眼,终其此生以“先生”相称。

先生二字,从始至终,他卢作孚都担得起。

救我于绝望堕落之际,授我识文断字之才,携我投身辛亥革命之浪潮…

拳拳之心,铮铮铁骨,这样的先生,值得我舍命追随。

试问这乱世之中,安有庇护之所?

我曾随先生经长江至繁华上海滩,可一路轮船往来,却都挂着列国旗帜;日本、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挪威、荷兰…满眼望去,却不见一幅中国旗。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阴沉寒冷的码头边,只见先生,望着迎面驶过来的轮船,冷眼看那桅杆飞舞的外国旗帜,良久,坚决的声音从耳边响起:一定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内河航运权从各国公司手里收回来;一定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外国轮船从长江上赶出去!

我知晓:那一刻,实业救国的种子,在先生的心里沉底破土而出。

跟随先生来上海,本就是为贸易之事;却不想,亲眼见证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资本家借口存纱不敷,故意关闭工厂,停发工人工资;面对大批工人抗议,日本人公然开枪射击,死伤工人十余人。

5月30日,为揭露日本人枪杀工人、抓捕学生等罪名,上海民众2000多人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却不想英国巡捕,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

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先生枯坐一夜。

直到天色微亮,我才敢以早餐借口推开书房的门,刚要开口,却被墙上苍劲有力的四个字吸引了去——实业兴国。

跟随先生走南闯北多年,看他舍生忘死投身辛亥革命,再看那革命成果被袁贼窃取,三民主义终究成为空谈,而后疮痍华夏,军阀割据,再也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家国。

“革命救国,路在何方?”

这是先生曾问我的话,在这前路渺茫的乱世,我能给予先生的回答,只是一片窒息的沉默。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以抵制外国经济,维护民族利益;辛亥革命时期,实业救国热潮愈演愈烈,煤矿、染织、水电、钢铁等企业层出不穷,然而众多码头港口,却仍旧被外国列强把持,稍有不慎,国人便面临封锁海岸线的威胁。

“五卅惨案”过后,先生命我收拾行装,随时做好赶赴长江流域的准备。

但创办长江航运这件事,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良师益友、同道中人,皆骂先生糊涂。

是啊,即便我见识浅薄,也知先生此举难上加难。

彼时上海各港口,皆被各国轮船公司控制,想要在列强嘴里抢夺一块肉,无疑是痴人说梦;而作为内河的长江上流,更是被英商太古、怡和、日商日清等外国轮船公司控制,中国轮船虽有20多只,却分属于二十几家轮船公司,几乎都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面对如此被动局面,开办一个新的轮船公司,而且是中国的轮船公司,无疑于自寻死路。

这是一盘死棋,倾家荡产、粉身碎骨,便是它的结局。

可即便如此,先生也铁了心要破局重生,哪怕千金散尽、身陷囚笼,也在所不惜。

为了结束中国轮船公司各自为政的散漫局面,先生特地创办民生公司,将重庆上游至宜宾一线的所有中国轮船公司都并入其中,最终形成了一个足以与外国轮船公司相匹敌的强大整体。

1925年民生公司成立时,控制长江上游航运的外国轮船公司根本未把它看在眼里。

直到民生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力量时;牢牢占据长江领域的外国势力才突然清醒过来,不惜采取联合行动,妄图趁民生公司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将它扼杀。

十年来,种种毒辣阴谋与手段,已非三言两语再能概括。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民生公司终究不负众望,在国运艰难的困局中,仅用十年便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航运企业,拥有46艘轮船,近四千职工。

而先生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有时候我也在想:

先生早年追随中山先生,共创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以先生之威望,国之动荡仍可高枕无忧,山河破碎也能独善其身;可为何偏偏要倾家荡产,舍生忘死?

直到今夜,这个让民生公司注定彻夜难眠的时刻,我才终于读懂了先生!

倾家荡产如何,以命相搏如何!他是要真真正正、为中国雪中萌芽的新兴事业,留下星火微光,纵然风雨如晦,也寸土不让。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昔日英俊倜傥的青年,已是双鬓微白,早生华发,可他眼中那股坚定信仰,一如既往。

2

“先生,我们的出路在哪里?”秋叶露浓霜重,穿堂而过的冷风,将我从漫长的经年回忆中唤醒。

远处的码头依旧灯火通明,来往船只络绎不绝,我知道:那一艘艘离岸的轮船上载的,是那家园被焚、由四方涌来,沿长江向大后方而去的难民孤童。

自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已失了大片的国土。

一年零三个月时间里,东北被占,北平失陷,上海战败,南京被屠…放眼这华夏大地,皆是满目疮痍,如今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并确定四川为战时大后方。

为保存中华民族之命脉,华北、华东、华中等地的机关、学校、工厂企业纷纷向四川特别是向重庆搬迁,大批人员、物资的撤退却成了战时交通运输的最大问题。

飞机少得可怜,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火车线路被炸得七零八落,无法正常开运;公路运输不仅运费高,汽车少,且公路少又不能直接入川…

权衡之下,由民生公司负责的长江水道,便成了进入四川最便利的路线,成了抗战期间贯通前后方最重要的“黄金水道”。

这些年,跟随先生走南闯北,我卢安才智不及先生万分之一,却也在严峻复杂的环境中,锻炼成能独当一面的英勇青年。

但如今,抗战局面危急,无数难民经由水路涌向南方;原本宽阔的长江流域,已是万分拥挤;更无数机械设备无法运转,暂藏于宜昌城内,形势不容乐观。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我有心救国救民,可放眼望去,生灵涂炭,饿殍遍地,江山埋骨,国土尽殇…

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不知道,也不敢去想:这样苦难的日子究竟还要煎熬多久?

许是察觉到我的慌乱,先生缓缓转过身来,眉目严肃道:

卢安,你刚才问我: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我现在告诉你:

“民生公司走到现在,一不为钱,二不为权;我们为得是这疮痍满目的国土,为得是流离失所的四万万民众,为得是这战火连天的泱泱中华!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就绝不会轻易放弃,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们就永远不会屈服。”

“武汉失守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卢安,我且问你,若是前路凶险,生死难测,你可还愿走下去?”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大抵是我卢安怯弱了些;年少时八国联军侵占紫禁城、爹爹殉命火海,阿娘携小妹投井之悲痛往事仍旧历历在目;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一夜失去所有的6岁男孩,如今早已是阅尽沧桑的中年人了,我一不怕坚船利炮,二不怕战火硝烟,唯独却怕如父如兄的先生,如爹爹阿娘般离我而去。

可国之将亡,何以为家!若是能救万民于水火,能守得中国之命脉,纵然让我卢安去死,也是死得其所!

天色微明,我与先生及民生公司几个主要负责人,在会客厅枯坐一夜。

每个人神情肃穆,似乎等待着命运最后的审判。

这是漫长的一夜,时时刻刻,我仿佛都能听到惊慌如擂鼓的心跳声;在每个要崩溃的时刻,我强迫自己暗自祈祷:请求上天再给我们些时机,请求上天再给四万万国人一些出路…

“嘀—嘀—嘀—嘀—”

刺耳的电报声,划破滨江寓所的彻夜平静。

“先生,先生,武汉、武汉失守了…”年轻的阿佑拿着刚刚收到的电报,整个人止不住的颤抖着,最终还是哭出了声来!

我想:终究是涉世未深啊,不,是这个世道太深不可测,足以吞噬每个人的体面和理智。

电报事项本不是由阿佑负责,只因从上星期起,宜昌沿江两岸涌现无数难民,堆积无数工厂机器,面对突如其来的人手压力,先生将身边所有能主事的人,统统派到码头,负责疏散和对接工作。

武汉失守!这个残忍的现实,终究还是来了。

在座的人仍旧沉默无声,安静的厅堂,有着暴风雨前的窒息平静。

终究,是先生站起来开了口:“通知民生公司的所有员工,用一小时时间安顿家属,清晨五点钟,全部在码头集合。”

武汉失守,意味着什么!我想,每个民生公司的职工都万分清楚!

它意味着日军将沿着长江开始向西南大举进攻,意味着自古被誉为“川鄂咽喉”的宜昌,将面临生与死的残忍较量,意味着滞留在武汉西部长江岸边宜昌城内9万吨重要的战略器材,要么过江而去,要么尽入敌手。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决定中国不被灭亡的希望,就是这些滞留在宜昌城内9万吨重要的战略器材。

这是整个中华民族工业的精华,也是整个国家仅存的一点元气!

中国人唯一的这些胜算,不能毁,也不能丢呀!

而这生死存亡的较量,千钧一发的机会,全部落在了民生公司的肩上!

这注定是一条无比艰难的撤退保卫战!

3

清晨五点的码头,已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此时奉命集结的民生公司所有员工,也整整齐齐聚集在码头处。

而在城内堆积的9万余吨机器,更是布满了上百英亩的地面,等待转运。

此时,日军飞机已经飞临宜昌,而大规模作战部队,也已经向宜昌推进…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民生公司可谓是最重要的运送力量。

当先生出现在码头的那刻,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这个身姿削瘦、面容冷峻的人身上。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待人群安静下来,我将先生熬夜整理出来的《非常时期客运救济办法》公布于众:

所有旅客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上船南下;请相信,民生公司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即日起,停售卧票,票价降低至6元;国难当头,国人应团结砥砺、切莫自乱阵脚;

即日起,民生公司将运输九万吨工业器械,此为国之命脉,民族之根本;急需码头搬运工、工资翻倍,若有能助者,感激涕零!

这一天,是1938年10月24日!

同样是灰蒙蒙的清晨,却足以让所有的宜昌城百姓,所有的民生员工铭记终生!

早上8点,经由无数人帮助,第一艘满载着物资和人员的轮船“民权”号轮船从宜昌起航南下。

船上还有几百名孤儿和难童,在低缓的汽笛声中,孩子们高兴地唱歌,骚乱的人群在听到这天籁般的纯净歌声时,也慢慢安静下来。

那一刻,时光仿佛刻意定格,成全一场国泰民安的盛世篇章。

然而,这只是开始…

先生终日眉头紧蹙,作为随从秘书,我太知晓,这个被称为中国船王的卢作孚,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早在宜昌大撤退的前夕,先生曾致电重庆方面:只有集中长江上所有船只,才能将堆积在宜昌的9万吨重工业器材和难民在11月底之前运清。

“若是运不完呢?”那一瞬间,我对问出的这句话,有些后悔莫及的惧怕。

并非我对先生没信心,只是此时的宜昌,除非上天来助。

如今已是十月深秋,而长江上游还剩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较大轮船尚能航行,过后便是漫长的枯水期,大型设备根本无法入川。

先生说:需要集中长江流域的所有船只,才能将货物与难民统统运向大后方。

可此时,长江流域除了民生公司,并无任何援军;而民生公司只拥有22艘轮船和2艘外轮,单船运载能力只有300吨左右。

若是按照平常形势去算,即便日夜加班运输,这9万吨的机械和源源不断的难民,也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彻底运走。

如今,我们的时间只剩下40天…

“委员长的命令是:若是无法完成,则凿船于江中,以阻止日军趁江南下!”

听到先生的回答,我只觉五雷轰顶,理智再不受控制:

“好一个凿船沉江啊!他当是一船船的绫罗绸缎吗?那是什么,是我泱泱中华最后的家底,是与日军铁骑抗衡到底的唯一武器,是我华夏儿女倾家荡产、头破血流支撑起来的民族工业命脉!”

藏于肺腑许久的话,终于有了宣泄的机会;可宣泄之后,巨大的沉默再次紧紧包裹着我。

悲戚、绝望、挣扎、坚韧、承受…那削瘦的脸庞,尽是复杂难言的情绪。

再次看向先生时,才发觉:这个出生于1983年,仅长我两岁的兄长,鬓角与眉眼皆是掩盖不住的沧桑。

昔日那意气风发的少年,那立志救国安邦、心里锦绣乾坤浩荡山河的有志青年,在这烽火硝烟、家国难安的岁月中,早已是尘满面,鬓如霜。

“卢安,你放心,就算是豁出命去,我卢作孚也决不做那自毁民族命脉的事!”

这是先生的郑重承诺,我卢安深信不疑!

4

华中重镇武汉沦陷后,撤退潮再次达到高峰!

此时,仅有10万人口的宜昌城,被源源不断的难民包围的水泄不通,码头滞留人员甚至高达3万。

更为紧迫的是:张自忠将军率领的第33集团军,正在汉水防线阻击日军,几十万出川增援的军队和装备,也急待通过长江航线,奔赴战场。

这是一场迫在眉睫的生死考验,也是一场挑战极限的运输保卫战。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为了尽快转移滞留宜昌的难民和重要工业机械,先生特地制定严格的交接计划:

轮船还没抵达码头时,所有的舱口盖子和窗门要全部打开;码头上所有的起重机长臂也要举起,所有器材更要直接装在驳船上;

只要轮船抛锚,驳船一定准时拖到轮船边;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负责机器搬运…

不论白天黑夜,宜昌码头必须灯火通明,2000名装卸工必须不停工作…

必须,必须!是的,只有这不容反驳的必须命令,才能为中国抗战局面,争取一丝丝的胜算!

11月,日寇再度叫嚣,加紧了对湖南、湖北的攻占,并对宜昌实施疯狂轰炸,以此断掉中国人的后路。

他们满心觉得:东北被占,华北丢了,北平城破,天津沦陷,上海失了,南京被屠…中国会屈服,会妥协,会一蹶不振,会俯首称臣。

可他们错了,彻头彻尾的错了!

疾风知劲草,烈火识真金!南京倒了还有重庆,重庆退缩还有延安,还有西北,还有华中,还有广袤的中国腹地,还有千千万万不肯低头的中华儿女,越是在民族危亡时刻,越能激发人们心中不屈的信念。

宜昌至重庆航程近千公里又如何!险滩多达数百处又怎样!

即便每日有敌机不间断地在峡江航线轰炸,即便民生公司的船队每天都有损失的消息传来:轮船、木船被炸毁;公司职员献出生命…

可中国人绝不退缩,民生轮船公司绝不退缩,他卢作孚更永远不会退缩。

轮船被毁,我们便用木船;起重机被炸,我们便徒手搬运…即便用尽一兵一卒、一士一木,也要保住这承载无数国人心血的工业命脉。

40天昼夜不停的抢运,40天连续的狂轰乱炸;12月枯水期到达时,那宜昌城堆积如山的货物终于全部运走了,这场艰苦卓越的战斗,终究是我们赢了。

这一天,仿佛紧绷的琴弦终于得到放松;那个铁骨铮铮的七尺男儿,那个昼夜难眠,以一己之力护佑民族工业的传奇人物,那个素来隐忍冷峻、却让万千人信赖依靠的民生公司掌舵者卢作孚,此时,却像个孩子般在书房掩面痛哭。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被泪水打湿的文件上,有一串长长的名单。

上面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名字:我曾与他们同进退,与他们把酒言欢,与他们豪言壮志,却不曾与他们共生死…

116人,一个不差,那是宜昌大撤退中,因日军空袭遇难的公司职员们。

还有年轻的阿佑,那个听到“武汉失守”时浑身颤抖的阿佑,那个被炸到血肉模糊的阿佑;他只是个孩子啊,可至死仍护着那一箱前方战场急需的医疗物资…

我们在疯狂的空袭中,以命相搏赢得了一场胜利;

可多少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却没有在有生之年换来一片安稳的家园!

关于宜昌大撤退的事情,被无数报社争先报道。

在一摞摞的报纸中,我才知道:这场艰难的后撤,竟然挽救了150万国人的性命;他们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急需入川、从事工业建设的爱国人士,更有包括复旦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航空机械学校、中央陆军学校、国立戏剧学校等数十所高校在内的无数师生,护住了他们,中华文化才有了薪火相传的延续。

而先生率领民生公司的职员们,全力抢运出来的工业设备,更是保住了上海钢厂、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厂、天元电化厂、新民机器厂等民族工业;单是兵工厂设备,便可以造30万枚手榴弹,7万枚迫击炮弹,6千枚飞机炸弹,20多万把十字镐!

直到1940年宜昌沦陷前,抢运入川的物资,早已经超过了199万吨。

是的,宜昌大撤退的胜利,只是一个片段的终结,它无法终结全局;可愚公移山、蜉蝣撼树这等在西方看来毫无意义的坚持,却为华夏民族徒手挖开了一条生路。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断壁残垣如何,满目焦土如何…

宜昌城破时,一批现代化的钢铁厂、兵工厂和纺织厂,早已在川渝大后方相继建立起来!

如雨后春笋,遍地希望!

忽然间,我想起了先生曾说的那段话:

“卢安,你记住:中国人是有办法的。首都沦陷了,我们迁都西行,工业重城沦陷了,我们冒着枪林弹雨把工厂机械运走,教室被炸毁,我们在窑洞里念书,海岸线被全面封锁,我们用双手也要挖出一条运输血路…即便战尽最后一兵一卒,一士一木,宁可战败而亡,绝不屈服而亡。”

跟随先生数十载,如今才真正读懂了先生!

那宁折不屈的铮铮铁骨,那千金尽散的奋然无悔,皆是对泱泱中华的守护与热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样的先生,值得我毕生追随!

————END————

其他推荐——

离婚后的张幼仪:坚持送公婆一套房子,直言“志摩让我得到解脱”

林徽因爱徐志摩吗?病重执意见张幼仪,3个细节揭露她的隐秘心事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