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莎草纸到泥板,一次“技术倒退”说明了什么?

作者:见微知著观世界

上次说到我在知乎和头条都提问过:古埃及公元前三千年就发明了莎草纸,为什么直到公元前十六世纪,法老和赫梯帝国之间还在用泥板通信?

不好意思,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位“专家”

给出像样的解释。

不过一位西吹先生倒是这样解释的

从莎草纸到泥板,一次“技术倒退”说明了什么?

真把我逗笑了!莎草纸易碎?难道比泥板更易碎?那么请问如此易碎的莎草纸,是怎么运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难道运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比运到赫梯帝国容易?

我们来看一下地图

从莎草纸到泥板,一次“技术倒退”说明了什么?

画工不佳,大家将就着看吧。下方那个椭圆就是古埃及的地盘,左边那个长条半岛就是罗马帝国的大本营亚平宁半岛亚平宁半岛右边是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最尖端那里就是希腊,最右边那个椭圆就是两河流域,也就是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等一系列短命“帝国”的老巢。和它连着的那个圈则是赫梯帝国的地盘。

一眼就能看出来,到罗马的距离远大于到赫梯帝国。即使是到希腊,也跟到赫梯差不多。而且普及一个常识:在古代,海路风险远高于陆路。也就是说,古代一个正常的商人,当然更愿意走陆路做生意,而不是海路。那么埃及商人当然更愿意把莎草纸运到两河流域而不是希腊罗马。

就连希腊罗马都用上莎草纸了。两河流域会用不上?怎么可能?

关于古埃及出口莎草纸的历史,可不是我胡扯,著名的西吹网站趣历史是这样描述的

从莎草纸到泥板,一次“技术倒退”说明了什么?

也就是说,西吹们认为埃及的莎草纸肯定卖到了西亚。两河流域是不是西亚?这句纯属废话,当然是了!在不在莎草纸的出口范围内?当然在!

那么问题来了,知道公元前十六世纪,赫梯帝国和古埃及的法老通信,竟然还要用泥板!

我们来看西吹们对苏美尔文明的评价

从莎草纸到泥板,一次“技术倒退”说明了什么?

呵呵,苏美尔文明的吹嘘者估计要跟古希腊文明吹嘘者快掐起来了。顺便说一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白同学哟”,希腊罗马文明鼓吹者,你们有对手了哦,要加油哦。

然而如此先进的两河流域文明(巴比伦算是苏美尔的传承),竟然还在使用泥板!

从莎草纸到泥板,一次“技术倒退”说明了什么?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算数题:3700年前,那四舍五入就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了。也就是说在古埃及发明莎草纸后一千多年,不止赫梯帝国,搞了半天,另一个文明古国也没用上古埃及出口的莎草纸!你古埃及出口莎草纸都出口到哪里去了?是莎草纸很贵吗?想想后来的希罗多德一用就是几千张,是不是很想抽他?

最让人生气的是,人家法老作为原产地的国王都用不上,埃及修建金字塔的会计随便用(西吹们说的)?这不是找死吗?别胡扯什么易碎不方便用,早就说了运到罗马说明易碎问题不大,要真跟瓷片似的一碰就碎,您也别吹得那么高大上了。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莎草纸是废物别人不愿意用?还是泥板的历史有问题?西吹们自己选一个吧?