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冲称象”的故事,划分现代职场人的类型,你属于哪一类人?

作者:九乙大叔

曹冲有个好爹——曹操,当朝丞相可谓如日中天。当时吴国孙权送给魏国一头大象。当时没有现在的资讯这么发达,久居中原的人们没有见过这种庞然大物。

当时有人提出要称大象的重量,可以当时的情况而言,就成为了百官的难题。

有人提出建造一个大秤,来秤重大象,可建造成本巨大,更何况是否能承受住大象那么大的体重呢?

也有人提出把大象切成一块块,分开称重,这样就可以得到大象的具体重量。

百官都想在“老板”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各种建议层出不穷,这时年仅7岁的曹冲提出,先让大象上船,看船下沉了多少,然后做上标记,然后把大象赶下来,再搬上石头当船到下沉到相同的程度时,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可在搬运过程中,士兵不禁腹诽,费这个事干嘛?不如我们直接上船,当船下沉到标记处,再称我们的重量不就行了,还要费力搬石头干啥?可惜士兵想到了,也不敢说,哪怕说了也不一定会被重视。

想必许多人都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么简单的故事,怎么能划分出现代职场人呢?事实上,这个故事把职场人分为四类,你又属于哪一类呢?

“曹冲称象”的故事,划分现代职场人的类型,你属于哪一类人?

01.思维中规中矩,按部就班,缺乏创新

领导交代的事情一定要完成,遇到问题时,想办法克服,哪怕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大的成本,也要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他们的想法是“困难在面前,克服是关键”,哪怕方法不是最佳,但勤能补拙,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只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就像建造一个硕大的称来称象一样,哪怕投入巨大的成本,也要把这件事完成。能力不够,时间来凑,水平不行,成本弥补。

思维中规中矩,称重自然是用称了,称不够大,那就建造一个更大的,足以称重即可。

不过却忽略了,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只为了称大象,以后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不过这不也是许多职场人的现状吗?为了完成当下的任务,只看眼前,不管将来如何,做好眼下的事情即可。

这类人做事,挑不出理,但实际效果却不敢恭维。

“曹冲称象”的故事,划分现代职场人的类型,你属于哪一类人?

02.结果导向,完成KPI就行,混淆终极目标

那些要把大象切成一块块称重的人,绝对是结果导向,一切以完成KPI来思考问题。只需要有效的完成KPI就好了,切成一块块完全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来完成,至于大象的死活与自己无关。

公司考核KPI是称重,那么我就用最低的成本完成,不用建造巨大的称浪费成本,又可以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至于大象死了,那有什么关系?总有人承担这个责任,自己只是完成了领导交代的任务即可。

这样做对吗?好像没错,KPI是称重,又没说必须要活的,结果达成就好了,做对的事情就行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划分现代职场人的类型,你属于哪一类人?

职场上这类型的人还真不少,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只要完成部门的任务,没必要考虑那么多。

人们总是认为“做对的事,把事做对。”但现实是“对,并没有用,圆满才是结果。”

大厦倾倒却没有一片灰尘落在自己身上,好像大家都在做对的事情,结果却是处处掣肘,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好像又都有理由。这就是典型“责任病毒”,结果导向的产物。

大家都以KPI为做事准则,完全是在混淆终极目标。称象没错,但要是活着的大象,否则就会失去了称重的意义。

“曹冲称象”的故事,划分现代职场人的类型,你属于哪一类人?

03.有创新思维,且有话语权,想法能得到采纳

“曹冲称象”的故事,之所以许多人都听过,是因为他的智慧,也因为他是曹操的儿子,否则农夫家的孩子提出,也无法引起重视,哪怕是听到这个点子,也会层层传达。

就像曹冲是聪明,但绝对不是最聪明的那个,或者说与他有同样思维的人不在少数,有些或许在装傻,或许压根就不会考虑这个事情,因为自己没有话语权,哪怕说了也不会有人采纳。

职场上,能看到上位者的想法,战略思维,并非只有他们想到,而是不仅要想到,还有话语权,最终想法才能得到实施。

“曹冲称象”的故事,划分现代职场人的类型,你属于哪一类人?

想法能够得以实施的人,要么是职位赋予的,要么是能力赋予的,职位越高弹性越大,哪怕错的都可能执行,有话语权的骨干,领导的嫡系,都可以是话语权的人,关键在什么场合,将自己的想法抛出,最终被采纳。

话语权伴随着场合的变化会有所不同,部门中骨干、领导嫡系就有话语权,公司中领导有话语权,整个行业中只有“领头羊”类型公司才有话语权……

所以,有创新思维,还要有足够的话语权,才有被采纳,最终得以实施的根本。

“曹冲称象”的故事,划分现代职场人的类型,你属于哪一类人?

04.虽可以完善创新想法,但位卑言轻

士兵在搬运石头的过程,其实没必要搬运石头,搬上去还要再搬下来,最后才能称重,既费时又费力,还不如士兵一个个往上走,到了标记的位置之后再下来,效率更高。

许多创新的想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问题,完全可以将创新的想法完善,可惜位卑言轻,不敢抢领导的功劳,可能说出来也不一定会被采纳,还不如老实干做自己的事情。

反正都能达成结果,自己不过就是费点力气而已,何必惹领导不痛快呢?事情完成之后,或许可以私下沟通,但公开场合绝对不能让领导下不来台。

可是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向领导提出,是不是显得自己有点矫情呢?或者说,当自己提出想法的时候,领导会说一句话“你为什么不早说?”

没人愿意给自己平添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很多不错的想法就被扼杀在了摇篮中。或许只是完善,但位卑言轻,虽有赤子之心,但却没有发言的身份。

“曹冲称象”的故事,划分现代职场人的类型,你属于哪一类人?

写在最后

自古官场与现代职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史为鉴”的道理。在“曹冲称象”把人分成了四类,自己又处在哪个阶段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