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作者:南方都市报

有一种美食

鲜嫩Q弹、美味可口

却被称为“舌尖上的毒药”

近日,#真的建议不要随便吃生腌#的话题

登上微博热搜

什么是生腌?

美食界有一句“至理”: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潮汕地区的特色美食——生腌,便是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之一。

生腌,即将活的海鲜清洗后,用酱油打底,加入葱姜蒜、辣椒、鱼露、芫荽、麻油等腌制,腌好后不再进一步加工,直接生食,追求的就是一个原汁原味。盛产海鲜的潮汕人认为生腌是最大程度保留其鲜味的做法。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这个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毒药”

网友们一直对其饱有争议

【质疑】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支持】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为什么吃生腌会拉肚子?

网友们的质疑也不无道理

生吃海鲜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食品卫生问题

尤其是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

更是需要谨慎小心

1. 可能携带细菌

(1)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是一种存在于海水中的细菌,常寄生在虾、蟹、牡蛎等海洋生物内,人一旦感染,会引起四肢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外加急性肠胃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2)副溶血性弧菌

是一种嗜盐菌,是鲜活海产品的独门特供。不仅会让你感受到上腹部绞痛,还会腹泻、呕吐、发烧。它是大陆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占到了食源性疾病的首位,在沿海地区更是高达60%以上。

(3)沙门氏菌

人畜都可能感染,也是大陆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感染后会出现腹泻、腹胀、呕吐、恶心,甚至严重的菌血症;据食品标准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新鲜生肉或水产品中可能存在空肠弯曲菌,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不建议他们吃生的食物。

2. 可能携带病毒

除了创伤弧菌外,生海鲜还可能带有病毒,如甲肝病毒。

3. 携带寄生虫

生腌海鲜中当然还有寄生虫,如异尖线虫、贝类寄生虫、血卵涡鞭虫等。其中异尖线虫会造成胃肠不适,严重可致上腹部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或数天后下腹部疼痛、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生吃海鲜一定要慎重

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海鲜的鲜、嫩口感

建议最好煮熟食用

若身体出现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不可自行服用驱虫药

应尽快前往医院诊治

高浓度酒或醋处理海鲜能杀菌吗?

很多人认为生腌中的白酒和醋,配上芥末、蒜等调味料具有一定的杀菌的作用,但医学上认为,75%酒精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而一般饮用酒最高只有五六十度。因此,酒、醋或蒜等只能调味,杀菌消毒功能有限。另外,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食用生腌海鲜的注意事项

食用生腌海鲜容易引发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孕妇及中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不建议食用。

食用搭配也很有讲究

危险藏在不知不觉间

吃海鲜时,很多人都喜欢配上啤酒一起食用,但其实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因为吃海鲜时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尿酸过多便会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进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发炎。

鱼、虾、蟹等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钙食品)等营养素。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海鲜中的钙还会与水果中的鞣酸相结合,形成难溶的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吃完海鲜的时候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喝茶,因为在茶叶中也含有鞣酸,同样能与海鲜中的钙形成难溶的钙。在食用海鲜前或后吃海鲜,都会增加钙与鞣酸相结合的机会。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

实在想吃生海鲜

也需要选择安全的食材

生吃尽量不选河鲜,因为淡水水产比海鲜的寄生虫、病菌感染风险更大。

尽量到大超市等可信度高、信誉好的购物场所购买,其安全性更有保证。

为保险起见,买回的海鲜建议先在零下20°C冷冻48小时,这种方法可以杀灭海水鱼中的异尖线虫。

不同海区遭受污染的程度不一,建议食用前应对附近海域海鲜安全情况加以关注,避免在寄生虫或者病菌高感染时期购买。

但是还是建议市民朋友们

不要轻易尝试在家制作生腌

避免因消杀工序不成熟带来感染的风险

指导医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李明松教授

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厦门i健康、中康体检网、珠海特区教育、朵朵女性网

策划、文案:揭琪 实习生严冰清 南都记者王道斌对此文亦有贡献

“潮汕毒药”为什么大家对它又爱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