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作者:江浙文艺

李渔是一位文化巨人,是一位卓绝的思想家。他思想解放,观念先进,才大数奇,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是中国文学史上运用文体最多的作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涉足领域最广,成果最为丰富的文学巨匠,特别是在文艺创作、戏曲理论、编辑出版、园林设计、书法绘画、医学颐养、文化产业、文化休闲、生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著作《闲情偶寄》灌输了他一生对文化艺术的感悟。

李长白(李渔第九代嫡孙)1916年生于浙江兰溪夏李村, 1933年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岁月蹉跎,先生随艺专在抗战烽火中辗转迁移,宣传抗日救国到重庆。1939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后留校任教。先生在艺专学习其间得到潘天寿、林风眠、吴湖帆、吴大羽等诸多近现代美术史巨擘的言传身教,加之自身勤学不辍,终成蜚声艺坛的一代宗师,先生与陈之佛、于非闇并称为中国近现代三大工笔画家代表人物。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作为李渔第十代嫡孙李长白长子小白先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师承李长白、陈大羽、沈涛,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留学。在美20多年,成立“小白画院”从事中国画教育和中美文化交流,多年的锤炼,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已经日臻成熟,并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观念是艺术手段是艺术家表现对象的工具,而关键是理念决定了表现手段。从他作品中不难看出画比实物更漂亮、更完美!他的作品不落俗套,清新雅致,极富情调,具有自己的风格和趣味。如今,先生重返祖国,回归石城,著书作画,教学,为传播李渔文化和传承中国画的教育而奔走。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在外国人手中发现了一幅古代的白描人物长卷画,虽然没有落款,但从风格、笔法、功力上看,很可能是北宋白描大师李公麟在唐人粉本基础上再创作的一幅艺术神品。悲鸿先生爱不释手,不惜重金买了回来。当时,并不知道这幅画叫《朝元仙仗图》,他根据画中人物数字取名为《八十七神仙卷》。抗日战争期间,这件神品被人窃走,徐先生痛惜万分,到处查找,后来发现下落,于是带病画了许多幅作品,换得巨款,才又把此图买了回来。这幅被誉为国宝的艺术“神品”,现在仍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里。可惜,这幅艺术珍品,已有所破损,人物也有短缺。为了保护珍品,不便于经常公开展出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幅作品,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长白先生与其长子李小白从1981年就开始动手临摹这幅艺术“神品”了。据李老自述:“临摹不是拷贝,不能依葫芦画瓢,要对作品理解的程度上有再创造的表现。历尽两年寒暑,打格子对临放大三分之一画面,根据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稿本补齐前后两位缺损人物,并在整个出巡图中增加了一仕女。为了增强《朝元仙仗图》的气势感,重新处理了前面荷花布局,使画面更加流畅。李老将仕女作为自己的替身融于神仙队伍中,从哲理上讲,先生更加推崇道教的理念。当年为勾这件作品,长白先生与小白没有少花时间共练太极拳,增强勾线的力度,先生处理线条有着自己的理解,起程转合似流淌跳动的音符一泻而下,如春蚕吐丝,绵密道劲而变化多端。作品中以笔力劲健的墨线浓淡来描绘对象,造型严谨精微、生动传神,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的艺术表现灵魂和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特征。

长白先生这张神品是在整张白绢上用铁线描的形式表现,线条刚劲有力,人物形象一丝不苟,整个画面天衣无缝。(小白先生作品是整张皮宣上勾勒)画面长为3.72米,连题字带作品介绍共5米多,乃为白描画中的一件再创作举世珍品。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
庆祝李渔诞辰400周年---李长白父子巧临朝元仙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